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別塵世紛擾,傾聽千年過往,有空來灌口鳳山祖廟走走吧!

臺海網7月20日訊(記者 李立宇)灌口,自唐朝起,就是“煙火千家,頗為富庶”的“八閩重鎮”。這裡香火氣極濃,幾乎村村都有古廟宇,坐落於鳳山廟路的鳳山祖廟便是其中最有名氣的古廟之一。

暫別塵世紛擾,傾聽千年過往,有空來灌口鳳山祖廟走走吧!

1

從鳳山廟路北側拾級而上,老街中飄渺而出的塵世煙火很快被撲面而來的濃濃廟香取代,讓人頓時由現世跨入400年的滄桑過往——門庭開闊;鼓樓、鐘樓矗立兩側;前殿八幅青石窗雕仍在演繹當年二郎神怒斬都江孽蛟的神話;不僅是青石窗雕,盤龍石柱、青石獅及石柱楹聯,都還是乾隆丙午年(1786)重建時的原物;斗拱雕琢,燕尾翹脊,工藝精美古樸,楹聯書筆工整有力,無不彰顯著技藝的精湛……冬去春來,滄海桑田,鳳山祖廟幾經重修,至今仍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

灌口古稱安仁裡,在宋時屬明盛鄉安仁裡,元時在此設深青驛站。據《同安縣志》和鳳山廟碑文載,明朝時,深青驛站“有四川灌江口人為丞”,此驛史“奉一二郎神爐”。據傳,此驛丞不僅帶來了西川灌口李府清元真君的香火,還養了一隻忠犬。後驛站毀於兵禍,驛丞身死,香爐被棄置路邊。誰知忠犬將香爐銜至鳳山,且日夜臥守不去。鄉人覺得奇異,就在忠犬臥守的地方築小庵“以奉香火”,不想居然有求必應。鄉人據香爐上的字跡得知該香爐是供奉李冰父子的,於是“鳩眾建廟”,即鳳山祖廟;並將驛丞的家鄉灌口作為新興集市名,以感念他的傳爐之恩,灌口由此取代安仁裡。也正因為如此,坊間有了“先有鳳山祖廟,後有灌口鎮”的說法。

明末清初,灌口是鄭成功反清復明基地之一。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其將士將鳳山廟香火傳至臺灣。清雍正、乾隆年間,灌口鑾井派之陳氏大批遷居臺灣衍繁,成為三重、彰化、雲林等縣的望族,所攜鳳山廟香火傳佈各地。目前,臺灣祀奉灌口鳳山廟香火的廟宇有一百六十餘座。

鳳山祖廟祀奉的“清源真君二郎神”,後人稱之為“大使公”“日月大使”“三太子”……如今,灌口的大使公信俗已入選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農曆三月初七、五月初四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典紀念大使公,農曆十一月廿六祈福法會,各鄉里都會有盛大的民俗活動,到處充滿歡聲笑語;平日裡,看守古廟的老人們閒來掃灰除塵,栽花種草,下棋話仙;這日復一日的仰望流光與雲開陽灑日子裡的生息休養,已成為灌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晨鐘暮鼓,悠遠歷史和古老建築沉澱出和諧美感;神往千年,斑駁磚石講述著古老傳說……找個時間,自己來灌口鳳山祖廟走走,暫別塵世紛擾,傾聽久遠故事吧!

TAG: 灌口鳳山祖廟香火安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