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飲愛情之鴆,止孤獨之渴,認真就輸了。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作者:朱末

“只需花費數十元,就能私人訂製男/女朋友,體驗一次浪漫戀愛。”

看似天方夜譚般的事情,正在現實中發生著。以主打新型網路情感形式走紅的“虛擬戀人”,如同久旱逢甘霖,出道即爆火。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所謂“虛擬男/女友”,指的是在付費前提下,由真人雙方透過各類社交平臺,以文字、圖片、語音、影片等建立臨時情感關係,磁性動人的聲音,撩撥心絃的情話,讓壓抑已久的荷爾蒙迅速達到精神高潮。

消費者不僅可根據喜好選擇“戀人”型別,還提供叫醒、哄睡、遊戲陪練等個性化附加專案,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但當情感變成可供交易的商品,“虛擬戀人”上一秒剛掛掉電話,下一秒就能對他人噓寒問暖。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圖/電影《Her》

而利益驅動下,服務中大打擦邊球的現象屢禁不止,涉黃較為普遍,甚至成了詐騙分子的溫床。

“虛擬”二字的含義,表明關係是假的,但其中的“人”,卻又保留了真實的感覺,戀愛幻覺背後,更像一場海市蜃樓的烏托邦。

飲愛情之鴆,止孤獨之渴,認真就輸了。

01

聊天哄睡陪打遊戲

花萬元包月者眾多

人總是矛盾綜合體,要享受自由人生,又渴望擁有愛情。

早在2018年,我國單身人口已達2。49億,相當於英國、法國和德國人口的總和,且資料連年升高,根據預測,未來單身人口將突破4億大關。

珍愛網對單身青年進一步調查發現,一直母胎solo的佔據13%左右,將近90%的年輕人渴望脫單。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男多女少的現實尷尬,以及高強度的工作節奏,雙重催化劑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去了時間和心情,而完整的戀愛,必然要耗費大量精力。

與疲於奔命相伴而生的,是與日俱增的孤單感。據《金融時報》調查,80%的人都會有孤獨的感覺,難以言說的心事,無法傾訴的惆悵,讓“虛擬戀人”的叫座變得理所當然。

“虛擬戀人”的概念並非新事物,其最早起源於日本。

從2014年開始,“虛擬戀人”作為網路新興職業,在國內流行起來。

淘寶指數顯示,虛擬戀人曾創下一天被搜尋24688次的高頻數,巔峰時期,共有4474家店鋪售賣這項服務。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與此同時,“陪我”、“喃喃”等首批以陌生人付費情感社交為主營業務的APP迅速上線,“愛情”變得更加隨手可得。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陪我”APP

今年5月,一位B站上的影片博主“GMH十三”,為了滿足粉絲的要求,體驗了虛擬男友服務,一夜間播放量突破100萬+,喜提熱搜的同時,掀起一場全民颶風。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B站上的“虛擬戀人”影片,人氣很高

進化至今,“虛擬戀人”的品種已相當豐富,細化程度與購買實體商品有過之而無不及:“女友”有傲嬌、蘿莉、御姐、鄰家、可愛等型別,“男友”則有高冷、暖男、逗比、正太、霸氣等型別。

服務業務涵蓋虛擬戀人、遊戲陪玩、哄睡叫醒、情感諮詢、表白幫追等,還可代發簡訊,代打電話、代寫論文,並提供小青蛙、小火車之類的搞笑表演。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某店鋪價格表

只要顧客肯出錢,一些店鋪還會專門招募和明星聲音類似的“明星音”,或由“虛擬戀人”來扮演動漫人物的性格,全方位滿足幻想。

不用線下見面,沒有身份負擔,既能保持距離,又能有專注的交流,正中年輕男女的私密情感需求。

並且,虛擬戀人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消費者手中,這種絕對滿足自己需求的高精準度付費陪伴模式,足以讓人瘋狂。

有位知乎網友,從18年開始,點了一百多個虛擬戀人:“他會包容你的一切,不會問你飛的高不高,只會問你飛那麼高冷不冷,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把你哄開心,有人傾聽,在乎你的感覺確實很美好。”

“開始有點不好意思,後來就很放得開。”因為害怕和身邊的男孩交流,內向的小君(化名)嘗試了虛擬戀人服務:“真的就像擁有了一個男朋友,每天充滿期待。”

得到寄託後,小君花10000元買下了更具價效比的包月套餐。隨意點開一些排名靠前的店鋪,翻翻評論就能發現,像小君這樣一擲萬元者並不在少數,銷量最高的網店一個月內能售出2萬多次服務。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服務好評極高

窺得商機的華子(化名)就從體驗者變成了服務者,他坦言店鋪情況比預想中好得多:“營業一個月以來,每天穩定接單30筆左右。”

華子透露,店員的工資按照接單金額的50%分成,兼職學生居多,也有工作多年的白領:“每天都有人來應聘,但透過率並不高,店要做大就必須提高標準,包括線上時間、聲音、型別、年齡等,我都會親自上陣考核。”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這些社交替代者將人們從自我孤獨中解救出來之時,卻也引導著他們跌入另一種深淵。

和女友分手後,阿蔣(化名)透過網路購買了“虛擬戀人”服務,沒想到假戲成真,阿蔣愛上了手機那頭的“戀人”,表白後向對方提出線下見面發展的要求,卻遭到了冰冷拒絕,昔日無微不至的戀人,好像變了一個人。

“我原本是想走出陰影,沒想到卻陷入了更大的陰影。”阿蔣自嘲,“虛擬戀愛是在金錢關係中建立起來的,而真正的愛情卻是去利益化的,千萬別過度投入。”

以野蠻之速生長著的“虛擬戀人”,含情脈脈的面紗下,亦藏著另一副陰暗面。

02

失控的“虛擬戀人”

灰色地帶大量滋生

白熱化的競爭狀態下,儘管“虛擬戀人”已衍生出不少升級服務,但價格仍沒有太多起伏。

利益讓人甘於鋌而走險,於是有人開始突破底線,大肆售賣“軟色情”,將整個行業的水攪渾。

除了正常的陪聊服務,虛擬戀人中還有一種“汙單”,包括且不限於文愛、磕炮、裸聊、同城見面等。

因為收費翻倍,這類單子大多要求接單人提前進入“爆照+試音”群,待顧客挑選滿意後,關係才算成立,要求中“聽話”、“黑色絲襪”、“JK蘿莉”等等敏感詞彙屢見不鮮。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尺度驚人

曾有南都網記者臥底進入一個2000人的虛擬陪伴QQ群,發現75%的成員都是00後,最小的才12歲。

細思極恐的是,群裡的未成年少女們駕輕就熟地傳送著推銷名片,照片中不乏性感部位的特寫,唯恐在搶單時落了下風,秒接率極高。

不但如此,女孩們還會爭相曬“工資”,為月入過萬而沾沾自喜,為能趕上潮流而洋洋自得,三觀已經扭曲。

深挖下去,虛擬戀人行業甚至還有所謂的“中介”。繳納入會費後(一般為30~50元),介紹人會將意向應聘者拉入“新人培訓”的群聊,培訓內容除了接單流程、升職、獎勵懲罰等,還有一項頗有深意的“代理制度”。

所謂代理,即成員可以透過“外宣”(拉新人)來獲得另外的抽成收入。每成功外宣一個人,給群主上繳8。88元會費後,剩下的21元差價,全部歸於外宣人,這種滾雪球的招納方式,在增加動力的同時,使得新人源源不斷湧入。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水更深的代理

因多次被舉報“涉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等問題,淘寶進行了全面整頓,要求相關店鋪出具“100%綠色聊天”承諾書;騰訊也在不斷加強對QQ、微信群聊裡的“色情內容”的打擊力度。

但由於這類服務多是在社交平臺上發生的私人行為,網安部門很難監控,陽光不及的地方,罪惡仍在滋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陣地不斷轉移和擴大。閒魚、拼多多、百度貼吧、知乎話題下方都能發現不少出售虛擬戀人服務的商家,留下“一對一表演影片秀”等曖昧文字和聯絡方式。

事實上,很少有人願意為幾百塊就將自己暴露在螢幕上,交錢後不露面,直接將客人拉黑的做法比比皆是,因為交易內容並不光彩,大部分顧客都選擇息事寧人,賠錢認栽。

而在某些推出“虛擬戀人”的交友軟體上,近一半是穿著暴露的照片,透過浮想聯翩的“限時”功能,每張可供看三秒鐘,之後則會跳出付費提示,司馬昭之心暴露無遺。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X暗示明顯

今年9月,上海警方披露了多起藉著“虛擬戀人”的幌子,實則以“裸聊”實施詐騙勒索的惡性犯罪案件。

為將犯罪團隊一網打盡,上海市公安局不惜成立專案組,抽調百餘名資深警力進行抓捕行動,已登記受害人超過萬人,遍佈全國多省市,平均損失在三萬元左右,最高達40餘萬元。

只要需求存在,買賣就不會停止,可以預見的是,“虛擬戀人”的灰色地帶,並不會絕跡。

03

唯有套路最得人心

續單賺錢才是目標

實際上,虛擬戀人並非表面看起來那般“平價”,為了享受身居“權利頂峰”的情感關係,顧客需要付出的費用比想象中更多。

當所謂的“男友”或“女友”加上你之後,對方會透過有的放矢的聊天技巧讓你卸下心房,在潛移默化中迎合你的喜好,並製造出神秘、新鮮的快感和氣氛,當你興致漸濃時,往往已到服務時間,繼續則要續單。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文語聊天的平均價格為90元/小時,包月套餐為6000元(每天四小時封頂,折後價);連麥為200元/小時,包月套餐為15000元(同樣是每天四小時封頂,折後價),裡面的利潤操作空間很多。

說到底,

所有善解人意的體貼,都是架構在等價交換的原則上的各種套路,其首位特徵仍然是以“金錢”作為價值衡量。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畢竟這些服務提供者們身負KPI考核,只有續費越多,等級才會上升,不同等級對應不同收費(按從業水平分為金牌、鎮店、男女神等),拿到手的工資也越多,談錢傷感情,不談錢就沒感情。

透過這種付費手段獲得的短暫慰藉,如同精神鴉片。何況,這些虛擬戀人的服務提供者,有部分還是尚處於懵懂階段的學生,很難提供精神上的深層碰撞或心理上的疏導陪伴,更多不過是膚淺的閒言碎語,模板化的話術演練。

另一方面,從業者也並非沒有困擾。做到爆單頂流的川佑(化名)就選擇了離開,他曾創下同時服務30個虛擬女友的最高記錄,對於他們來說,由於頻繁與客人搭建戀愛關係,“推翻-重建”的程式不斷上演,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能力,留下的後遺症反而會引起社交障礙。

但無論接受與否,“虛擬戀人”已然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部分,連AI機器人,也在搶食市場。

今年1月,人工智慧小冰框架,以女性戀人身份,啟動首批限量測試,999個名額在2小時內被申請一空,隨後人數被追加到9999人;4個月後,小冰又繼續以男性戀人身份,啟動第二批測試,7天內創造出118萬個專屬虛擬男友。

在兩次測試中,虛擬男友(女友)的生命長度被凍結在168小時,實驗結束後,依然寂寞空虛冷。

虛擬戀人走紅,虛擬的社交平臺能否成為真人戀人的標配

▲圖/《分手信》劇照

當所有親密都能被明碼標價,當我們可以任意切換一段激情,看似帶來更可控關係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悲哀。

因為我們終究無法欺騙內心,我們終究要回歸現實。

TAG: 戀人虛擬服務女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