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的制瓷工藝,除了繼承前代技術併發揚光大外,還博採眾長,注重外來技術的引進與吸收,不拘一格,大膽創新,“開創了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代嘉靖(1522-1566年)、隆慶(1567-1572年)、萬曆(1573-1620年)三朝,處於明代社會晚期,歷時99年,橫跨16、17世紀。當時,明朝內部啟蒙思想開啟,市井文化達到巔峰。

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這一時期的御窯瓷器產量空前大增、造型逐漸繁多、胎體趨於厚重、裝飾愈加繁縟、色彩華麗奪目。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這次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明代嘉靖、隆慶、萬曆瓷器對比展”,遴選了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及後世仿品共298件(套),有青花的濃麗明豔,有單色釉的純情雅緻,也有雜釉彩、鬥彩等的色彩繽紛。

嘉靖朝御窯瓷器

嘉靖朝御窯瓷器產量激增,祭祀用瓷器、大件瓷器較多,甚至出現了供道教儀式使用的特殊器型,流行的紋飾也多與道教。這與嘉靖朝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圍和嘉靖皇帝的個人品位有密切關係。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從傳世品和出土標本看,嘉靖朝景德鎮御器廠燒造的瓷器在花色品種上不少於37種,其中最受人稱道的是青花、五彩、瓜皮綠釉瓷等。

典型的嘉靖御窯青花瓷器以進口“回青”料混以國產“石子青”料描繪紋飾,呈現藍中泛紫的鮮豔色調,開創了明代御窯青花瓷器發展的新境界。

瓜皮綠釉是一種以氧化銅為呈色劑、以氧化鉛為主要助熔劑的低溫色釉。瓜皮綠釉雖從明永樂年間開始燒造,但嘉靖朝燒製出來的瓷器釉色最為純正。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此外,藍釉、白釉、礬紅釉等瓷器,在嘉靖年間也多有燒製,多為大件瓷器,釉色和工藝均屬上乘。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隆慶朝御窯瓷器

隆慶朝雖然短暫,但據文獻記載,該朝御窯瓷器產量仍很大。從傳世品和出土瓷片標本看,隆慶朝御窯瓷器品種較嘉靖朝有所減少,有青花、青花加礬紅彩、黃地青花、五彩、鬥彩、白釉、澆黃釉瓷等。大部分御窯瓷器採用了以“造”代替“制”字結尾的落款方式,與以往形成明顯區別。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萬曆朝御窯瓷器

萬曆年間政治荒廢、經濟衰落,景德鎮御窯瓷器的產量也有所下降,質量也有所降低,御器廠更是於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正式停燒。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萬曆朝的景德鎮御窯瓷器在器型和紋飾上基本延續嘉靖、隆慶朝御窯瓷器特點,從傳世品和出土標本看,約有20多個品種,其中最受人稱道的是青花、五彩、黃地綠彩和茄皮紫釉瓷等。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萬曆後期,因進口的“回青”料短缺,青花瓷器逐漸採用“土青”料描繪紋飾,其中以浙江產的“浙料”最好,其圖案藍中略泛灰色,淡雅明快。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此次展覽的嘉靖、隆慶、萬曆朝御窯瓷器,雖以歷經400年的風雨洗禮,但這些造型豐富、釉彩華麗、紋樣紛繁的瓷器中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仍然會引人入勝,讓我們一睹明朝中葉御窯瓷器的絕世工藝。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鬥彩靈芝紋盤

高3。6cm,口徑14。8cm,足徑8。6cm

盤撇口,淺腹,折底,圈足。內外鬥彩裝飾。內底繪如意雲頭一週,外壁繪靈芝紋7組。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此盤造型小巧精緻,紋飾簡練,色彩鮮豔,靈芝描畫嚴謹工整,寓意長壽、吉祥。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瓜皮綠釉暗劃雲鳳紋尊

高11。2cm,口徑14。1cm,足徑8cm

尊廣口外撇,闊頸,腹部上豐下斂,高圈足外撇。內外滿施瓜皮綠釉,釉下暗劃紋飾。頸部和腹部各劃兩飛鳳,間以朵雲紋,腹下部劃變形蓮瓣紋,足牆外劃卷草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嘉靖時景德鎮官窯燒造的瓜皮綠釉器最為著名,器形以碗、盤等小件圓器為主,尊、罐等大件琢器比較少見。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四方蓋罐

通高15。5cm,口徑4。8cm,足徑5。4cm

罐四方形,有蓋。蓋面飾如意雲紋,罐頸飾回紋,肩部為蕉葉紋,腹部四面分別繪雙雲龍紋,足邊為變形蓮瓣紋。底青花雙方欄內書“大明嘉靖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方形器物的製作工藝較圓形器物難度大,器物容易變形,而明嘉靖時期方形器物較多,如方瓶、方罐、方盤、方杯等,體現了嘉靖時期器物成型的技術水平。此四方蓋罐為明嘉靖時期的代表作品。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青花龍穿纏枝蓮紋大盤

高10。7釐米,口徑77釐米,足徑55釐米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內外均以青花描繪龍穿纏枝蓮紋。素底無釉。外口沿下長方形青花雙線框內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橫排款。龍穿花、雲鶴、八卦是明嘉靖官窯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紋樣。此器畫工精細,龍紋形象生動,圖案線條自然流暢,形體碩大,應是迎合當時嘉靖帝的喜愛而特意燒造的。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紅地黃彩海水雲龍紋蓋罐

通高18。5cm,口徑7。2cm,足徑9。2cm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以下收斂,圈足。蓋面中部凸起呈寶珠形紐,蓋口沿下弧收。器身外壁及蓋面紅地黃彩海水雲龍紋裝飾,圖案輪廓及細部均用金彩勾描。蓋內、罐內及圈足內均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雙行六字款。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五彩魚藻紋蓋罐

通高33。2cm,口徑19。5cm,足徑24。1cm

罐直口,短頸,豐肩,碩腹,圈足。通體以紅、黃、綠及青花裝飾。肩部繪變形蓮瓣紋。腹部繪蓮池魚藻紋,八尾紅色鯉魚姿態各異,極其醒目,蓮荷、水草、浮萍為陪襯。近底處繪蕉葉紋。蓋面繪瓔珞紋,中心置火焰紋寶珠紐,蓋沿飾魚藻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 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

此罐是明嘉靖官窯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形體高大規整,胎體厚重,色彩豔麗,構圖疏密有致。所繪鯉魚鱗鰭清晰,與周圍的蓮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顯得生動逼真。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五彩天馬紋蓋罐

通高18。0釐米,口徑8。5釐米,足徑8。7釐米

罐直口,短頸,圓腹,圈足。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釉上五彩裝飾。腹部繪4匹天馬在雲海間躍奔。頸部繪蕉葉紋,肩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罐胎堅釉潤,構圖嚴謹,突出使用紅、綠二彩,並以黃、黑、紫彩作區域性的點綴,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礬紅釉梨式執壺

通高15cm,口徑3。7cm,足徑6。2cm

壺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壺身兩側各置曲柄和彎流,柄上部置一圓系,可供繫繩以防蓋脫落。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施礬紅釉,釉色紅中泛黃,色調溫潤柔和。壺腹釉下隱約可見以青花料描繪的雲鶴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高溫銅紅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鎮窯創燒成功後,經歷了明初永樂、宣德時期的輝煌,到嘉靖時已趨於沒落。從存量較少的嘉靖銅紅釉傳世品中可見,其釉色已不鮮豔,色調發暗,色澤紅中泛黑。此時,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礬紅釉瓷器大量出現。這種礬紅釉瓷器一般要經過兩次燒成,即高溫燒成白瓷胎,再塗抹礬紅料入窯低溫焙燒成器,因而這一品種又稱“抹紅”。它的燒製技術相對容易,一度替代銅紅釉的地位。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嘉靖 白釉塑貼紅蟠螭紋蒜頭瓶

高30釐米,口徑2。6釐米,足徑10釐米

清宮舊藏

瓶口呈蒜頭形,細長頸,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體施白釉,釉質潔白細潤。口部刻細線蒜瓣紋,腹部有粘接痕一週。瓶頸至肩部塑貼一條紅色螭龍,曲體上仰,口銜仙草,由肩部向頸部盤繞,卷尾與首相接,四肢平伏於瓶肩部。

明嘉靖時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貼澀胎螭、獅、麒麟、魚等飾物。此瓶裝飾簡潔大氣,以白託紅,設色清奇。製作時,瓶體與螭龍分別成型,然後將螭龍生坯貼上於瓶坯上,滿施白釉,再於螭龍上施銅紅釉,高溫燒成後,白釉上紅螭凸起,效果神奇,頗富藝術感染力。此器無款識,其肥厚的白釉近於永樂白釉,但其造型與塑貼螭龍的裝飾工藝都具嘉靖瓷器的特點,無疑應定為明嘉靖朝的作品。

隆慶朝御窯瓷器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隆慶皇帝朱載垕清淨、寬仁,執政期間果斷平反前朝留下的冤案、懲治嘉靖皇帝寵信的道士,積極推行澄清吏治、清丈土地、改革賦役制度以及恤商和開關等政策,為萬曆初年張居正主導的改革奠定了基礎,堪稱明代後期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

隆慶朝雖然短暫,但據文獻記載,該朝御窯瓷器產量仍很大。從傳世品和出土瓷片標本看,隆慶朝御窯瓷器品種較嘉靖朝有所減少,見有青花、青花加礬紅彩、黃地青花、五彩、鬥彩白釉、澆黃釉瓷等。大部分御窯瓷器採用了區別以往的以“造”代替“制”字結尾的“大明隆慶年造”六字年款或“隆慶年造”四字年款。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青花龍鳳紋盒

高15。3cm,口徑20。9cm,足徑19。2cm

盒扁圓形,盒蓋平頂微隆,子母口,圈足。蓋面繪青花龍鳳穿枝花紋。蓋、盒外壁亦繪龍鳳穿枝花紋,蓋、盒口沿繪卷草紋,上下呼應,各組紋飾間以雙弦紋相隔。足內青花雙圈內署“大明隆慶年造”六字款,隆慶時期款識書“造”而不書“制”,成為一明顯的時代特徵。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隆慶 青花人物諸葛碗

高7。9cm,口徑14。2cm,足徑7。4cm

碗為臥足淺盤與墩式碗疊套相接一起。碗腹中空,足底面有一圓孔相通。碗以青花為飾,碗內繪“昭君出塞”圖。外壁繪4個姿態各異的男子。近足處繪圓圈紋。外底中心圓孔兩側青花書“萬古長春”四字吉款。

此碗造型獨特,所繪人物身材修長,姿態飄逸。青花色澤藍中泛紫,為國產回青料繪製,潔白的釉面襯托濃豔的青花紋飾,顯得華貴典雅。此碗外壁雖傷殘鋦補,仍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我院收藏的隆慶青花器中的代表作品。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隆慶 五彩鷺鷥鴛鴦紋大缸

高36。5cm,口徑53。8cm,足徑36cm

圓口唇邊,腹微鼓,圈足。通體白釉,上以五彩為飾。腹部繪一幅荷蓮圖:池塘中荷葉舒展,荷花盛開,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水中游動,幾隻鷺鷥或站在岸邊、或飛翔於池塘上空,畫面生動、活潑,生機盎然。紋飾以綠彩為主,點綴紅、黃彩色,豔麗清新。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器口沿內側青花書“大明隆慶年造”6字楷書款。

隆慶一朝只有短短的7年,官窯瓷器數量很少,如此大型五彩器非常罕見,帶有官窯款識的隆慶五彩器,國內僅此一件。雖然此器是由數塊碎片修復而成,但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隆慶 青花雲龍紋蟋蟀罐

通高10。6cm,口徑13。2cm,足徑13。4cm

罐口微斂,腹壁略呈弧形,圈足。覆蓋,蓋面隆起,中心鏤空古錢紋。通體青花裝飾,青花藍中泛紫,色澤豔麗。蓋面與外壁均繪雙龍戲珠紋。近底處繪變形如意雲頭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隆慶年造”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為當時流行式樣。形制規整,作工精細,畫面紋飾疏密有致,年款筆畫工整有力。

明代隆慶以前各朝官窯瓷器上的年款絕大多數用“制”字,極少用“造”字,而隆慶官窯瓷器上的年款絕大多數用“造”字,極少用“制”字。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青花團龍紋提樑壺

通高30cm,口徑10。5cm,足徑15。3cm

壺短頸,圓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樑柄。頸繪青花十字朵雲,肩繪雙雲龍,主體紋飾是腹部的五組團龍紋,紋飾空隙處有靈芝草託暗八仙紋,足上繪蓮瓣紋一週。寶珠鈕蓋,鈕上繪纏枝花葉,蓋面有雙雲龍及朵雲紋。曲流及提樑柄上滿繪纏枝花卉紋。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隆慶年造”六字款。此壺體態碩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飽滿。底釉光潔明澈,使用回青料,髮色藍中泛紫,濃麗鮮豔。花紋雖密,但繁而不亂,層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後期官窯青花的製作水平。

其時青花圖案除團龍紋外,還有團鶴、團螭、團鳳、團花等,山石、魚藻、花鳥等也常見。穆宗隆慶只有六年,青花瓷器的製品較少。這件提樑壺帶有隆慶本朝款識,是目前國內僅存的珍品之一。

萬曆朝御窯瓷器

萬曆皇帝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執政的前十年,全力支援內閣以整頓賦役為主的改革,逐步營造出政治清明、經濟大發展的中興局面。但很快,萬曆皇帝一反之前的政治措施,盡廢改革,並開始了長達30年的怠政舉措,使明代社會自萬曆後期進入政治停滯、社會急劇發展的特殊狀態,景德鎮御窯瓷器燒造受政治影響,致使量增而質減,御器廠的執行更逐漸陷入窘困之境地,最終導致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御器廠正式停燒。從此,景德鎮瓷器生產步入御窯衰落民窯興盛的“過渡期”,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一說康熙二十二年御窯廠才正式恢復燒造。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萬曆朝御窯瓷器造型、紋飾風格基本延續嘉靖、隆慶朝御窯瓷器特點,從傳世品和出土標本看,約有20多個品種,其中最受人稱道的是青花、五彩、黃地綠彩和茄皮紫釉瓷等。萬曆後期,因進口的“回青”料短缺,青花瓷器逐漸採用“土青”料描繪紋飾,其中以浙江產的“浙料”最好,其圖案藍中略泛灰色,淡雅明快。

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定陵出土的青花龍穿纏枝蓮紋梅瓶形體高大,紋飾繁密,製作和燒成工藝難度較高,堪稱萬曆朝御窯青花瓷的代表作。萬曆朝御窯五彩瓷器,延續嘉靖、隆慶朝御窯五彩瓷風格,但造型、紋樣更加繁多,花紋佈局更趨繁密,用筆更顯豪放不羈、樸實稚拙,呈現華麗濃豔之風,反映出明代中葉以後商品經濟迅猛發展,商業空前繁榮,奢靡之風浸淫市井,從上層到民間均講求追奇獵妍的社會風貌。隨著“隆慶開關解除海禁,萬曆朝景德鎮民窯瓷器大量遠銷海外,其造型、紋飾、色彩均對歐、亞各國瓷器使用乃至瓷器生產產生深遠影響。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青花龍穿花紋梅瓶

高43釐米,口徑6。7釐米,足徑15釐米

瓶唇口外撇,短頸溜肩,肩下漸收至底。通體青花紋飾。肩部繪變形靈芝及蓮花瓣紋一週。瓶身繪二龍穿纏枝花紋,近底處亦繪變形靈芝、蓮瓣紋一週,瓶肩部有青花楷書“大明萬曆年制”橫行六字款。

明萬曆時青花瓷器器型豐富多樣,且製作大型器物之風十分盛行。當時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達六十多釐米。其形制多為撇口或小直口,長頸,硬折肩,腹細長漸收。紋飾亦十分多樣,有云龍、纏枝花卉、人物紋等多種。此瓶器型高大規整,釉面潤澤,青花色澤藍中泛紫,是萬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青花經文觀音菩薩圖碗

高7。6cm,口徑16。5cm,足徑7cm

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體青花裝飾。碗心書寫青花楷體“南無無量壽佛”六字,環以纏枝花紋。外壁一側繪觀音像,渡海觀音居中,足下波浪翻騰。善財童子合掌相拜,韋馱雙手合十,橫置金剛杵護法。另一側青花楷書經文112字,首句為“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落款為“皇明萬曆四十四年歲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無釉。無款識。

此碗青花設色清新淡雅,富有層次,人物形象準確生動。最為珍貴的是署有紀年款,萬曆四十四年即1616年。以往認為清代康熙時始有斜削式細砂玉璧底,此碗證明明代萬曆時已開先河。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青花魚藻紋蒜頭瓶

高37。5cm,口徑7。7cm,足徑18cm

瓶直口蒜頭式,長頸,溜肩,圓腹,圈足。直口下蒜頭部分飾蓮瓣紋,頸部飾花卉紋,肩部飾一週卷枝紋,腹部繪魚藻紋。魚兒呈各種姿態遊弋,襯以淡色細筆繪出的水波紋,生動自然。口部書寫“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橫款。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五彩張天師斬五毒紋小盤

高1。9cm,口徑10。6cm,足徑6。6cm

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內外青花五彩裝飾。內底繪張天師斬五毒圖,張天師持劍立於樹下坡地上,周圍描繪蟾蜍、蠍、蛇等。內壁繪相間排列的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組。外壁繪相間排列的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間繪以蛇、蠍、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雙圈內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六字雙行款。

從此盤上的裝飾題材看,這應是一件萬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專門為宮廷燒造的供端午節使用的應景物品,圖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五彩鴛蓮紋提樑壺

高20。5cm,口徑8。7cm,足徑11。8cm

壺唇口,短頸,豐肩,圓腹,圈足。肩部附提樑和曲流。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青花五彩裝飾。腹部繪蓮池鴛鴦圖。肩部繪雲頭紋一週,近足處繪變形蓮紋一週。蓋面繪花卉、飛雀和蝴蝶。柄與流上均繪串枝朵花。所用釉上彩以紅、黃、綠彩為主。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壺為宮中飲茶用器。構圖飽滿,紋飾線條較粗,圖案生動活潑。

明萬曆時期的五彩小件器與嘉靖時類似,品種略多,大件器越加盛行,大花觚(gū 音孤)、大蒜頭瓶、大葫蘆瓶等為典型器形。這時的五彩器幾乎全是青花五彩,傳世品中釉上五彩器很少。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五彩魚藻紋蒜頭瓶

高40。3釐米,口徑7。8釐米,足徑13。7釐米

瓶蒜頭口,細長頸,圓腹下垂,圈足。通體青花五彩裝飾,釉上彩有紅、黃、綠、褐、紫彩等。腹部繪魚藻紋,頸部繪折枝梅花紋。上下襯以變形蓮瓣、卷草紋等。口沿下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橫排款。

明代萬曆青花五彩的風格與早期五彩迥然不同,前者用色具有強烈的裝飾性,顏色多用紅、黃、綠、紫等飽和色,而不用淺淡的中間色,以紅濃綠豔取勝。繪畫用筆豪放不羈,線條挺健有力。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黃地素三彩二龍戲珠紋盤

高4。4釐米,口徑23。3釐米,足徑16釐米

盤敞口,弧壁,圈足。盤心微下塌。通體黃地素三彩裝飾。內底飾雙龍戲珠紋,外壁飾纏枝蓮紋。圈足內施黃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的所有紋樣均先用黑彩勾出輪廓,其內再填以紫、綠、孔雀綠、黑彩等。外壁黑彩暈散嚴重。盤的造型不太規整,龍紋隨意性較強,爪如花朵,口、腹、足底均有窯裂,反映出萬曆時期御器廠瓷器生產質量趨於下降的狀況。在黃釉的掩映下,青花款呈藍黑色。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綠地黃彩開光雲龍紋蓋罐

高19。1cm,口徑9。4cm,足徑11。3cm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罐外壁綠地黃彩裝飾,肩部飾變形蓮瓣紋,腹部4個菱形開光內均飾雲龍紋,開光上下分別以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等八吉祥相隔。蓋面中心飾雲龍紋,外部環繞11個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罐的所有圖案均先在素胎上刻劃,再施以低溫釉彩。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鎮制瓷工藝明代嘉靖、隆慶、萬曆、隆慶,開創一代未有之奇

明萬曆 淡茄皮紫釉暗劃雲龍紋碗

高7。3cm,口徑15cm,足徑5。5cm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內施白釉。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腹部暗刻二雲龍趕珠紋。圈足牆外暗刻回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較多,淡茄皮紫釉較少見。此碗即屬於後者,且釉色純正,刻花生動,彌足珍貴。

TAG: 青花瓷器御窯圈足足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