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這6種說法,你是否都瞭解呢?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方塊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一,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也是古時候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從漢字產生之後,一直沿用至今,至少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關於漢字的起源,眾說紛紜,大體有倉頡造字說、起一成文說、伏羲畫卦說、結繩記事說、刻契說、刻畫圖畫說等6種說法。

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這6種說法,你是否都瞭解呢?

倉頡造字說

在戰國時期,社會上流行一種“倉頡造字”說,這是最具創造性的說法。據傳,有一次黃帝和蚩尤打仗,戰事焦灼,難分勝負。在那之前,人們用結繩記事的方式記錄事實,但事情多的時候就會出亂子。這不,當黃帝想改變一下戰術的時候發現地圖丟失了,黃帝自然很生氣,就責怪他的史官倉頡沒把事情辦好,下令倉頡想辦法改用畫圖的方式,可以記錄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會明白,不用隨軍打仗了。

倉頡接受任務後,冥思苦想了半年,一點進展都沒有。有次偶爾的機會,倉頡發現很多動物留在雪地裡的腳印都不同,突然來了靈感,如果世界上任何東西,都能把它的形象特徵畫出來,不就代表不同的東西了嗎?於是倉頡開始了他造字的旅程,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萬物生靈,都按不同的特徵畫出來,並把這種符號叫做“字”,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國漢字的由來。後來創造出來的字越來越多,刻在石頭和木頭上很沉重,不方便攜帶,於是找來龜殼,將字刻在上面,不僅字跡清晰,而且能長久儲存,這就是現在所說的甲骨文。

隨著考古的進展,更多的遺址不斷髮現,出土了各種各樣陶片上的刻畫符號,這些刻畫符號有的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所以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漢字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並非創自一人。

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這6種說法,你是否都瞭解呢?

起一成文說

宋代的鄭樵在《起一成文圖》中認為:所有的漢字都是由“一”演變而來的,一即為“橫”,可演變出“點、豎、撇、捺”等形狀。這是從筆畫的角度來分析漢字起源的一種觀點。

漢字由橫、點、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組合而成,“起一成文”這樣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為啥不是起源的不是其他的筆畫呢?

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這6種說法,你是否都瞭解呢?

伏羲畫卦說

據傳,伏羲氏經常在閒暇之餘,時常盤坐卦台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不斷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風雨無阻。或許他的精誠感動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他便將神聖的思想化作最為簡單的符號,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用來代替結繩記事的方法。

這是一個神話的故事,是伏羲畫卦傳說的形象化寫照,原卦台山上還留存石刀、石斧等生產工具,以表示對伏羲領導部族艱苦奮鬥的紀念。

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這6種說法,你是否都瞭解呢?

結繩記事說

《周易·繫辭》中說:上古結繩而治。《鄭九家義》詳細介紹了結繩的方法:“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之多少,隨物之多寡”。

其實,結繩只能記數,而不能記事,事件需滿足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甲骨文中的隻言片語才有了“記事”的功能。在目前的考古中並未發現原始社會中結繩的圖文或遺物,所以不少學者認為或許是漢人誤解了“結繩記事”之說。

刻契說

《周易·繫辭》中說:書之於木,刻其側為契,各執其一,後以相符合。“契”本身就是刻的意思,契約說的是刻之於木的約定。目前發現的刻契中“一二三”與現在漢語一模一樣,所以有學者認為刻契是漢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其實這個觀點有點倒果為因了,既然都能在木頭上刻契了,可見這個時期漢字已經較為成熟了,具備了記事、計數的功能等功能了。

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這6種說法,你是否都瞭解呢?

刻畫圖畫說

在賈湖遺址中出土了一批八千多年前的刻符,在這些刻符中,能識別出不少漢字。在雙墩遺址發現六百多種刻符,豐富多樣,具有表意、戳記、記數三大功能,已經具備了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起源之一。在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上沿口刻有二三十種符號,其中一些是原始的數字。

關於中國漢字的起源,這6種說法,你是否都瞭解呢?

由此可見,漢字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起源,而是在眾多文明文化交流中,不斷增加,不斷髮展,不斷融合,才有了現狀完善的文字體系。因此,漢字的起源還是一個有待不斷揭開的謎。

TAG: 漢字倉頡結繩記事起源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