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道湯,讓孩子懂得如何吃!值得所有家長收藏好!

人的味覺是特別的。一道湯,盛滿了記憶,那是人們自己的生活和經歷的時代。

【家庭教育】一道湯,讓孩子懂得如何吃!值得所有家長收藏好!

說起來,我第一次吃羅宋湯,還是在幼兒園時,爸爸帶我去餐館吃的。雖時隔半個多世紀,卻猶如昨日。記憶中,紅紅的湯,盛在盤子裡,很是好看。“囡囡,來,把勺拿起來”,爸爸說著,拿起自己的勺,“這樣拿……好,好。”接著,他告訴我,“要記得,舀湯,從裡向外舀,這樣的。”說完,他就給我做示範,然後把著我的手教我,再讓我自己做,看我做對了,他笑了,“囡囡就是聰明,一學就會。”最喜歡爸爸說我聰明,就開心地重複他的話,“囡囡聰明,囡囡聰明。”爸爸笑著說,“是啊,是啊。來,吃吧。”我小心地喝了第一口,“好吃嗎?”“好吃!”“慢慢吃,不要急。”“嗯。”就這樣,我一口一口慢慢喝起來,好吃,真好吃。盤裡的湯吃得差不多了,爸爸說,“囡囡,這樣,看爸爸,用這隻手把盤子抬起來一點兒,來,你做做看……對,對。你看,這樣,湯就容易舀起來了。”爸爸的辦法真好,盤裡剩下的不多的湯很容易就舀起來了。那頓飯,吃了其他什麼都記不起來了,只記得那盤湯,記得爸爸教我怎麼吃,還有湯的名字“羅宋湯”。現在回想起來,音猶在耳,那是爸爸給我的西餐啟蒙。

小學時,奶奶帶我去北京,伯父請我們吃飯,在很氣派的莫斯科餐廳,第一道菜端上來了,看樣子是我喜歡的羅宋湯,不過,中間怎麼還放了些白白的,像是摜奶油,我小聲問奶奶,“羅宋湯裡放了摜奶油嗎?”奶奶說,“這是紅菜湯,不是羅宋湯,放的不是摜奶油,是酸奶油,你嚐嚐看。”我嚐了一下,是有些酸呢,還挺好吃的。喝了湯,味道也好,跟羅宋湯很像呢。正吃著,奶奶從她的盤子裡舀了一片東西給我看,“囡囡,看看,這是紅菜頭,羅宋湯裡沒有這個。”小小的我,由此知道了紅菜頭這個東西,知道了紅菜湯和羅宋湯的不同。雖然,曉得羅宋湯與紅菜湯的關係,曉得酸奶油和摜奶油的不同,都是以後的事了,但兒時的點滴常識給了我日後探究的興趣和引導。

後來,長大了,會做飯了,也學會做自己愛吃的羅宋湯了,再後來,我做的羅宋湯成了朋友中很有口碑的一道菜,生活中也多了一種驕傲:菜燒得好。關於做菜,不會說什麼道理,只覺得,吃的體驗,做的實踐,應該是把菜做好的重要原因。就說羅宋湯,若是沒怎麼吃過,也沒怎麼做過,我應該是做不出有口碑的羅宋湯的。當然,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用心。曾和朋友們講過我的“一把芹菜籽”的故事,是可釋義“用心”二字的。那是三十多年前,一個冷天,有朋友要來,特別提出要吃羅宋湯。去了菜場,其他食材都有,唯獨沒有芹菜,騎著腳踏車,又轉了幾個菜場,都沒有。做了多年的羅宋湯,以我的體會,忽略芹菜是不可以的。怎麼辦?沮喪中,看見一個賣菜籽的小攤,腦裡閃出“用芹菜籽”的想法。跳下車一問,有芹菜籽賣,於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包。回到家,先做了個實驗,用個小鍋放了點兒水,放入一撮芹菜籽,煮了一下,有芹菜香飄出,嚐了一口,有芹菜味,哈,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就用芹菜籽替代芹菜做了羅宋湯,效果不錯,朋友吃了連聲贊,一大鍋湯吃了個精光。我想,所謂“用心”,就是對付不得,必須做好。一次次的用心,就是經驗的積累,而菜的品質亦由此得以提升。

說到芹菜,想起一個問題,那就是羅宋湯的“多樣性”。我曾經糾結過羅宋湯的“正宗”,也一度認為自己做得很正宗,可後來看到有人做羅宋湯不放芹菜,有人做羅宋湯放紅腸之類,便開始疑惑起來。吃了大半輩子,做了幾十年的羅宋湯,到底應該怎麼做?想來想去,終於釋然了。無需講究所謂正宗,無需強調腔調如何,存在就是對的。如同我買不到芹菜,用芹菜籽代替;如同我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買不到牛肉,就用豬肉替代。想到一個詞“寬容”。當初,若沒有紅菜湯的寬容,就不會有羅宋湯,而羅宋湯不拘泥於一種做法,又有了多種做法,也是寬容。我想,這就是海派西餐的一大特點,也是這座城市的特點,“有容乃大”。這也可視作羅宋湯給我們的一種啟蒙吧。

人的味覺是特別的。一道湯,盛滿了記憶,那是人們自己的生活和經歷的時代。所以,用心去做記憶中的羅宋湯吧,學習是必要的,但不必介意別人怎麼做,也不必追求所謂的“正宗”。當然,你若有興趣,也可以追根溯源,試試紅菜湯,試試老式的羅宋湯。我是都試過了。不過,我現在做羅宋湯還是固守自己幾十年的做法。除了我味覺的固執,更有我思念父親的情結在,爸爸給我的西餐啟蒙始於這道湯,而我給爸爸做了多年的這道湯一直是這個版本。我家羅宋湯,曾與爸爸一起享用的味道還在……一切都還在。(斐燕子)

TAG: 羅宋湯芹菜爸爸囡囡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