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那麼這句話中的“早”和“晚”是指什麼呢?反覆問了“度娘”,又查了很多資料,無外乎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指一天中的早晚,立秋點在立秋日的中午12點之前,就叫“早立秋”,反之叫“晚立秋”。另一種說法是指月份的早晚,立秋日在陰曆6月份叫“早立秋”,如果遲到陰曆7月份才立秋,就叫“晚立秋”。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這兩種說法聽起來有一定道理,但進一步追問一下,為什麼“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呢?這兩種說法就都顯得毫無科學根據了,現有材料上即使有些解釋,也是牽強附會或閃爍其辭,說這都是老農的經驗之談。二十四節氣的歷法屬陽曆性質,主要和太陽有關;而我國的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圓缺週期確定的,屬陰曆性質,主要和月亮有關。我國的農曆屬陰陽合曆,就是這兩種曆法的簡早拼合,但這兩種曆法分屬不同體系,並沒有什麼內在的、必然的聯絡,所以陰曆6月和7月立秋,都與立秋後的冷熱無關。至於立秋點是在早晨還是晚上,更與立秋後的氣溫高低無關。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筆者認為,這裡的“早”與“晚”是相對於庚日而言的。因為暑有三伏,熱在三伏,初伏始於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而末伏始於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天干共十位,庚為天干第七位,以庚日為界點,那麼與庚相對的就是乙。這樣,丙、丁、戊、己就在庚日之前,而辛、壬、癸、甲就在庚日之後,乙正好在不前不後的中間。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們可以統計一下,如果立秋日正好在庚日,那麼秋後的伏天就只有10天;如果立秋日正好在乙日,那麼秋後的伏天就是15天;如果立秋日早在庚日之前,乙日之後,那麼秋後的伏天就在10~15天之間;如果立秋日晚在庚日之後,乙日之前,那麼秋後的伏天就在15~19天之間。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這就是說,早在庚日之前立秋,那麼秋後的伏天就短,最短只有10天,故曰“早立秋,涼颼颼”;晚在庚日之後立秋,那麼秋後的伏天就長,最長可達19天,故曰“晚立秋,熱死牛”。2020年的立秋日就在庚日之後的壬日,屬晚立秋。這樣,秋後的伏日就長達18天之久,甚至處暑節氣內還有3個伏天,這麼長的秋後伏天真難熬,簡直熱死牛啊!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2020年的立秋在庚日之後的壬日,屬“晚立秋”,立秋之後的伏天長達18天,伏天難熬啊!故曰“熱死牛”。不過,“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其實並沒有這麼大差別。秋老虎厲害,秋後還很熱,這是事實。早立秋,無非是秋後伏天時間斷些,很快就會過去,不至於馬上就會感到“涼颼颼”。晚立秋,無非是秋後伏天時間長些,讓人感到有點難熬,也不至於就“熱死牛”!總之,立秋後,伏天的暑氣熱浪已成強弩之末,熱雖熱,其勢不足以熱死牛,無非就是長兩天短兩天的問題。老農用這種誇張的說法,無非就是強調這立秋後伏天長短的問題及其差別。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TAG: 庚日秋後伏天晚立秋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