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旅遊”帶來行業發展新機遇

“雲旅遊”帶來行業發展新機遇

5月28日,在山西運城博物館展廳內,講解員透過直播講解館藏文物。景冬波攝(人民圖片)

在線上直播景區風光,打造AR(增強現實)智慧景區,開設線上博物館……近年來,為了滿足防疫期間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多種多樣的“雲旅遊”產品應運而生。

足不出戶,看到“詩和遠方”

防疫期間,旅遊業受到較大沖擊,催發了業界“雲旅遊”新思路。隨著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資訊科技的日益發展,不少景區運用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提升文化和旅遊供給質量,透過影片、直播、虛擬現實等方式,讓遊客完成對旅遊目的地的全方位瞭解與探索,最大程度地滿足遊客在防疫期間對旅遊目的地的好奇心。

例如,故宮博物院在原有“玩轉故宮”小程式的基礎上,全新升級了“智慧開放”專案。該專案對AR實景導航在故宮場景應用進行了探索。AR和全景技術的接入,突破了傳統博物館參觀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隨時瀏覽全景故宮,即使不在故宮或是閉館日,也可以獨享空無一人的紫禁城。

像故宮博物院“智慧開放”專案這樣的案例,已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全國生根發芽。2021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釋出2021年智慧旅遊典型案例,共有27個專案入選。“‘雲旅遊’將促進產業轉型發展,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雙豐收。”瀋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劉蕾說,雖然防疫期間全國各地不少景區閉門歇業,但許多景區為了滿足遊客的願望,利用景區影片監控系統開通了“雲旅遊”模式。“雲旅遊”透過豐富、立體的表現形式,使消費者在家中實現了“詩和遠方”的夢想。

多樣需求,呼喚豐富旅遊產品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釋出的《青年雲旅遊調查報告》顯示,74。8%的受訪者會選擇“雲旅遊”,59。7%的受訪者表示對“雲旅遊”的體驗不錯,84。1%的受訪者認為“雲旅遊”豐富了自己的旅遊體驗。

在景點型別的選擇上,受訪者的關注點也不盡相同。《青年雲旅遊調查報告》顯示,67。2%的受訪者將自然景觀作為最感興趣的“雲旅遊”目的地。歷史遺蹟和紅色旅遊景區分別佔到了59。3%和41。4%。

面對“雲旅遊”的多元化需求,專家認為,未來“雲旅遊”應重點挖掘網際網路平臺遊覽資料,對旅遊市場、旅行者喜好、平臺內容評價等作出更多更準確的反映,可以預判遊客的消費動向、內容口碑的動向以及流量的動向,精準給出合理的“雲旅遊”方案。

真實可感,逐步提升沉浸體驗

在“雲旅遊”受到青睞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雲旅遊”不能滿足於替代補充的地位,“過度美化之嫌”“不真實”是“雲旅遊”存在的主要問題。2021年10月,國內某內容平臺曾因景點照片過度使用濾鏡被質疑,而向用戶致歉。

專家指出,“雲旅遊”的不真實感主要是源於科技對於旅遊體驗感的還原度不夠、脫離了旅遊的文化意蘊。目前,“雲旅遊”已經具備比較好的技術基礎。將來,還要繼續加大AR、VR(虛擬現實)、AI、大資料等技術在文旅景區的深度應用。此外,不管用什麼高科技,根本還是內容為王,必須找到每個地域、每座城市獨特的文化脈搏。旅遊企業、各類平臺和管理機構要善於培養更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尤其是挖掘更多“雲旅遊”內容生產者。此外,線上旅遊平臺要加強旅遊從業者培訓,提升其網際網路技能、地方文化知識等。

據瞭解,透過“雲旅遊”,不少人希望有機會實地旅行。“旅遊產業的線上線下融合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劉蕾認為,一方面,直播、VR等“雲端”技術為防疫期間的旅遊業帶來生機和活力,另一方面,“雲旅遊”也成為旅遊業的新亮點,帶來了全新的觀光體驗。“將線上流量引入線下,透過線下游反饋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延伸和完善旅遊產業鏈條,重塑旅遊價值鏈,促進旅遊服務多元化、層次化、動態化發展,實現旅遊要素一體化經營,將是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海外網 李帛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6月03日 第08 版)

TAG: 旅遊景區防疫AR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