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千古之謎——引言

堯是中華遠古時代的賢君。 有一年堯患病,久治不愈。 一個名叫 (jiān)鏗的人,上山採藥時,捉了一隻三尾野雞。 回來後,他將藥、雞合煮,又配以調料,端給堯服用。 堯的病很快就好了,他非常高興,便把徐州這塊地方賞給了 鏗。 這位 鏗被後人稱為彭祖。

堯為何要把徐州這塊地方賞給彭祖呢?

因為這裡有山,山上有野獸,可以打獵;因為這裡有水,水裡有魚,可以捕魚;因為這裡有平原,土地肥沃,可以種莊稼。於是,彭祖在這裡建立了大彭氏國,國運 800 年,彭祖也壽高800 歲。雖然彭祖的故事帶有傳奇色彩,但一些歷史學家考證,彭祖確有其人,而且是一位卓越的養生專家,一位文武雙全的部落首領,一位長壽老人。彭祖之後, 徐州出了個布衣皇帝劉邦, 他創立的大漢王朝, 綿延 400 年, 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和漢文化的規範與推廣, 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想想看,“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漢文化”, 不就是有了漢朝之後才響亮地喊出來的嗎?

劉邦之後,東漢時徐州豐縣人張道陵,創立了道教,這是中國惟一的土生土長的宗教, 這也是世界宗教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一寶。漢之後,徐州又湧現出許多重要的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如群星璀璨,閃耀在中國歷史的天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徐州有 6000 年左右的悠久歷史,徐州的建城史也有 2700—2800 年。徐州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徐州城郊崗嶺四合,徐州城外沃野無際。

徐州水陸交通便利,“五省通衢”。正因為徐州的“水土”如此神奇,所以,徐州自古以來便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正如民謠所唱:“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400 多場大規模的戰爭,使徐州名聞中外。其中,楚漢戰爭、三國交戰和淮海戰役,都對中國的命運和前途起到了決定性和轉折性的作用。所以,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批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都爭相來徐,或指揮作戰,或做官,或視察,或創作作品,或遊覽山水。 其中有老子、孔子、秦始皇、司馬遷、白居易、蘇軾……所以,徐州有無比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包括漢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徐州,因而有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殊譽。今天的徐州人,誰不想知道自己的先人們如何流血流汗、前仆後繼、艱苦創業的光輝歷史呢? 不僅如此,徐州以外的中國人和外國人,不也很想了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奧秘嗎?

但日轉月移,風雲變幻,滄海桑田,徐州的歷史畫卷上,已有一些“篇章”變得模糊起來,形成一個個“謎團”,讓人迷惑不解。 於是,不少歷史學家和考古專家用他們的一雙雙慧眼,透過團團迷霧,在不斷地捕捉歷史的真相,讓我們一個個豁然開朗,恍然大悟。說實話,我既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考古專家。 我只是一個記者,一個作家,一個對家鄉歷史情有獨鍾的徐州人。 我的責任和興趣,促使我要寫一本講述徐州歷史知識的書。

然而,憑我淺薄的歷史學識,想完成《徐州千古之謎》這本書是非常困難的。 我不得不廣泛地蒐集和學習歷史學家、考古專家們關於徐州歷史的著述。 我的主要工作是把他們的學術觀點通俗化,這是一種翻譯性的創作,要讓所有的門外漢一看就懂。 這同寫作科普作品很類似。 自然科學需要普及,社會科學(包括歷史)也需要普及。 科普與社普同等重要。但我在寫作中發現, 對同一個歷史事件、 同一個歷史謎團,學術界往往有不同的觀點,甚至針鋒相對。 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精神,我把所有的觀點都吸收過來,或綜合論述,或分別鋪展,讓幾種“說法”全都登臺亮相,就像一個“學術觀點超市”,任讀者選擇。當然,我也有自己的觀點,也有自己的探索。也許有人說,這樣一來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嗎? 學術研究本來就是如此。 但請相信,也許有一天,“公”與“婆”會“異口同聲”。

我考慮到,讀者拿到本書時,會有兩種閱讀形式,一是按順序從頭讀到尾,一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看,即“跳”著看。 因此,我在寫作時,既有連貫性、系統性,又獨立成篇,保持每篇的相對完整性。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某些資料在一些篇章裡反覆引用的現象,敬請理解。

TAG: 徐州彭祖歷史歷史學家徐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