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棣在出徵蒙古的時候在軍營中去世了,由於當時明朝的政治局面還不是特別穩定,為了防止漢王朱高煦篡權,大臣們選擇隱瞞朱棣的死訊,為朱高熾的平穩登基提供條件。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朱高熾畫像

不過當時時值盛夏,朱棣的屍體在高溫環境中難以妥善儲存,勢必會產生屍臭,為了掩蓋氣味,大臣們讓士兵找來大量的鹹魚掛在朱棣的大帳外面,以此來打消人們的懷疑。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肯定能看出這樣的做法和一千六百多年前秦始皇去世的時候,趙高等人的做法是十分相似的,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歷史上朱棣身邊的近臣真的是這樣處理的嗎,他們秘不發喪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朱棣劇照

一、朱棣死於回軍途中

朱棣作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在很年輕的時候便一直在北京鎮守邊疆,經常與蒙古人作戰,是朱元璋十分倚重的軍事將領。

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後,朱棣並沒有就此做起太平天子,反而多次御駕親征與蒙古作戰,平定了明朝的北方局勢,為之後的發展創作了安定的外部環境。

在朱棣晚年的時候身體開始出現問題,但是他卻不喜歡接受御醫的診治,喜歡從神仙方士那裡求取仙藥。

還特意在宮中建立起了一座供奉南唐徐知諤和徐知誨的靈濟宮,並請來了許多道士,整日在其中煉製丹藥。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病重的朱棣

朱棣平日裡頻繁地服用他們進獻的“仙藥”,這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當時有人勸朱棣不要再服用這些丹藥了,應該好好接受醫生的調理。朱棣聽到之後勃然大怒,說道:

“仙藥不服,服凡藥耶!”

嚴厲地處罰了那個進言的臣子,這讓朝中大臣再也沒有人敢勸朱棣,他的身體也終於到了崩潰的邊緣。

就在永樂二十二年正月的時候,北元的蒙古軍隊再次來犯,頻頻攻擊邊境的大同,開平等地。朱棣決定拖著病體親征蒙古。

在明軍出征之後,蒙古軍隊因為懼怕朱棣的大軍便快速逃回了後方,朱棣命令大軍向前追擊到答蘭納木兒河。但是在明軍到達預定地點之後,並沒有發現蒙古軍的身影。

朱棣不希望自己的親征就這樣草草收場,於是要求明軍在附近繼續搜尋蒙古軍的身影,不過在之後的兩個月中依然毫無收穫。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出征的朱棣

此時時間已經到了六月份,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朱棣的身體狀態也變得更加糟糕。

於是朱棣下達了撤軍的命令,不過在撤退的途中,朱棣已經再也無法支撐,最終在大軍行進到榆木川的時候就撒手人寰了。

二、楊榮秘不發喪的原因

在朱棣突然去世之後,他的貼身太監馬雲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於是下令嚴禁身邊之人將這件事透露出去。

安排妥當之後,他便找來了隨軍的大學士楊榮和金幼孜商議應該如何處置。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金幼孜塑像

楊榮等人得到訊息之後立即開始商議,最後得出了秘不發喪的決定。之所以他們會選擇隱瞞朱棣的死訊,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和《大明風華》電視劇中的描述不同,皇太孫朱瞻基並沒有隨軍出征,因此在朱棣去世之後,並沒有任何皇室人員能夠接替他指揮這支軍隊。

而朱棣連年征戰在軍中威望甚高,其麾下的將領沒有人有相似的威望,一旦士兵們得知了朱棣的死訊,很有可能導致軍心有變,對撤軍產生很大的影響。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朱高煦劇照

再者朱棣去世的榆木川距離蒙古軍隊的大本營並不遠,就算軍隊還能保持嚴整,但如果訊息傳到蒙古首領耳中,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帶領軍隊追擊明軍。

這次北伐雖然讓邊境獲得了安寧,但是蒙古軍隊的撤退只是被朱棣所震懾,一旦他們得知朱棣離世,就不會再畏畏縮縮,一旦戰事發生,突逢大變的明軍恐怕會受到巨大的損失。

第三點則是關於皇位的繼承問題,這也是《大明風華》中著重描寫的問題。

電視劇中對皇位一直有覬覦之心的漢王朱高煦也在朱棣的遠征軍中,而且還掌握著不小的兵權,一旦其知道朱棣去世,恐怕會發動兵變,這也是楊榮等人堅持秘不發喪的原因。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漢王雖然確實也有奪取皇位的心思,但是在之前永樂十五年的時候,他就已經被勒令就藩,去到了小城樂安,並沒有跟隨朱棣遠征蒙古。

不過朱高煦雖然離開了京城,但是他卻依然賊心不死,想奪取自己兄長朱高熾的皇位,並在樂安城中發展自己的勢力,這件事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朱高熾也曾經勸他放棄這個念想但是收效甚微。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朱高熾劇照

因此楊榮等人也明白一旦這個訊息傳播開來,在朱高熾還沒有坐穩皇位的時候,朱高煦有可能發動叛變。

而且當時漢王的世子朱瞻圻還在北京,一旦他煽動支援朱高煦的大臣,那麼局勢可能會比較混亂。

不過從後來朱瞻基輕鬆平定漢王叛亂這件事看,朱高煦當時的實力十分有限,朝中也沒有多少人真正站在他的一邊因此他並不能威脅到朱高熾的皇位。

所以穩住漢王並不是楊榮等人選擇秘不發喪的主要原因,這和《大明風華》中的敘述是存在差別的。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楊榮和金幼孜決定暫時對外封鎖朱棣的死訊,並繼續向北京行軍。

與此同時,他們還派出了親信趕到京城向監國的太子朱高熾報信,讓他迅速做好登基的準備,並派世子朱瞻基到大營中穩定局面,一避免出現皇位交替的混亂。

在做出決定之後下一個難題擺在了這兩位大臣的面前,要知道朱棣死的時候正值盛夏,雖然蒙古草原上天氣不比中原那樣炎熱,但是屍體依然難以儲存。

一旦朱棣的屍體變質發臭,那麼想要隱瞞死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這兩名大學士需要找到一個妥善的方法來處理朱棣的屍身。

三、朱棣屍體的處理方法

那麼楊榮和金幼孜是怎麼處理朱棣的屍體的呢,在《大明風華》中說他們搬來了大量的鹹魚,將它們放在朱棣的營帳旁邊,以此來掩蓋朱棣屍體的臭氣,這顯然是借鑑了之前趙高處理秦始皇屍體的方法,但是仔細聯想就可以知道這並不現實。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懸掛鹹魚計程車兵

首先和秦始皇不同的是朱棣是死在大漠而非海邊的,楊榮等人是不可能弄到那麼多鹹魚的。

再者秦始皇的故事當時十分知名,用這樣相似的手法難免會引起懷疑,這並不是一種很好的保密方法。

因此歷史上楊榮等人處理方法和電視劇中截然不同,他們先是下令將軍中所有的錫器集中起來,然後讓隨軍的工匠將這些錫器熔化,然後重鑄成一個能夠裝下朱棣屍體的棺材。

我們知道錫制容器在眾多金屬製品中氣密性比較好,因此其在古代經常被用來製成存放茶葉的容器。

在工匠們完成這項工作之後,楊榮為了保密便將他們全部殺死了。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錫製茶罐

之後他讓朱棣的貼身近侍將朱棣的屍體放到了這個特殊的棺材之中,然後依然隨軍一起移動。

在行軍的同時,他要求隨軍的廚師依然要按時為皇帝提供御膳,並會命人吃掉這些食物,以此來顯示朱棣依舊健在。這在《明史》中有如下記載:

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熔錫為椑以斂,載以龍舉,所至朝夕上膳如常儀。

在朱棣死後二十天左右,朱高熾世子朱瞻基趕到了明軍的大營之中。

楊榮等人明白朱瞻基的到來意味著朱高熾已經做好了繼位的準備,而且朱瞻基也能夠穩定住大軍的局面,於是他們才向將士們公開了朱棣的死訊,而朱棣的屍身也被放到了貴重的棺槨之中。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大臣為何會隱瞞朱棣的死訊?朱棣的死與趙高有關?

上圖——朱瞻基劇照

四、結語

朱棣作為征戰一生的馬上皇帝,一直鍾情於徵戰四方。即使在晚年身體因為服用丹藥出現問題,他也選擇帶病發起第五次北伐蒙古的戰鬥。

結果朱棣不但沒有找到騷擾邊疆的敵軍,自己反而一病不起,最終在回軍途中逝世。

由於朱棣的死亡十分突然且當時大軍距離邊境不遠,為了穩定軍中局勢並穩住有謀反之心的皇子,大學士楊榮和金幼孜決定秘不發喪,他們立即派人回到北京與太子朱高熾取得聯絡,讓他做好登基的準備。

為了隱瞞朱棣的死訊,他們命人用錫為朱棣打造了一副特殊的棺材,這可以讓屍體腐爛變慢並封鎖氣味。直到朱瞻基趕到軍中之後,他們才公開了朱棣的死訊。

而在《大明風華》中,朱棣身邊的大臣為了掩蓋朱棣屍體的氣味選擇在大營中掛滿了鹹魚。

這雖然借鑑了趙高和秦始皇的故事,但是大漠不同於海邊,楊榮等人不可能短時間內弄到那麼多鹹魚,而且這種“復古”的做法其實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實在太容易被看破,因此劇中的這個安排實在欠妥。

TAG: 朱棣楊榮朱高熾朱瞻基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