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碧艾菖蒲香,招福歲歲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碧艾菖蒲香,招福歲歲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碧艾菖蒲香,招福歲歲安

民諺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之端午

家家戶戶都清掃庭院

採來菖蒲、艾條插在門嵋

或者懸掛於房間內

艾草驅趕蚊蠅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粽子

又叫“角黍”、“筒粽”

是我國傳統節慶食物之一

將糯米放入粽葉中

隨心搭配豆沙、蛋黃等

再用五色絲線捆好

蒸熟即可食用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用鹽佐食梅子

在鼎裡增添味道

將美酒盡傾杯中

端午日飲酒

有避瘟驅毒、祈求健康之效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端午

又稱“龍舟節”

鼓如擂、煙似雲

動橈霧氣生,吼聲破山門

鼓聲擂動,船隻齊發

爭先恐後,熱鬧非凡

“路曼曼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輕汗透碧紈,端午浴芳蘭

從屈原的《九歌·雲中君》中提到的:

“浴蘭湯兮沐芳”

到《荊楚歲時記》中的:

“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年年端午風兼雨

似為屈原陳昔冤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荊楚之人

每逢五月五日

必烹煮米飯投入江中

以祭祀忠烈屈原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彩繩

又稱五彩絲、五色絲

是端午節的吉祥物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

“以五彩絲係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

樹轉午陰涼,天淡紙鳶舞

紙鳶

亦稱風箏、紙鷂、鷂子

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

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

趁著風勢便可直入長空

五月節宜放鳶

巧糊彩畫飛蹁躚

古人放鳶時

往往最後會把線剪斷

讓風箏順風飄走

他們認為這象徵著

不好的東西將隨風而逝

菖蒲竹葉杯,芳草踏初回

人間端午日

五月芳菲天

此時天氣清爽舒適

人們相約去田野、溝渠、山坡

採摘草藥、踏青賞綠、品味秀靈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五月是仲夏,

端午為順陽好天氣之日”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古人認為端午搖扇

能夠

“庶動清風,以增美德”

酷熱的風

經過小扇一搖

轉化為清風、仁風

故“端午扇”又稱作是“避瘟扇”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濛濛細雨時作時停

清幽小窗更顯妍麗

倘若端午趕上下雨

那便擇一處僻靜之所

當軒知蓮豔,向水覺蘆香

荷花

亦稱“蓮花”“芙蕖”“水芙蓉”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處處都端陽

端午的味道

是團圓的味道

TAG: 端午荊楚五月時記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