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提起詩人杜甫,我們就會想到他的憂國憂民形象,就會想到他的沉鬱頓挫的詩歌,就會想到他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會想到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

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杜甫的詩歌確實是史詩,他記載了大唐的繁華和由盛轉衰的歷史。杜甫確實是一個具有現實特色的詩人,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他的詩歌又具有浪漫豪放等不同的成分。

杜甫很少去吟風弄月,即使是寫山光水色也都有他的寄託。現在我們就來讀杜甫的三首《望嶽》,這三首詩分別寫於青年、中年和老年時期,雖然同是寫望山登山,但詩歌風格和思想內容就有所不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這首望嶽詩是望的東嶽泰山,杜甫寫於青年時期。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也即是736年,杜甫二十四歲,他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未中,然後到山東省親探望父親。

這時杜甫的父親杜閒在兗州擔任司馬,杜甫趁著省親開始了第二次的漫遊,並在漫遊中結識終生摯友蘇源明,寫出了登兗州城樓等名詩。這首《望嶽》就是記載當時遊歷泰山的情形。

詩中的岱宗就是指的泰山。齊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個國家,它們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邊,魯國在南邊。杜甫登上泰山,環顧四周看到的是那無邊無垠的蒼翠景色。

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一定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工,把天下最壯觀的美麗都彙集如此。特別是登上了山頂,居高臨下俯視群山,眼底的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都顯得那麼低矮和渺小。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這首望嶽詩是寫的華山。當時已是唐肅宗乾元元年即758年,離寫上一首泰山詩過去了23年,此時杜甫到了中年,已經47歲了。更為特別的是杜甫仕途不順,自己青年時期的理想無法實現。

好不容易杜甫做了個左拾遺,能夠接觸到皇上,便於進言獻策。但他為宰相唐琯說情,結果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這首詩就是杜甫在往華州任職時寫的。

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杜甫瞻望華山,主要是寫華山的坎坷,並抒發自己的仕途艱難。華山之高,主峰像一位長者,其餘諸峰像膝下的兒孫。如果能得到一個仙人杖多好,那就可以登上高處的玉女祠。

但是山高路險,山峰像箭桿一樣筆直通到南天門。天氣炎熱,山道難行。還是等到天氣好轉時再來攀登,到時候說不定還可以拜訪白帝的居所,探得仙道的本源。

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這首望嶽詩是寫的南嶽衡山。此詩是一首五言古風,篇幅比較長,這裡只是節選了開頭的八句。詩歌是杜甫晚年,也就是大曆四年即769年乘船到達衡陽時所寫。

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此時詩人已經58歲了,他年老多病,已經沒有能力登上衡山,只能是透過遠望來寫自己的觀感。詩歌內容分三個層次。先寫歷代帝王將相祭祀南嶽衡山的傳統。

接著寫自己在湘江上行船所看到的衡山形象,寫山的巍峨壯麗和有關它的神話傳說。最後寫自己對衡山的景仰,詩中寄託了杜甫的忠君愛國情懷。

總的看來,杜甫前後寫了這三首望嶽詩,這三首詩各有各的側重,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迥然不同。青年時期意氣風發,中年時期迷惘彷徨,晚年則表現了對大唐盛世的深切懷念。

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青年時期寫泰山,具有浪漫豪放的情懷。會當凌絕頂,把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表現了自己不畏艱難險阻,去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

中年時期寫華山,風格沉鬱頓挫。安得仙人九節杖,杜甫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宦途失意,報國無門,詩中流露出理想落空後的痛苦和困惑。

晚年時期寫衡山,詩風內斂厚重典雅。在德非馨香,曷以讚我皇,透過對南嶽風光和神話傳說的描寫,反映了杜甫初心不改、愈老彌堅的忠君愛國、憂國憂民意識。

杜甫的三首《望嶽》,寫於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這三首你讀過嗎?

當然這三首望嶽詩,最被人稱道的還是青年時期寫的登泰山那一首。這首詩氣勢磅礴,豪放不羈,表現了青年人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成了鼓舞后人不斷奮進的千古名句。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我是讀書工,如果喜歡

請點在看或分享朋友圈

若需要轉載,請聯絡授權開白

關注讀書工

讀書點亮生活。讀經典

讀唐詩宋詞,讀紅樓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TAG: 杜甫泰山衡山三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