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正:建國後形成的京劇流派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摘自1994年1月《中國京劇》)

黃傳正:建國後形成的京劇流派

影響深遠的李(少春)派

本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京華舞臺上能與馬連良、譚富英爭盛的老生演員恐怕只有李少春了。他八歲學戲,功力深厚,允文允武\\‘兼演猴王和紅生戲,三十年代末,躋身餘(叔巖)振門牆。深受餘氏器重,頗得餘派真傳,藝業大進。終於實現了自己文宗餘派。武宗楊(小樓)派的夙願。他博採眾長,能戲極多,憑著他那清秀的扮相,寬厚、清醇、耐聽的嗓音和邊式優美的身段紅遍京滬,形成了自已的藝術風格。

常演的傳統戲《打棍出箱》、《打侄上墳》、《四郎探母》、《賣馬》、《打金磚》、《戰太平》、《定軍山》、《長坂坡》、《挑滑車》、《三岔口》等都十分精彩耐看,深受觀眾歡迎。建國後,他改編首演的《野豬林》、《將相和》、《滿江紅》、《響馬傳》、《大鬧天宮》、《霸陵橋》及現代戲《白毛女》、《紅燈記》在唱腔、表演上均有獨特創造,使這些劇目久演不衰。為京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在,著名演員李光、馬少良、宋玉慶都走他的路子,孫嶽、馮志學、錢浩梁也曾向他請益,連當今執老生牛耳的譚元壽也是他的優秀學生。若不是“十年動亂”過早地奪去他的生命,李少春將會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黃傳正:建國後形成的京劇流派

技藝全面的葉(盛蘭)派

如果說京劇小生行當的姜(妙香)派是建國前就形成的藝術流派,那麼,葉(盛蘭)派則是五十年代末崛起的新流派。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葉盛蘭十二歲進其父創辦的富連成科班學藝,初習青衣、武旦。由於蕭長華先生慧眼識才,讓他改學小生,遂使盛蘭脫穎而出。在蕭連芳、茹富蘭的教授下,打下了堅實的幼工基礎。出科後,又拜在小生前輩程繼先的門下深造,成為一名文武兼擅、昆亂不擋的優秀演員。曾傍馬連良、於連泉、譚富英、章遏雲、袁世海、李少春、張君秋、杜近芳等名家演出,深受器重。他“龍音”清越,“虎音”雄渾,對翎子生、官生、扇子生、窮生戲都能勝任,尤以翎子生最佳。

他擅演《羅成叫關》、《白門樓》《轅門射戟》、《雅觀樓》、《八大錘》、《岳家莊》、《打侄上墳》、《臨江會》、《群英會》等劇目,有“活周

瑜”之譽。在中國京劇院創演了《柳蔭記》、《白蛇傳》、《桃花扇》、《九江口》、《西廂記》、《金田風雷》等新戲,並用真假嗓結合演出過現代戲《白毛女》中的大春,很是新穎。

弟子張春孝、蕭潤德、茹少荃、朱福俠都是一時人選。次子少蘭克紹箕裘,頗有乃父神韻。青年演員李宏圖、江其虎及陸寶林都受益葉派。說他們是葉派再傳弟子也不為過。

黃傳正:建國後形成的京劇流派

文武倶佳的關(肅霜)派

關肅霜是當今京劇藝壇上最有影響的旦角演員之一。他十五歲拜戴綺霞為師學藝,在南方邊學邊演,七年的顛沛流離和演出實踐,造就了她技術全面、戲路寬廣的特點。一九五九年進京演出,一炮而紅,受到老一輩文藝家的關懷。京劇大師梅蘭芳收她為徒,更堅定了她攀登藝術高峰的信念。她長期戰鬥在雲南邊疆,為振興南疆戲劇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能文能武,能旦能生,並創造了震驚藝壇的“大靠出手”絕技。旦角戲 戰洪州 、 白蛇傳 、 扈家莊 、 打焦贊 , 盜庫銀 、 鐵弓緣 、 辛安驛 、 謝瑤環 ,小生戲 白門樓 、 周瑜歸天 ,老生戲 伯牙碎琴 都是她的拿手傑作。

此外,她創演的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現代戲 黛諾 、 多沙阿波 、 佤山霧 中的唱腔新穎動聽,亦很受觀眾歡迎。近年學她的人頗多,邢美珠、李佩紅,侯丹梅、喬麗、董汝南都是她的弟子,還有不少地方戲演員也積極學習她的演出風格。所以, 也有人說她是“滇派”戲劇的代表人物。

黃傳正:建國後形成的京劇流派

虎躍龍驤的袁(世海)派

袁世海是當今京劇舞合上造詣最深的架子花臉演員。他自幼入富連成學戲,在科便展露鋒芒。出科後又拜郝壽臣為師。他提倡架子花臉銅錘唱,唸白極有器度,善於塑造人物。他演出的每一個劇目都有生龍活虎、大氣磅礴之概。

傳統劇目, 群借華 、 青梅煮酒論英雄 、 霸王別姬 、 龍鳳呈祥 、 古城會 、 盜御馬 、 牛皋招親 等,經他演來,都很生動傳神,符合時代要求。建國後首演的新戲 野豬林 、 將相和 、 響馬傳 、 橫槊賦詩 、 黑旋風李逵 、 李達探母 、 九江口 、 除三害 、 桃花村 以及現代劇目 白毛女 、 紅燈記 都令觀眾“美不勝收,歎為觀止。”他創造的曹操、魯智深、廉頗、張定邊、鳩山等藝術形象是京劇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或在許多青年花臉演員都受其影響,其中的楊赤是他的得意門生。

TAG: 京劇演員劇目演出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