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在物質生活比較匱乏的年代,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總結出了一系列的生活經驗。可以說這些生活經驗,都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客觀態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生活中的俗語,並不斷傳承和發展。有些俗語說出做人做事的態度,也有一些俗語指出了待人接物的方法。

中國人大多數比較熱情好客,親戚朋友聚在一起都會,熱熱鬧鬧的吃一頓飯。大家坐在一起交杯換盞、暢想未來、談古論今,吃飯也成了很多人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然而中國老百姓對於餐桌文化,其實有非常多的講究和說法。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出了民間獨特的餐飲禮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能夠擺三盤菜,不能拿五種筷子給客人用,六個人不能坐在一桌開席。所以無論在家或者在飯店,請客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餐的禮儀。

一、“菜不擺三”的說法

《論語 學而篇》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證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具有熱情好客的傳統。家裡邊來客人了,主人都會拿出好酒好菜來招待客人,菜餚越豐盛證明主人對客人越重視。但是如果來的客人比較少,或者本家的主人比較少,那麼也沒有必要做太多菜餚。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即使共同用餐的人數較少,也不能在餐桌上擺三個菜。這主要是人們對詞語諧音比較忌諱,“三”聽起來和“散”非常相似。桌子上只擺三盤菜,意思就是讓客人趕緊離開,所以擺三盤菜來招待客人,很容易會讓人產生誤會。

客人原本遠道而來拜訪好友,經過熱情的噓寒問暖之後,主人家就會準備豐盛的宴席。但是一看見桌子上只擺了三盤菜,很多人就會覺得這是不待見自己,或者讓客人吃完了趕緊走的意思,所以就會導致久別重逢之後不歡而散。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二、“筷不成五”的含義

“筷不成五”很多人都理解為,餐桌上不能夠有5只筷子或者5雙筷子。其實這句話還有更深刻的含義,就是在請客吃飯的過程中,餐桌上不能夠放5種不一樣的筷子。由於筷子的購買時間和長短、粗細不一樣,就會覺得這些筷子零零散散的躺在那裡。

餐桌上如果有長短不一的筷子,會給人一種“三長兩短”的感覺。不但非常會顯得非常不禮貌,而且客人吃飯的時候也會無從下手。長短不一的筷子用起來很不順手,所以就會誤以為主人並不歡迎客人來拜訪,導致朋友之間心存芥蒂。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以前老百姓生活並不好,所以也不會經常更換筷子。在家裡用餐的時候,就會使用長短不一的筷子,也有些筷子由於購買時間不同,甚至會有色差。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可能沒有那麼多講究,但是來客人之後拿出長短不一,或色澤不同的筷子會讓人笑話,而且也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三、“席不成六”的講究

自古以來人們在一起吃飯,都講究一個“團圓”。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朋好友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其樂融融。但如果一個圓桌周圍坐了六個人,從上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烏龜一樣,所以就會讓客人覺得非常不舒服。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席不成六”是古代老百姓,流傳下來的一種餐飲習俗,也就是說“六人不坐做烏龜席”。在古代社會其實有很多講究,特別是有權有勢的貴族人家,比較講究飲食和餐桌上的禮儀。而現在人們對這方面的講究,或者說要求已經不太重視了。

“席不成六”雖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用餐禮儀,但很多生活習俗流傳至今已經有所淡化。吃飯的時候幾個人坐一桌沒有太多講究,但如果家裡來了尊貴的客人,可以用八仙桌來招待客人,寓意吉祥富貴、八仙如意。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結 語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出了自古以來飲食方面的禮儀習俗,也是人們生活習慣的一種經驗總結。因為中國的語言文化比較深奧,很多時候雖然同音不同字,但是這個諧音也會給人們帶來不少的麻煩。

比如數字“三”就會讓人們,誤會成“散”的意思;“分梨”有分離、分開之意。雖然現在人們對這樣的諧音並不在意,但是在客人面前最好避免這樣的誤會。老祖宗留下的這些飲食禮儀,還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的。

TAG: 客人筷子不成講究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