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是儒家的開山鼻祖,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孟子為人耿直不阿,坦蕩磊落 。孟子謳歌良知,提倡惻隱之心。孟子堅信:“心之初,性本善。”那麼,您知道他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意味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終於得到了國際承認。我們知道,在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星空之中,有許多閃亮的明星。其中最熠熠生輝的那一顆,也許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我們已經瞭解,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是儒家的開山鼻祖,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孟子為人耿直不阿,坦蕩磊落 。孟子謳歌良知,提倡惻隱之心。孟子堅信:“心之初,性本善。”那麼,您知道他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古往今來,世界各國的思想家,往往都醉心於對人類自身本性的思考。孟子也是一樣。孟子提出了人性天生是善的論斷。“性本善”是孟子思想體系的基礎。孟子的思維邏輯是以性本善為出發點的,因為人只有性本善,才能持有仁義之心,才能實行仁政,也才能有王道。從性本善,到仁義道德,到仁政王道,構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認為,人性的善是出於人的本性,是天生具有的,也就是“天性”。孟子也稱之為“良知”或者“良能”。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意思是說,人不需要等待學習就能做到的,這是良能;不需要等待思考就會知道的,這是良知。比如,兩三歲的小孩子沒有不愛他的父母的,等到他長大,沒有不知道尊敬兄長的道理的。親愛父母就是仁,尊敬兄長就是義,這其實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就是天生具備的。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進一步指出:“每個人都天生擁有一顆憐憫別人的心。比如,從前的帝王因為有憐憫別人的心情,才會實行憐憫別人的統治方式。如果憑著憐憫別人的心情來實行憐憫別人的統治的話,那麼治理天下就可以象將一個小物件抓在手上旋轉玩弄一樣的容易。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我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別人的心情,其中的道理就好比現在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子就要掉到井裡,任何人都會產生驚恐同情的心情。這種心情的產生,並不是想去巴結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為了在鄰居面前炫耀,也不是因為厭惡那個小孩子的哭聲。”這種憐憫同情的心情是自發產生的,這就是良知。如果一個人沒有良知,那他就是象孟子所怒斥的那樣“禽獸不如”了。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非常鄙視違背良知的行為,他說:“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仁德,不聰明,沒有禮貌,不講道義,就只配做供別人驅使的小人。孟子認為,人要時刻保持一顆積極上進的心,不能自暴自棄;人如果違背了良知,就要感到羞恥。他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意思是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之心,不知道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是叫無恥呀。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把人性中的這種善,也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具有的良知,推廣到對國家的治理方面,就順理成章地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張。當時,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孟軻這個老夫子每次只要說起人人都有良知的事情,就要提起古代的賢王“堯”和“舜”呢。”由此可見,孟子是多麼熱切地盼望出現一位聖明的君主來實行仁政啊。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可惜,在當時“流血漂杵(chǔ音楚)、赤地千里”的社會狀況下,孟子失望了。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早在宋代,就進入了孩童的啟蒙課本《三字經》。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華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想必,大家還記得有一位當代的偉人,在1960年代寫下的豪邁詩篇吧。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第23講人之初性本善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待續……

謝謝大家關注俚言的原創文章,《諸子百家》共計100講。

文中引用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

TAG: 孟子良知性本善憐憫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