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你有沒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古典總是熱衷於在園中創造高低起伏的地形和創造模擬自然的山石水體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古人講究天人合一,他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規律在自然山水中都有所體現,人們崇尚自然,因此在園林中力求營造自然山水景觀再平常不過。

然而,如果園林的選址直接在城郊山林是否直接免去了營造地形的麻煩?答案當然是。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園林藝術理論專著

《園冶》

中,曾介紹了園林景觀建設選址的6種地形。分別是

山林地,郊野地,村莊地,傍宅地,城市地,江湖地

。不言而喻,其中最為巧妙的自然是山林地。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園林便是一處建在山林郊外的山間別墅園——

無錫寄暢園

,在眾多的古典名園中寄暢園如同一個標杆,給眾多園林提供了優秀的設計範本,雖沒有中國四大名園的名氣,實力絕不輸於四大名園。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寄暢園最巧妙之處正在於它選址于山林之間,雖遠離市井卻未能掩蓋其名氣,在眾多的園林中脫穎而出,雖未入中國四大園林卻被評為江南四大名園之一。

寄暢園始建於明末清初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最初的園主人為南京兵部尚書秦金,當時的園子名為鳳谷山莊。在秦金死後,族人接管經營此園。歷經500年多年,寄暢園始終流傳於秦氏家族的手中從未易姓。而秦氏家族又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名門望族,科舉世家。百年來,家族曾出過30多位進士,70多名舉人,10多名翰林。寄暢園在秦氏家族的手中不斷的精雕細琢,園林景觀越發精巧別緻。

寄暢園位於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內,毗鄰錫山和惠山寺,擁有先天的地理優勢。

惠山園呈近似矩形,南北長,東西窄,佔地面積約為15畝。園子佈局採用江南最傳統的佈局手法,以水池為中心,各類樓臺建築,小品設施環池而建。主要建築有涵碧亭,七星橋及清御廊等。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寄暢園區位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寄暢園平面圖

如今的寄暢園佈局基本保持完好,遊人行於園中,仍能感受到當年造園師早營造園林史的匠心獨運。不論是從山、水、植物、建築哪一個來看,寄暢園都是無可挑剔。

寄暢園的山景可謂別出心裁,其設計手法堪稱江南園林設計制之範本。傳統的古典園林中的山石設計,總是在外形與氣勢方面下足了文章,而寄暢園相比之下卻有更大的格局。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借景

在地圖中不難看出寄暢園處於惠山與錫山之北,處於兩山中間靠北的位置。寄暢園西鄰惠山,東鄰錫山。在寄暢園內,園中的山石建在園子的西側。遊人行之園中,從東部建築隔水向西側山景望去,遠處恰好巧妙的借景惠山,園中的山石恰如惠山山腳餘脈。雖然寄暢園距離惠山仍有一段不遠的距離,但透過借景手法,高處以惠山作為背景,而低處以園內佈置的山石景觀作為惠山餘脈。如此,給遊人一種惠山山脈引入園中的錯覺,整個園子的格局頓顯得開闊了許多。寄暢園充分的利用了地形之便,把園內園外的景觀都有機地聯絡在了一起,這樣的造園手法怎不讓人驚歎?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初來寄暢園,總覺得園中的水池並無特殊之處。園內山石建築環池而建,似乎是江南園林中慣用的造園手法。然而深入其中,寄暢園的水景設計並非如此簡單。

從水體的佈局來看,水體整體呈葫蘆形。在中國古代葫蘆具有良好的寓意,諧音福祿。而我們從神話傳說中也不難發現,天上的神仙下凡總要拿個寶葫蘆啥的,好像不拿個葫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神仙。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葫蘆形水體

寄暢園的水體佈局十分有趣,從南北方向來看,在臥雲塘周邊曲折的水溪是葫蘆頭部的枝條。而先月榭就如同葫蘆嘴。再往北看,鶴步灘與知魚欖處恰好是葫蘆中間的收腰處,兩處節點深入水面,成為園內觀景的最佳去處。寄暢園的水池佈局,正式採用這一種一收一合的方式,使整個園林的空間豐富多彩,變幻莫測,增加的園林景深,豐富了園林景觀。曲折的水池更顯婉轉,而開闊的水面則更顯開闊。這樣的水體設計在江南園林中堪稱精品之作。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另一處不得不說的便是與山石結合的一處景點,名為八音澗。顧名思義,八音澗一定是與聲音有關的景點。在山石的設計中透過山石營造高低起伏的落差,同時結合水體,引導水流在山石傾瀉的過程中透過高低落差創造出多種不同的水流聲音,仔細聽彷彿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同時奏響,因此這處景觀取名為八音澗。

植物

寄暢園中的植物均採用自然式的佈局,主要分佈在西部山石假山處。植物與假山融為一體,行走期間彷彿走入了山間森林,讓人感覺彷彿真的遊歷于山川之間。

鶴步灘的兩株楓楊可謂點睛之筆。楓楊傾向水面,每當秋風吹來之際,總有落葉流入水中。讓人倍覺陣陣秋意。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建築

寄暢園西側為山體為主,為了營造惠山餘脈之感並未在山體中建造主體建築。整個園子的園林區建築較少。但皆環水而建。鶴步灘對面的知魚檻為園內觀景的最佳居所,在知魚檻能一覽園內假山,同時又可遠觀錫山和惠山,是園內景觀設計最巧妙的地方。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長廊

最南側,建築先月榭與最北建築嘉樹堂和太石山房隔水相望,互為對景,兩側建築幾乎縱跨了整個水面。站在一側向另一側望去,水面寬廣無比,似有汪洋之感,讓僅僅15畝的園子顯得異常寬闊和巨大。

在江南眾多名園中,

寄暢園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另一原因在於他深得兩位清朝皇帝喜愛

。分別是康熙和乾隆,據記載康熙和乾隆曾時數次下臨江南,而這期間就有18次踏入了寄暢園的大門。尤其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愛寄暢園。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個作詩狂魔(雖然多數都是一些沒有什麼深度的口水詩),然而在他眾多的詩篇作品中,其中有169首都是專程來寫寄暢園的,由此不難看出皇帝對這座園林有多鍾愛。而寄暢園也正是因為這兩位皇帝的宣傳和讚賞,使得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山麓小園變成了如今名滿天下的江南名園。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頤和園諧趣園

乾隆15年間,皇帝命人在北京修建了頤和園。乾隆對江南園林充滿了嚮往之情,於是他命造園師在皇家園林中設計江南園林的風格。其中,頤和園後山的諧趣園就是一個極典型的案例。諧趣園仿建無錫寄暢園。寄暢園的點睛之筆在於園內的假山巧借了遠處的惠山和錫山,使得整個園子與園外景觀相互交融。而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巧妙利用地形在園內效仿寄暢園設計假山,同時借景頤和園的萬壽山,造景效果和寄暢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此看來,寄暢園的造園技藝,在中國古典園林史舉足輕重,成為歷代歷代造園家的參考典範。

無錫園林的實力擔當,實力不輸四大名園,頤和園後園便是仿建此園

今人遊歷寄暢園,並非僅僅簡單地在山水園林中尋找樂趣。更應該仔細的去感受當年造園師的在園內精雕細琢後的巧妙設計,去感受每一處用心的造景和手法。這樣子你才算真正的走入了寄暢園

TAG: 寄暢園園林惠山山石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