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景德是宋真宗的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4年(公元1004-1007年)。景,高、大之意;德,仁德;景德,既是“帝王的寬大仁德”。聞名於世界的瓷都景德鎮,就是真宗皇帝景德元年,以此年號賜的名,以褒獎其瓷器之美,一直沿用至今。景德元年,還有一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事:北宋與大遼“澶淵之盟”締結,換來了百年和平。

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景德通寶——-九疊篆,諸譜無載,所謂脫譜者也。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景德元寶”,銅錢僅見小平,另外有折十型鐵錢。面文旋讀,依然只有真書一種書體,不過“元”字第二筆畫似有行意。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區別在於“元”字寫法,普通版的“元”是第二橫與撇相連成一筆,共3筆畫。楷元版的“元”是4筆畫。如下圖所示: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另外錢文還有一個有趣的點是,錢文中的“德”字省去一橫。其實,這個在古代書法作品中常見,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從歷代經典書法碑帖中,可以發現,楷書偶有橫畫,行書幾乎見不到有橫。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比如“全聚德”的招牌,又比如生活在與全聚德創立同期的清代畫家鄭板橋本人書寫的“德”字,有的帶一橫,有的不帶一橫,都是正確的。只不過後期民間會有人加進去一些編纂的故事以附和,不足以信。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景德鎮”之由來關於“瓷都”——景德鎮,真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但是景德鎮並不是它的原名,即便從漢朝就開始燒製陶器,卻一直是屬於極為普通甚至偏僻的手工作坊商鎮,古時叫昌南鎮。

直到唐末的戰爭,使北方很多瓷窯遭到打擊,一些能工巧匠流散於此,昌南鎮開始逐漸成長。五代至北宋期間,獨創性地燒製出了青白瓷。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真宗執政期間就對其所產的青白瓷愛不釋手,昌南鎮從普通的地方級手工作坊,逐漸變身為受北宋皇室青睞的御窯產地,在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以“景德”年號為其改名,可見對它的重視喜愛程度。

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皇帝年號命名的城市,景德鎮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景德年間的“澶淵之盟”

景德年間另一個歷史大事件是“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而後宋遼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由於當時宋軍處於戰勢上的優勢,對於這個北宋與遼國締結的盟約,被後世的很多人所不齒,就連在當時的大臣王欽若都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

認為這個盟約的消極影響在於,使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戰去兵”,導致宋、遼雙方兵備鬆弛,後皆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擊敗。遼國殘餘勢力只得西遷,在西域建立西遼苟延殘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國稱臣。

但是,回過頭看當時的情況,宋初的國情已千瘡百孔,由於太宗以來對遼攻勢屢屢失利的因素,真宗也不喜歡窮兵黷武。換句現在的話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畢竟用30萬歲幣微小的代價換取了近百年的和平(如果戰爭用兵的費用可達3000萬)。

北宋錢幣景德元寶的“景德”年號真的是瓷都景德鎮的由來嗎?

澶淵之盟以後,北宋在邊境開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術傳往遼。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葉、瓷器、漆器、稻米和絲織品等,交換遼的羊、馬、駱駝等牲畜。民間的交易也很發達。

宋遼之間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也自是不用多說了。畢竟,和平,對於古代的人民來說是何其的珍貴啊!

TAG: 景德澶淵之盟北宋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