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攬勝】再上孤峰山景之光

【華北攬勝】再上孤峰山景之光

河東的三月,正是楊柳吐青、桃花綻放時節。

前些天,孫兒纏著要去孤峰山玩滑雪、看桃花。為了不使孩子掃興,我便欣然許諾這個週末成行。

是日,天氣晴好。我和老伴、兒媳、孫子四人一同驅車前往。車出運城市區沿著運稷公路北行不遠,巍巍孤峰山的朦朧輪廓就展現在我們眼前。

孤峰山,亦稱孤山。這是一座方圓20餘里,海拔1411米,孤獨聳立於萬榮縣域黃土旱垣上的山峰。山腳下層層疊疊、形態各異的梯田上,毫無規則的散落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村莊,依次遞減著伸向很遠的地方。

這是我在四十二年後再上孤峰山。

孤峰山,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早年與之有緣。那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作為“文化大革命”時期最後一批推薦上學的“社來社去”學生,從省林業學校畢業回到原籍,工作尚無著落,後經熟人介紹來到孤峰山腳下的縣國營林場臨時做技術員工作。當時,整個孤峰山都歸屬林場經營管理。我的工作地點是在孤峰山上,主要任務是擬定、落實育苗、整地、造林、幼林撫育等技術規範和施工方案。每天自帶饅頭、水壺,徒步往返於場部和作業點之間,20裡山路,2個多小時。工作相當累,生活也很苦。春、秋季節情況會稍好些,作業點上民工幹活有灶,偶爾可以蹭上一碗麵條,或者一碗稀飯,滋潤一下腸胃。白天跑累了,不想下山的話,可以在民工通鋪上和衣將就一宿。孤峰山的溝溝坎坎、梁梁峁峁差不多跑了個遍,林木灌叢長咋樣、怪石破廟在哪兒,我全都清楚。一年多後,我們這批學生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經考試錄用後正式分配工作。於是,我便告別孤峰山,去了省城太原新的工作單位。我在這裡渡過了自己人生中苦澀而灰暗的短暫歲月。

【華北攬勝】再上孤峰山景之光

透過車窗,公路兩側田野裡的梨園、桃園,片片相連,花兒正豔。那些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交織成一個花海世界,十分養眼。美景勾引著孩子的心,孫兒不時地嚷著要下車。一下去便跑到花海里去撒歡,甚至還要信手摺上一枝,對著鼻子聞一聞,在大人面前晃來晃去的。

孩子的童真與好奇,時常會讓大人們很無奈。四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用了兩個半小時。臨近中午時分,我們才來到孤峰山下。

進入孤峰山景區,必經過牌坊和山門。

牌坊位於橋上村附近。仿明清古建,十字歇山頂、三陰五斗式。高11。5米,寬20米。其四柱、沿口、戧梁、椽頭均為油漆漬面,彩繪豪華,雕樑畫柱,巍峨壯觀。牌坊正面匾額“

孤峰山景區

”五個大字,厚重大氣,遒勁有力。正面立柱嵌有楹聯兩副,其中一副是:“

漢帝祀神、唐王紮寨,孤山曾耀皇家氣象

松林納氧、雪場亮姿,秀峰又添時代風流

”。牌坊裡面匾額“

惟我獨翠

”四字採用了王羲之墨跡,裡面立柱同樣嵌鑲了兩副楹聯,其中一副是:

“四面一形,傲然矗立,世間少有此間有;雙龍百態,正欲騰飛,此處不觀何處觀。

”牌坊楹聯盡顯歷史人文,頗具現代氣息;概括出孤山形貌,道出了景區特色。

山門內外亦嵌刻有楹聯。外聯是:“

景自天成,由此升登仙境;路皆雲漫,從茲滌去塵心。

”內聯是:“

登山去,沐松石之風、雲霞之採;出門來,帶壑巒之韻、草木之香。

驅車穿過牌坊,山門,沿著不太寬闊的水泥路面向南迂迴爬行,可直達峰頂。我們把車停在附近的停車場。買了票,進入滑雪場。據說這是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地區集娛樂、健身、休閒諸功能為一體的唯一大型滑雪場。滑雪場佔地百餘畝,建有高、中級及適合老人、少年娛樂運動的三條滑雪道,託牽及其它設施一應俱全。對於城裡的孩子來說,即便是人造的雪景和冰道,也足以使其迸發出強烈的耍性和樂趣。孫兒初試滑雪,動作笨拙,不得要領,屢屢摔倒,擬或讓大人憂心,他自己卻滿不在乎,倒是玩了個開心,痛快。

順著登山步道,拾階而上,可見幾處摩崖,繼續前行幾百米就是法雲寺,孤峰山的制高點。我隱約記得這裡有個高程測繪標誌,已無蹤跡;當年護林員、民工們都來這裡挑水吃的那個“天坑”也不見了影子。法雲寺,沒有寺。遺址處新建了創全亭, 三條石階步道,蜿蜒曲折一直上延至亭內。峰頂上樹了功德碑,是縣政府為褒揚王創全先生投資開發孤峰山旅遊風景區而立的。

【華北攬勝】再上孤峰山景之光

站在高處,環視四野,美景盡收眼底。北邊是萬榮縣城,高聳的樓宇、繁華的街景,彷彿就在眼前;向東望去,綿延起伏,略顯乾枯荒寂的稷王山與之遙相呼應,寬闊的運稷公路就從山腳下不遠處徑直穿過;南邊和西邊,多是一望無際的碧綠原野,還有燦若群星的各類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以及新建的50兆瓦光伏發電專案。再遠望去,浩吉鐵路、河運高速公路隱約可見,奔騰不息的黃河猶如一根細長的金絲線。

早年在山上,每到法雲寺,我也常站在這裡俯視山下。看到的是大片農田和在田間辛勤勞作的人們,山腳下老舊村落和莊戶人家院裡冒出的縷縷炊煙,還有那些大面積貧瘠、荒涼、未被植綠的丘陵和山地。

今日再來,所見不同,感受迥異,不由得讓人頓生無限感慨。

離開法雲寺,來到金頂。這裡有一座古廟,在陰坡面凸出的一塊平地上,坐北向南,倚勢而建,今已顯得有些破舊,但畢竟還是儲存了下來。金頂廟周邊地帶,多為半陰坡、陰坡,立地條件相對好些,是造林綠化的主要戰場。歷年栽植的油松幼苗,如今長成大樹,有些已經成材。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成就了孤峰山的造林綠化事業。如今,松林莽莽,層戀疊嶂,滿眼放綠,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象。見物思人,曾經發生在這裡的那些類似於賽罕壩人的故事,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應當忘記。

窯洞院,當為孤峰山一景,黃土高原地區特有的民居產物。上部拱圓,下方端直,冬暖夏涼,簡潔實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已坍塌,有些被廢棄,能夠儲存完好和充分利用的越來越少。

金梨,曾經的孤峰山特產。記得東邊山腰附近有個叫黑子溝的地方,幾戶人家,相距不遠處林山,也是個不足百人的小山村。那一帶的山坡上有很多梨樹,俗稱孤山梨,又曰“金梨”。產量不高、銷售還好,是山裡人家的主要經濟來源。金梨形似秤砣,皮粗,肉厚,個大,耐貯。通常貯存到冬後,梨會漸變成金黃色,口感特好。據說,麻紙經水浸溼後包裹金梨,放入燃燒的麥衣堆裡烤熟熱吃,祛火止咳,特別見效。而今,物是人非。市場經濟條件下,金梨卻沒了市場。山青水秀了,人在山裡呆不住了,不得不伴隨著小康社會建設的腳步,陸續外遷他處,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由於時間、體力的關係,如瀑布泉、漢泉塔這些豐富旅遊風景區自然景觀內涵的景點,像臥龍灣、情侶園、文化書院等足以承載千百年來流傳在河東大地上那些美妙而生動的神話傳說新景點,未能涉足,留下些許遺憾。

是該下山的時候了。我和家人們懷著不覺疲憊的愉悅心情,告別景區,驅車返程。

再上孤峰山,此次不虛行。孤峰山旅遊風景區的秀美,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預期。

2021年3月12日於運城恆澤園

TAG: 孤峰金梨牌坊楹聯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