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寫在夏日裡的宋詩,恬淡閒適,寧靜美好,讀完心也跟著靜下來

年華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淡即至雅。

南宋詩人黃公度有詩云

“方寸怡怡無一事,粗裘糲食地行仙”

,只要內心安靜平和,那麼即使天天粗衣淡飯,同樣快樂似神仙。

這句詩出自他的《道間即事》,描繪了江南初夏的田園風光,

恬淡閒適,寧靜美好,讀完心也跟著靜下來。

花枝已盡鶯將老,桑葉漸稀蠶欲眠。

半溼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

村壚沽酒誰能擇,郵壁題詩盡偶然。

方寸怡怡無一事,粗裘糲食地行仙。

一首寫在夏日裡的宋詩,恬淡閒適,寧靜美好,讀完心也跟著靜下來

黃公度是南宋詩人,紹興八年在省試中拔得頭籌,後來特旨免於廷試,賜進士第一,也就是狀元。

雖然他的起點很高,但仕途卻十分坎坷。

當時的宰相趙鼎十分賞識他的才華品德,有心提拔他,可惜的是,趙鼎因為力薦岳飛抗金,被秦檜等人構陷,被迫辭去相位。

而黃公度與其來往甚密,因此受到牽連,仕途艱難,一度被罷官還鄉。

這首《道間即事》描寫的是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具體寫於何年,已無從考證,但是詩中所流露出的那種隨遇而安,恬淡閒適的情懷,一直為後人所稱道。

一首寫在夏日裡的宋詩,恬淡閒適,寧靜美好,讀完心也跟著靜下來

詩歌首聯以對偶的形式,描寫了詩人在旅途中所見之景。

枝頭的花瓣早已隨風飄落,雛鶯也漸漸老去;此時正是春蠶的休眠期,樹上的桑葉稀稀落落,被採摘殆盡。

詩人截取了幾種富有節令特色的景物,點明瞭季節——初夏。

這裡的幾個虛字,“已”、“將”、“漸”、“欲”,用得很是巧妙,不僅寫出了季節的流轉,更說明了詩人是個善於體察之人,才能感覺到風光的逐漸變化。

從另一方面來講,也反映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一種惋惜之情。

一首寫在夏日裡的宋詩,恬淡閒適,寧靜美好,讀完心也跟著靜下來

再來看頷聯,依然是寫景,繼續渲染初夏的氛圍。

此時正是梅雨季節,道路總是忽幹忽溼;天氣也是忽冷忽熱。

這裡的“麥秋天”,不是真指秋天,而是指麥子成熟的季節。

“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遍江東”、“日暮長廊聞燕語,輕寒微雨麥秋時”

,都是指農曆四五月,也就是江南的梅雨季。

詩人抓住了江南初夏的氣候特點,恰到好處地將其描繪出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從“花枝盡”到“麥秋天”,宛如一幕幕鏡頭,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江南初夏的田園風光,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正體現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為後人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一首寫在夏日裡的宋詩,恬淡閒適,寧靜美好,讀完心也跟著靜下來

接下來的頸聯,詩人開始轉入敘事。

前一句描寫的是詩人在村店沽酒的情景,趕路奔波又遇上梅雨天氣,旅途的艱辛自是不用多言。

詩人以“誰能擇”一個反問句,道出了心底的無奈和心酸。

緊接著的“郵壁題詩”,固然有排遣寂寞愁苦之意,但也表現了詩人隨遇而安的心境。

最後的尾聯,是全詩情感的結穴之處。

“方寸怡怡無一事,粗裘糲食地行仙”

,雖然旅途艱辛,每日粗衣淡飯,但是詩人依然覺得快活似神仙。

這最後一聯畫龍點睛,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的曠達情懷,提升了整首詩的境界,讀後令人豁然開朗。

一首寫在夏日裡的宋詩,恬淡閒適,寧靜美好,讀完心也跟著靜下來

有人說“歲月靜好,不是在山水踏盡時,亦不是在生命結束後,而是在於放下包袱的那一刻。當真的放下,縱然一生雲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

紅塵紛擾,世海浮沉,哪裡有真正的淨土?

沿著時間的脈絡,行走在紅塵陌上,守一顆清靜心,聽春風過耳,看秋水拂塵。

當你靜不下來時,讀讀這首宋詩:繁華過處皆雲煙,淡淡人生靜靜過。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TAG: 詩人初夏黃公度怡怡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