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孔子是儒家的開山鼻祖,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在戰國末期,又出現了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就是荀子。荀子在倡導仁義道德的基礎之上,還提出了遵“禮”和依“法”的概念。荀子還大膽質疑孟子的觀點,認為人性本惡……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意味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終於得到了國際承認。我們知道,在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星空之中,有許多閃亮的明星。其中最熠熠生輝的那一顆,也許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我們已經瞭解,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是儒家的開山鼻祖,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在戰國末期,又出現了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就是荀子。荀子在倡導仁義道德的基礎之上,還提出了遵“禮”和依“法”的概念。荀子還大膽質疑孟子的觀點,認為人性本惡……

第26講。為什麼荀子說人性是惡的呢?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由於大膽吸收了諸子百家多個門派的思想因素,所以在對於人性的認識方面,荀子與孟子之間就有了較大的分歧。 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按照孟子的意思,每一個人天生就具有善的美德,人們只要在一生中保持這個與生俱來的善就可以了;而荀子則不這麼看。他認為,每一個人天生就具有惡的本能,不過只要他具有從善的動機和願望,併為了修正自己而不懈努力的話,就有可能最終養成善的美德。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也就是說,人的本性是惡的,所表現出來的善是偽裝的。荀子認為,人人都有私慾,他說:“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意思是說,其實人人都一樣,人餓了就想著吃飽飯,人冷了就想著添衣服,人累了就想著休息,這就是人的真性情。 既然人人天生就喜歡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厭惡對自己不利的東西;都喜歡聽自己愛聽的,看自己愛看的,那麼如果都順著自己的性子來做的話,必然會發生你爭我奪的事情,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失去理智,違背道德,陷入暴虐的本性了。所以說,人性的本質是“惡”,而不是“善”。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荀子在強調人性是惡的同時,並不否定人有棄惡從善的可能。他說:“凡所貴堯、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然則聖人之於禮義積偽也。”也就是說,任何人的道德水準的高低,都不是其本性所固有的,而是“積偽”的結果,也就是由“性”向“偽”逐漸積累轉化的結果。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很明顯,荀子強調任何人只要自身積極努力,經過長期的教育,就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可見,荀子非常看中人的自身的努力,他又說:“今使塗之人伏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意思是說,假設現在叫一個普通的路人去學習仁義和法度,如果他專心致志,深思熟慮,長期積累善行而努力不止,那麼就能擁有最高的智慧,同天地並列了。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如果人們願意修養美德,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是不懈的努力,荀子說:“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意思是說,愛好做善事而從不滿足,接受規勸而能時刻警戒自己,這樣的人即使不想進步也是不可能的了。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其次是長期的自律,荀子說:“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者,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意思是說,見到那些渴望得到的東西,就必須前前後後考慮它的令人厭惡的一面;見到那些覺得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就必須前前後後考慮它的有害的一面。要兼顧到兩方面來衡量,經過仔細思考,然後決定取捨,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過失了。凡事都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分析,這顯示了荀子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6講人性本惡嗎?

荀子還認為,良好的社會環境也是促使人們從善的必要條件。人們單單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走進從善的大門,必須透過聖人用禮義教化他們,用法令統治他們,才能使他們真正的由惡變善。在這一點上,我們依稀看到了,荀子的學說確實具有一些法家思想的傾向。待續……

謝謝大家關注俚言的原創文章,《諸子百家》共計100講。

文中引用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

TAG: 荀子孟子本性從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