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兒童玩具的文化密碼

傳統兒童玩具的文化密碼

玩具,可供欣賞把玩的器具。玩具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發明製造,是成人給兒童的寶貴禮物,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伴侶。

人類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資訊文化,玩具是人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已經採用石頭、泥土等材質製作石球、陶俑等玩具。中國傳統玩具有數千年的歷史,跟中國文明的程序是同步的。

本文主要分享中國傳統玩具的一些常識,並比較同現代玩具的差別,最後展望傳統玩具的未來。

傳統兒童玩具的文化密碼

一、傳統玩具的材質

傳統玩具是相對於現代玩具而言的,姑且將清末之前的玩具叫傳統玩具。

傳統兒童玩具多就地取材,採用石、土、木、竹、布、紙、獸骨、藤草、皮革、玻璃等材料製作。

石制玩具,有能滾動的石球,各種漂亮的天然石塊。成人們喜歡在河邊海邊撿拾各種形狀的漂亮石塊,是遠古童年習性的遺留。在過去的鄉間能看到兩個以上孩子玩一種“抓子兒”的遊戲,一堆石子撒在地上,從“1”抓起。“抓1”,就是每次只抓1枚石子,不碰其它石子……“抓3”,每次抓3枚石子,不能碰到其它石子,碰到了則重新從“抓3”開始……如此

不斷升級難度。我至今還記得表姐抓石子時手腕翻飛各種花樣,有時候兩手並用一下子抓起(其實是“捧起”)七八枚石子。

土製玩具,包括泥巴、陶瓷等。泥土粗製成的各種器具,經過燒製而成的泥哨、陶壎,精心製作的泥人和陶瓷娃娃……

木製玩具,魯班鎖、木刀、木劍、木馬,木陀螺……

竹製玩具,竹蜻蜓、竹弓箭、竹笛、竹哨、竹篾編制的動物。

布制玩具,包括絲帛等。布娃娃、布動物、各種布藝小物件……兒時姑母經常用紅布縫製成布辣椒給我們玩耍,她還能製作各種布藝微型景觀。

紙製玩具,有紙飛機、紙牌、紙船……童年時我們經常玩一種“打拍拍”遊戲:將紙折成一個厚的方塊,作為“大拍子”,另外折一個薄的“小拍子”,將自己的“大拍子”砸下去“拍擊”對方的“小拍子”,弄翻對方的“小拍子”算贏,贏家收繳對方的小拍子,最後贏得拍子最多的勝出。

玻璃玩具,玻璃球,萬花筒等等。還記得兒時第一次玩萬花筒的欣喜,搖晃一下紙筒,目鏡裡面就會變幻出一個新的世界。

還有很多玩具使用獸骨材料,比如骨笛、骨哨。有的是複合材料,比如彈弓、風箏。這些材料成本較低,平民子弟隨時可玩。而富家子弟,或許能夠使用金銀玉石等材質製作的玩具。

傳統玩具主要使用土、木等材質,而現代玩具多使用玻璃、金屬、塑膠等材料製作。傳統玩具當中,根植的正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烙印。

傳統兒童玩具的文化密碼

木馬 實拍於武漢市江漢關博物館

二、傳統玩具的取材

傳統玩具多取材於生產生活,比如草編的蚱蜢、蝴蝶,布縫製的老虎,人們在生活中觀察發現到自然界的動物,喜歡它們的靈活敏捷,或是敬畏它們的勇猛強大,於是用物料製作出來,用來把玩觀賞和寄寓情感。

有的來自民俗和傳說,比如清明節放風箏,端午節佩香囊、鬥百草,元宵節放孔明燈……玩具,成為節日文化的一部分。孫悟空經過小說《西遊記》的渲染傳播之後,悟空人偶也成為兒童玩具。

有的來自宗教信仰,如來源於祭月活動的兔兒爺,由道教耳報神演變而來的木棒人……

現代兒童玩具的題材,主要來自動漫和影視形象。如蜘蛛俠、奧德曼、天線寶寶、變形金剛……

傳統兒童玩具的文化密碼

實拍於江漢關博物館

三、傳統玩具的功能

玩具的主要功能當然是娛樂和審美,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兒童尤其是三歲前的兒童,他們還無法獲得較多的生活經驗、資訊,其思維是具象思維,不能形成抽象概念。他們無法認識“美好的新時代”、“無良的資本家”之類的概念。你要讓他們認識辣椒,必須讓他們看到辣椒的形狀。玩具,能培養他們的具體認知。

對於兒童來說,玩物益智。比如說兒童玩木鏟、木鍬,實際上是對未來勞動的一種模擬,有助於他們成人後掌握基本的生產、勞動技能;弓箭、竹劍、木馬、彈弓這些“武器”,可以視為兒童版“軍事教育”,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剛健氣質;女孩喜歡的翻繩,能培養她們手指的靈活和心思的機巧。

傳統玩具有助於提升兒童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多種素質,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教育作用。

魯班鎖蘊含了簡單的機械工程,竹蜻蜓是螺旋槳的原始雛形,風箏裡包含了空氣力學,孔明燈是空氣熱力學的應用,七巧板裡面包含了數學和幾何學,而華容道則是一種策略遊戲……

發明核反應堆的科學家費米……正是從中國陀螺的穩定旋轉中獲得了啟示。

如今很多孩子們沉迷於手機電子遊戲,不僅跟現實生活和大自然越來越隔膜,同時完全缺乏體能訓練和對抗的電子遊戲,會造成他們體質上的孱弱。呼籲家長們監督他們少刷手機,多鼓勵帶領孩子們去戶外跳房子、丟沙包。

偉人說過:教育的目的無非是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復興中國傳統遊戲,將會對兒童教育形成極大的助力。

傳統兒童玩具的文化密碼

實拍於江漢關博物館

四、傳統玩具的未來

傳統玩具深深植根於民間土壤,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承載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象徵,對兒童具有極為重要的陪伴和教育意義。

我們也很無奈地看到一個事實:受歡迎程度來說,葫蘆娃不如芭比娃娃,孫悟空不如奧德曼……這跟近現代西方文化以開放強勢的姿態衝擊有關,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推廣和行銷能力也有待提升。

兒童玩具既要繼承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智慧,也要積極開放地擁抱當下,加入高科技和智慧化元素,比如小小的陀螺,過去是木製的,需要手工抽動使之旋轉,現在也可以使用科技手段讓它自轉;孫悟空人偶原來是不能說話行走的,也可以製作能行動會耍金箍棒的悟空。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傳統擁抱未來,在文化復興的大勢下,中國傳統兒童玩具一定能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TAG: 玩具傳統拍子石子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