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年,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治指南更新!

急性膽道系統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膽囊炎和急性膽管炎。《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21版)》是在2011年版指南的基礎上進行的更新,主要闡述述了急性膽道系統感染髮病的危險因素及診斷和嚴重程度分級標準,並明確了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治療方法。

指南主要建議一覽

急性膽囊炎

建議1

:當血肌酐>176。8 μmol/L、凝血酶原時間 國際標準化比值>1。5及血小板計數9/L時,需結合患者病史,排除腎功能不全、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後,方能正確分級。當急性膽囊炎患者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和凝血障礙時,建議行多學科協作,謹慎治療。

建議2

:評估膽囊炎嚴重程度的同時亦需評估患者的全身狀況和合並症,可採用美國麻醉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的患者體質分級標準聯合年齡校正Charlson合併症指數共同評估(表3)

建議3

:抗菌藥物和全身支援治療無效時,需及時行膽囊引流(穿刺、造瘻),同時行膽汁培養。1~3個月後再次評估患者全身狀態和膽囊炎症情況,符合手術條件者適時行膽囊切除術。

建議4

:在手術時間長、患者全身情況不穩定、術中解剖困難或膽管損傷風險較高的情況下,需果斷中轉開腹。

建議5

:對於膽囊萎縮、膽囊壁不規則增厚、膽囊黏膜有可疑佔位性病變的患者,術中應送快速冰凍病理學檢查,以免漏診膽囊癌。

急性膽管炎

建議6

:腹部CT檢查能診斷膽管陽性結石,靈敏度較高,可清楚地顯示膽管擴張,且有助於判斷膽管狹窄的原因,推薦作為急性膽管炎的首選影像學檢查。

建議7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可清晰顯示膽管擴張,對惡性腫瘤或膽管結石引起的膽道梗阻成像清晰,可作為腹部超聲或CT檢查診斷困難時的替代選擇。

建議8

:急性膽管炎患者應首先評估嚴重程度。膽道引流時機取決於病情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需要膽道引流,同時行積極的抗菌藥物治療及全身支援治療。

建議9

:內鏡下膽道引流包括內鏡下膽道支架內引流術(ERBD)和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ENBD),可作為多數急性膽管炎膽道引流的首選方式。內鏡下膽道引流可選擇留置鼻膽管或支架置入,應謹慎選擇行內鏡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

建議10

:經皮經肝穿刺膽道引流術(PTCD)可作為急性膽管炎無法行內鏡下膽道引流時的替代方案,建議作為肝門部以上膽道梗阻進行膽道引流的首選方式。

建議11

:外科手術膽道引流可作為無條件行內鏡下膽道引流術及PTCD時的選擇,強調縮短手術時間、儘早解除梗阻的重要性。

急性膽道感染的抗菌治療

建議12:血培養或膽汁培養應儘量在抗菌藥物應用前完成,否則可能導致培養結果假陰性。

建議13:選擇用於治療急性膽道感染的抗菌藥物時,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將影響藥效的因素考慮周全。

以上內容摘自: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21版)[J] 。中華外科雜誌, 2021, 59(6) : 422-429。

TAG: 膽道急性引流膽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