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買文房四寶點這裡❤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近期,中書協的幾項展賽啟事相繼釋出,廣大書友們,又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但是,今年恰逢中書協換屆,新領導班子的喜好會對國展的評審方向有什麼影響嗎?什麼樣的作品才能更大機率贏得評委的青睞呢?

或許看了現任書協主席孫曉雲的這段話,能讓螢幕前的你,從中捕捉到一些有價值的資訊哦!

這是孫曉雲女士在擔任第二屆行書展評委時說的一段話。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原文如下:

行書展其中有評委提名作品一個環節。我提了一個廣東的作者,名字是林秋宏,看身份證是1972年生人,今年45歲。作品是冊頁《韋應物詩選抄》,十開。

這本冊頁是用白絹書寫,淡淡的劃有豎線,一眼看上去相貌平平並不搶眼,素顏樸實、默不作聲,卻非常經得住細看。我年輕時會對此類作品不屑,認為太索然無味,滿紙匠氣。後來這些年我不斷地寫下去,追求過、探索過、“險絕”過、思索過,才真正理解“工匠”的真正含義。孫過庭《書譜》裡說:“至於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我不認識作者,也不知他的學術經歷,就作者的這個年齡,應該是經歷了這個過程。但在字裡行間時而能見從魏晉、唐宋、元明清諸家身影,自然穿插、轉換,“不激不厲”,渾然天成。我看到的是虔誠、是風規。這種“平正”,不是初學的“平正”,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臨池研習,嘗試各種“險絕”得以換來的“平正”,這才是真正的“復歸”,才是最珍貴、難度最高的。

我們身處個性張揚的時代,惟恐沒有特點、沒有標誌,總是想如何與人不同,生怕不被人關注,而真正缺乏的是這種需要長期潛下心來做的“平正”之事,作者正值45歲壯年能不隨波逐流,能冷靜堅持這樣“平正”的書寫,值得提倡。

我提名這本冊頁,並非是展品中唯一最好的,我想能借此作品說一些自己的感受,不妨讚揚一下這種“工匠”精神。沒有這種功夫、這種精神做支撐,何談“大國工匠”,又何談“巨匠”?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孫主席一再強調

工匠精神”,強調“復歸平正”的“平正”。

這會是今年國展評審的風向標?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被提名的作品到底長啥樣?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這是獲獎作品區域性,網上沒找到全圖,倒是找到了作者另外一副同風格的作品,供大家參考。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看完上面內容之後,您對本次國展的風格走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孫曉雲這段話,會對今年國展評審產生什麼影響嗎?

TAG: 平正險絕作品國展書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