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筆只有4種方法,王羲之的快失傳了

為防失聯,把“書法功課”設為星標“★”哦!

透過上一講大家知道,一個筆畫的完成分三個步驟,即起筆、行筆、收筆,小到一個點,大到一個長橫,這三個步驟都必須起訖分明,交代清楚。那麼今天接續上一講,說說書法當中行筆的問題。

行筆只有4種方法,王羲之的快失傳了

書學分類

書法從大的範圍來劃分可以分為碑學跟帖學,這裡的碑包括所有石刻,但是後面行文中主要指的是魏碑,這裡的帖包括所有墨跡和刻帖,但是後面行文中主要指二王一系書風。

因為書法風格明顯的差異之處主要在於北碑跟南帖的不同,北碑雄強凝重,蒼茫渾厚,南帖遒美飄逸,秀雅流暢。因此為了避免引起誤會,提前交代一下很有必要。

行筆技法

行筆主要是指書寫筆畫的中段,總括起來說,書法當中的行筆有四種用筆方法,一是中鋒行筆,二是側鋒行筆,三是偏鋒行筆,四是絞轉行筆。

1。中鋒行筆

中鋒行筆,即筆尖走在筆畫的中間,此時筆毛的指向跟筆畫的走向正好相反。

運用中鋒行筆的代表性書體是秦朝的玉箸篆,筆畫粗細均勻,兩邊光潔,筆尖走過的路程就好像筆畫的平均分割線。當然了,實際書寫中,絕對的中鋒幾乎做不到,就是寫篆書也不可能做到筆桿永遠垂直紙面、筆毛永遠沒有偏側。

行筆只有4種方法,王羲之的快失傳了

中書協培訓班教程資料

2。側鋒行筆

側鋒行筆,即筆尖偏離筆畫的中間,但還在筆畫之中,此時筆毛的指向跟筆畫的指向不是正好相反,會略有偏側。通常情況下,筆毛指向跟筆畫走向之間形成夾角小於九十度。

側鋒行筆運用較多,楷書,行書,草書都有,行書運用的最多。在這裡我給大家說一個辨別側鋒的辦法,起筆只要是斜面,不用多考慮,絕對是側鋒行筆。

行筆只有4種方法,王羲之的快失傳了

3。偏鋒行筆

偏鋒行筆,即筆尖不在筆畫之中,此時筆毛偏在筆畫一側,寫出來的筆畫形態一邊溼潤,一邊乾枯,一邊整齊一邊凹凸不平。

通俗講就是在刷字。

這種筆法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敗筆,幾乎沒有人提倡,但是明朝大家楊維楨多用此筆法,寫出來的字粗頭亂服,荒率不堪,但頗有奇趣。

如果從整體出發去考慮,只要這一筆在作品之中能夠表現出效果,即使是散鋒破筆也無不可,一幅作品美不美,看的是整體,看的是各種素材的完美結合。

單獨的筆畫沒有意義。這即是吳冠中先生說的筆墨等於零的道理所在。

行筆只有4種方法,王羲之的快失傳了

4。絞轉行筆

絞轉行筆,既筆毛在筆畫裡不停的變換位置,簡稱換面。

毛筆批好後不動的時候是圓椎體,往下一壓,就成了扁的,分成兩個面,上面和下面,此時如果不對筆鋒進行調整,而是直接去寫,寫出來的筆畫其實只用了一側的筆毛,如果你把筆頭轉動起來書寫,它的所有筆毛都會對筆畫的書寫起到作用,這就是所謂的

絞轉

筆法。

行筆只有4種方法,王羲之的快失傳了

絞轉筆法理解起來容易,實踐起來比較困難,晉人多用此筆法,不過他們不是用在行筆,多用於轉折之處,

因此絞轉筆法也被稱為晉人筆法或者二王筆法

這種筆法從唐楷出來以後,瀕臨失傳,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大家對筆法的研究不夠深入。

絞轉筆法用於行筆——書寫筆畫中段的,古人比較少,今人現代派書家多用之,主要用來豐富筆畫的質感。

筆法特點

這幾種寫法,寫出來的筆畫都有哪些特點?

概言之,中鋒行筆,筆畫圓潤厚實,有立體感,側鋒行筆,筆畫犀利勁健,精神飛動,偏鋒行筆,筆畫扁薄但運用好了可取得特殊的效果。

絞轉行筆,筆畫凝重,變化豐富,耐人品味。

行筆只有4種方法,王羲之的快失傳了

由於篇幅關係,書法的行筆今天先講到這裡,其實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碑帖行筆的差異極其寫法,四種行筆方法如何透過筆畫進行辨別,涉及行筆就涉及粗細變化,粗細變化其實是筆毫變化所行成的,如何透過用筆控制筆畫的粗細?

等等一些列問題,還需要進行細緻的探討,下回再講。

書法功課·官方文房

筆·墨·紙·硯

點這裡

TAG: 行筆筆畫筆法側鋒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