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 幸福陽光驛站 》每日經典,良師益友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甘熙故居在南京升州路與中山南路交界地段,處於鬧市之中。一條不起眼的巷子裡,白牆灰瓦,掛著一串串紅色燈籠,也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館所在地。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又叫甘家大院,俗稱九十九間半。甘熙是晚清著名文人、金石家、藏書家。祖上多名人。甘熙宅第由甘熙的父親甘福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後來甘熙又加以續建和擴建。重庭疊院,曲折迴廊,宅第既沿襲了秦淮民居“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建築風格,也突出了內部結構的多重組合與文化裝飾的精巧特色。甘熙宅第集中體現了清朝中晚期及民國初年的民居特色和文化內涵,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和明孝陵、明城牆並稱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觀。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甘熙故居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總佔地21000餘平方米,與明孝陵、明城牆並稱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在南京地區規模較大的多進穿堂式民居,都俗稱為“九十九間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陽數又是吉數,過九到十就到了頭,而到頭就意味著走下坡,所以中國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說法。

中國最大的宮廷建築是故宮,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最大的官府建築為孔府,號稱“九百九十九間半”,而民居則最多不過 “九十九間半”了,這半間既表示沒達百間的謙虛,又有僅半步就到目標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實總共有房間162間。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前些年,到南京在老朋友王建新陪同下,特意瀏覽了這“九十九間半”——甘家大院。由於甘熙故居不少房舍遭到損壞,目前整修恢復原貌提供參觀的是南捕廳十五、十七、十九號,並以此分為三大成列主題。十五號展示南京傳統民居廳堂;廳堂布局精巧周密,主次分明,嚴謹對稱。一進門廳,二進轎廳,三進正廳,四五進為內廳,依次參觀主人房、佛堂、洞房、閨房、書齋等。十七號展示南京地區民俗技藝,有皮影戲、泥人、剪紙等。十九號是南京民居圖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廳建築、多進穿堂建築以及木雕、磚雕、石雕等建築構件。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甘熙是甘福的次子,為晚清著名文人,曾經中過進士,生平著作甚豐。相傳甘氏為金陵望族,甘氏父子曾遍訪吳越,收集書籍十萬冊,建藏書樓,名津逮樓,並因此留名青史。津逮樓的《白下瑣言》,《建康實錄》等古籍,更累積著一種文者的高度,為故居的傳奇添香增墨。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津逮樓據說是模仿寧波天一閣而建,天一閣的名字來源於《易經》中“天一生水”,而津逮樓語出《水經注·河水》“河水有層山,其下層巖峭舉,壁岸無階,懸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積卷矣。而世上罕有津達者,因謂之積書巖”。其中“達”字,戴震校為“達,近刻作逮”,於是甘福便以此為藏書樓命名。

多進穿堂式民居,人在其中轉上幾圈,已是東西南北找不到方向。青灰色的瓦,經過無數道風雨的洗禮,愈發謙和拘謹,墨守一隅文史,挨挨擠擠流動成歲月乾癟的河床。那時,金陵甘氏在秦淮河畔泊槳上岸。他悠然踏過古老的秦淮渡口,將別人的風月和笙簫留在槳聲燈影映照的煙波深處,從容佔據江南望族氣勢。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小青瓦屋面,白粉牆,棕紅色廣漆。灰、白、棕紅三色為建築主調,與江南特色的綠色芭蕉、千嬌百媚的紅花綠草相輝映,構成一種獨特的典雅古樸,祥和淡寧。時光流徙,一片瓦,一段牆,一口古井,無一不裎露衰老的痕跡。灰土剝落的古牆如脫釉的版畫,從歷史的塵煙裡飄出滄桑的韻腳。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穿行其中,那些雕樑和隔扇門任你凝視或仰望。南捕廳15號花廳前的院子裡,有花開正豔。假山、石塊,像沉重的鼓點,又像不停敲打的鉚釘,將廢棄的光陰磨出青斑,角落裡青苔四起。那些舊時人物紛紛跳出影像,在芭蕉盛開的庭院或備弄裡穿越而來。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獨具的自然和人文景緻吸引無數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賦文潑墨,反映甘熙故居的文藝作品眾多,以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畫中華名人故居第一人“、”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第一人“、著名畫家拇指先生的《中華名人故居系列:甘熙、嚴鳳英故居》最為有名。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透過遊覽,甘熙故居從古到今有三大貢獻。首先,這九十九間半大規模的清代私人住宅,具有很高的古典建築藝術價值。第二,津逮樓藏有大量珍貴古籍,甘貢三於解放後悉數連同《白下瑣言》,《建康實錄》仿宋木刻版數百塊無償捐贈南京圖書館,這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第三則是為宏揚京昆藝術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甘貢三自幼愛好戲曲,對道教音樂有深刻研究,對民樂精於笙、簫、笛、三絃、琵琶等的演奏,並精研崑曲,培養了第二代的京昆人才,並惠及第三代,繼續京昆事業。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隨意地,或坐或走。不踩痛沉默已久的石板,也不驚擾爬滿舊牆的古藤。觸控著新鮮的葉子和花朵,遼闊的蒼涼在人工的培育下煥發新的色澤。鼎沸的人聲與現代的喧囂隔在牆外。牆外是高聳的樓房和廣告牌林立的商業街,牆內是驚不動道不破的庭院深重和一池清水。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充滿神秘的光影傾斜中,動和靜默契轉化。隨處可見的舊時飛簷和飄零垂落的枯藤,抱緊古和今的對白。封火牆和備弄的空隙,是一段未落青釉的留白。丈外的庭院角落,有高貴的牡丹曾經豔壓群芳,黃角蘭和宮粉梅在高挑瘦削的樹冠上,將華貴和名望收藏。寂靜裡,有根的萌動和灰燼的沉澱。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即便如何悠揚,即便經再多細雨的浸潤,也只是一個夢,就像九十九間半,蝸在深巷,無人賞識。轉身離去時,陽光正照著高聳的馬頭牆。蔓葉的影子投在白牆上,春萌秋萎,鉤沉歷史,身後是層疊的假山,還有一池波瀾不驚的清水。夢,在影子的廢墟中驚醒,史筆已是飽蘸酣墨,銘記這一段不可忘卻的輝煌。

九十九間半——甘熙宅第

~歡迎點贊分享~

—《END》—

《 幸福陽光驛站》每日經典,馬上關注!

原創作品 (公眾號轉載需授權)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個

"在看"

TAG: 甘熙故居民居九十九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