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京劇戲迷要迷在“點子”上——淺談梅派的“字正腔圓”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李萍:京劇戲迷要迷在“點子”上——淺談梅派的“字正腔圓”

京劇的唱腔藝術首先是“字正腔圓”,一般人都知道。遺憾的是大多數戲迷愛好者,卻唱不出“字正腔圓”而形成的京腔韻味。這使我深深感到京劇戲迷要迷在“點子上\\‘。

一、字正是戲迷學唱京劇藝術的支點

“字正腔圓”是京劇唱腔藝術的基礎;“字正腔圓”是每位酷愛梅派藝術的戲迷們必須正確把握的關鍵。

我喜歡當代戲曲音樂家吳小平先生的——“音頭與音延的關係理論”。因為這種科學的符合自然規律的、充滿哲理而又十分淺顯的音樂定律論給了我許多京劇唱腔上教學的啟迪。尤其是對梅派的藝術“字正腔圓”的既簡單而又十分難以把握的概念的解構和建設。

在演唱梅派唱腔時,如何字正?首先是嘴角往兩邊延伸至極致,這時候的嘴唇是最美的,是一個戲迷必須把握和表現的唱腔藝術的感覺和嘴唇肌肉的形成的口腔的樣式。比如我們在唱梅大師的《蘇三離了洪洞縣》,由“蘇”字起音……然後唱“三”,由氣頂牙齒,將“三”吐出……也就是吳小平先生提出的“音頭與音延”,音頭即為吐字,音延即為腔圓。

二、腔圓是戲迷學唱京劇藝術的第一元素

腔圓是戲迷學唱京劇藝術的第一要素,一切吐字咬字的方法都要圍繞行腔這個第一要素來進行。所以戲迷們在行腔時,務必把握腔調的圓潤,聲情並茂來演唱。我們仍然以梅派的《蘇三離了洪洞縣》這一段唱腔為例,吐字準確了,行腔就美了。例如,“蘇三離了洪洞縣”整個唱腔的音頭和音延很短,加之中速的起板,向聽眾交待了蘇三在行進中的焦愁、哀怨,以及內心的急切的感受。這句唱腔關鍵在“縣”字上,唱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音頭短但音延是往上口收腔,緊接著就唱“將身來在大街前”,這一句裡面咬字最難的是“街”字,街字的咬字是徽調裡流傳下的一種古老的字音。還有“來在”兩個字的咬字舌尖輕點上齒,口連續兩次由小漸大,將這兩個字接連地唱出……

三、聲情並茂是學唱京劇的靈魂

“字正腔圓”的理解和說法有許多種,有些在京劇的藝術家和聲樂專家把每個字,用字頭、字腹和字尾發音來分析處理。我們在學唱中吐字要正確,發音要準(不可帶有地方方言)。

把握好字正腔圓後,聲情並茂就尤為凸現了。聲情並茂是指演唱聲音優美、感情豐富及富有藝術的感染力。我們在演唱梅派的《蘇三離了洪洞縣》這一段時,務必把握蘇三這個人物的滄桑感以及一個弱女子的堅毅感。做到這一點,就能夠把京劇的唱腔藝術表現得聲情並茂。也就是說你把握了京劇唱腔藝術之魂。

TAG: 京劇戲迷唱腔字正腔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