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中山紀念堂一帶曾是美麗菊湖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

中山紀念堂一帶曾是美麗菊湖

三國名將陸胤在越秀山下修水庫儲存白雲山泉水 宋代“菊湖雲影”美不勝收 元代乾涸

之前,我們在專欄裡講了廣州古西湖的故事,除了西湖以外,古廣州還有兩個湖泊,因風景秀美,備受詩人青睞,這便是菊湖與蘭湖。妙的是,菊湖與蘭湖都在越秀山腳下,菊湖水波不興,天光雲影盡收其中,今日中山紀念堂一帶在宋代是美麗菊湖之所在;蘭湖一望無際,煙波浩渺。今天,我們就先來說一說菊湖的故事。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中山紀念堂一帶曾是美麗菊湖

這一幅古畫可以讓人領略到菊湖的風韻。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中山紀念堂一帶曾是美麗菊湖

清代畫作《鎮海層樓》,讓人領略到越秀山的風姿。

唐宋美景

碧波映雲影 木棉紅如火

西湖、菊湖、蘭湖並稱古廣州三大湖,妙在這三大湖還有水道相連,僱一艘小船,從西湖順著我們以前說過的越溪逆流而上,兩岸綠蔭成陣,黃鸝聲聲,悠悠盪盪,不覺已進了越秀山東南麓的菊湖,此處天光雲影,美不勝收;再順著越溪古水道,又可以“飄”進越秀山西麓的蘭湖,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從理論上來說,我們還可以繼續往前,駛過寬闊的駟馬湧,就可以進入珠江了。

不過,我們之前一再說過,那時的珠江可是有著“大海”的氣勢,“海”上起大風的時候,巨型商船都要躲進蘭湖避風,我們坐的不過是一葉扁舟,就不要冒“人船兩失”的風險了。

西湖的故事我們之前說過了,今天位於教育路的“藥洲遺址”,還保留著小小一片水面,這就是古西湖殘存的遺蹟,那麼,菊湖與蘭湖的具體位置,又該如何尋找呢?

我們今天先說菊湖,蘭湖留到下次再說。據《水潤花城 千年水城史話》一書,今日越秀山東南麓的中山紀念堂、省政府、大石街、小北路一帶,在宋代位於廣州城北郊,地勢低窪,菊湖就位於這一大片窪地之中。

宋代的時候,這裡木棉如火,一池碧波,寧靜澄澈,朵朵白雲,倒映湖中,很是秀美。“菊湖雲影”因此列入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別,落紅沒盡郎馬蹄。”這就是多情的詩人在菊湖邊寫下的情歌。

湖泊緣起

地方官修築水庫 百姓傾城出動來打水

與西湖一樣,菊湖也是人工湖,曾昭璇先生在《廣州歷史地理》一書中說,菊湖是靜水湖,從越秀山看下去,雲影壯觀而美麗,這是人工水庫的特徵。那麼,當時的人們為什麼要在越秀山下建設這麼一個水庫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為了喝上一口“有點甜”的山泉水。今天,家家戶戶有自來水、飲水機,很難體會古代的平民百姓要喝上一口好水有多麼不容易的處境。話說,在宋代以前,廣州的打井技術並不算先進,深水井不多,且多為官宦專用;老百姓在地上挖個洞,圍上籬笆,就算是井了,這種淺水井極易受鹹潮影響,尤其是到了秋冬之際,海水倒灌,井水鹹苦,跟珠江水也差不多。

為了解決百姓“吃水難”的問題,宋代以前的很多地方官都打起了白雲山的主意。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陸胤主政廣州,疏浚白雲山甘溪水道,又在越秀山東麓的窪地修了一個水庫儲水,這是菊湖的雛形。深受鹹水之苦的百姓歡喜非常,“傾州而汲”。話說發源於白雲山的甘溪水富含礦物質,清冽甘甜,甘溪之名正由此而來,為了喝上一口好水,老百姓拿著陶罐,走多少路都不怕。

到了唐代,節度使盧均再次“疏浚以通舟”,又在湖岸邊“築堤百尺”,廣種木棉、刺桐,花開時“十里如火”,修成了北郊的踏青勝地。不過,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定都廣州的南漢國國主看上了這片地方,大造皇家園林,風景增色不少。老百姓卻不敢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越雷池一步”。“菊湖”之名正始於南漢。

幸而幾任南漢國主都是“往死裡作”的“高手”,王朝不過延續了短短几十年,即被大宋取而代之,風景秀美的菊湖又成了公共景區,“喝起來有點甜”的湖水再次為大家盡情享用。“菊湖雲影”也成為“羊城八景”之一,被各路文人不斷吟詠。

在古廣州“三大湖”之中,菊湖的“壽命”最短。曾昭璇先生在《廣州歷史地理》一書中說,宋亡以後,元軍把水庫放幹,把地盤收歸官府所有,“菊湖雲影”就此消失不存。好在宋代以後,打井技術大有進步,菊湖也算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不過,“菊湖雲影”的美景雖然在元代消失,但仍在今小北一帶留下了一處處池塘。明清年間,這裡雖已劃歸城內,但仍是一片鄉野風光,明代大儒湛若水曾在這一帶修建宅邸與書院。今天省政府附近的湛家大街,便由湛若水修建的宅邸——湛家園而來。湛若水在明代與王陽明齊名,當過國子監祭酒。湛若水願意在此修建書院,潛心講學,想來這裡一定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讀一讀老先生寫的詩“天關秋水清,甘泉冬背寒”,確有“天人合一”的自在。莘莘學子琅琅的讀書聲為“菊湖雲影”的遺韻增添了幾分書香。不過,他們又怎會想到,時隔幾百年之後,這裡會變成車水馬龍的鬧市呢?世間萬物,總是充滿變化,但我們的內心,卻總可在清泉雲影之間獲得一分寧靜的慰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月華 圖/fotoe

(來源:《廣州日報》)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中山紀念堂一帶曾是美麗菊湖

相關閱讀

【歡迎投稿】

附:《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徵集啟事

越秀公園是廣州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以西漢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臺”而得名,是廣州歷史文脈起點和嶺南文化的集中代表,自元代以來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在越秀山上,有廣州城標“五羊石像”,有嶺南第一勝景“鎮海樓”,有廣州僅存的明代古城牆,有清代的四方炮臺,有民國的“中山紀念碑”,有著名的越秀山體育場等等。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厚重,是廣州歷代著名的重要旅遊勝地。為吸引更多的市民群眾參與越秀山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與非遺保護,越秀公園特聯合廣東省文化學會、廣東廣播電視臺城市之聲、廣東廣播電視臺聲創融媒工作室、廣東粵語語言藝術團等單位共同開展“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徵集活動,深入挖掘千年越秀山的魅力,展現大美羊城風采。

投稿方式

投稿作品應以電子郵件形式傳送至大賽徵稿郵箱:yxgyzw@126。com。郵件標題應註明“我的越秀山故事”字樣,投稿作品正文後應附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及職務、聯絡電話等資訊。

不方便使用電子郵箱的市民,也可將自己的作品寄送至:廣州市解放北路988號越秀公園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請註明“我的越秀山故事”。

(詳情請搜尋相關征稿新聞)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中山紀念堂一帶曾是美麗菊湖

釋出:何金德導演工作室(媒體矩陣)

責編:何金德

TAG: 菊湖越秀雲影蘭湖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