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 “景區文化”呈現強大氣場

屈原故里 “景區文化”呈現強大氣場

大型光影秀《楚騷秀·九歌大典》演出

屈原故里 “景區文化”呈現強大氣場

非遺刺繡 攝影:黃善君 鄭家裕 王罡 魯蘇

屈原故里 “景區文化”呈現強大氣場

屈原故里夜遊

屈原故里 “景區文化”呈現強大氣場

非遺小院草編

三峽晚報全媒記者黃善君通訊員魯蘇

十一期間,秭歸縣屈原故里景區的“非遺小巷”成了遊客的聚集地。儘管因防疫控制客流量,屈原故里在十一長假期間仍然接待遊客2。6萬人。

在現有基礎上湖北省三峽平湖旅遊發展公司還將在屈原祠內增加以編鐘為特點的楚國宮廷樂舞表演;打造以青年屈原、中年屈原和老年屈原為主題的花車巡遊;打造屈原文化雲上展廳。屆時,屈原故里的文化氣場更加強大。

湖北省三峽平湖旅遊發展公司董事長馬尚朝介紹: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的開發建設以激揚屈原文化、追溯峽江楚韻、擁覽天築情懷為主題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蘊,把秭歸縣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與屈原文化相結合,培育和發展具有巴風楚韻的文藝、戲曲表演,拓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娛樂活動和旅遊服務專案。

屈原故里薈萃三峽文化經典

屈原故里景區在建設之初就容納了秭歸縣大部分古建築,這些古建築原來都位於秭歸境內長江兩岸,因三峽工程的興建,整體搬遷至屈原故里。

包括屈原祠、江瀆廟、水府廟、紫光閣、王氏宗祠、杜氏宗祠、鄭書祥民居、鄭啟光民居、鄭韶年民居、劉正林民居、鄭萬琅民居、三老爺民居、彭樹元民居、鄧永清民居、遊縣長民居、鄭萬瞻民居、屈原故里牌坊、惠濟橋、江瀆橋、屈子橋、千山橋、新灘古井、迎和門、景賢門等大型古建築24處,其中峽江古民居15棟。

與此同時,還搶救了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的部分巖體及縴夫石等大小共128處。一處建築、一處陳列都有一個故事,一棟建築都有一段歷史。

屈原故里景區開園以來,透過逐年的產品升級改造,形成了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屈原祭祀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屈原文化主題園區;以青灘仁村、崆嶺縴夫雕塑、牛肝馬肺原樣搬遷、兵書寶劍複製、峽江石刻、峽江古索橋等為主要內容的峽江文化主題園區;以峽江皮影、巫術表演、船工號子、秭歸高腔、民間樂器演奏、龍舟博物館、端午習俗館等為主要內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主題園區。

還開通了三峽副壩,讓旅遊車借道執行,經過多方共同爭取,2019年9月19日開通“三峽大壩旅遊區秭歸換乘中心”,遊客在屈原故里景區購票後,可經副壩進入壩區遊覽。進一步釋放三峽大壩的輻射帶動功能,促進縣城和屈原故里景區發展。

夜文化填補宜昌景區夜遊空白

屈原故里景區以夜間經濟為突破口,增加文化內涵和消費業態,充分利用景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結合屈原祠夜景成功推出“最美三峽之夜”產品,“吹江風、喝夜酒、賞大戲、觀夜景”成為景區夜遊的鮮明特色,受到遊客青睞。

2020年9月三峽平湖旅遊發展公司推出大型光影演藝《楚騷秀·九歌大典》,按照“內容驅動、科技賦能、場景營造、藝術呈現”的思路打造獨具特色的場景秀,走出了秭歸特色的個性化演藝之路。這是創新科技和歷史文化的完美融合,穿過追光、鐳射、彩燈,亭臺樓閣在夜色中被點亮,更加煥發出“不夜”之魅,在現代與古老的交相輝映中,遊客彷彿經歷一場穿越之旅,共赴巴楚文化的視聽盛筵。

除了光影秀,每晚19:30在原生態戲樓九歌苑舞臺上還有楊林堂鼓、峽江船工號子、薅草鑼鼓輪番上陣。

屈原故里夜遊產品的開發不僅填補了宜昌景區夜遊市場的空白,還形成了“白+黑”的經營模式讓景區一變為二,成為旅遊產品的“賣點”和“亮點”。

壩頭公園和景賢門下的小吃一條街,透過屈原故里夜遊產品的推出,人氣逐漸火爆,帶動了小吃及小商品、農特產品的銷售,間接拉動就業近1000人。

50名非遺傳人入駐“非遺小院”

9月29日,位於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的“非遺小院”正式運營。12項非遺生產性傳承保護專案,3項演藝類非遺專案免費入駐,惠及50名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秭歸50名非遺傳承人在景區演藝,有了固定工資,住所、生活有了保障,傳承非遺有了固定的舞臺和視窗。

遊客們在現場觀看非遺節目、體驗非遺手工製作技藝、品嚐非遺文化美食、購買非遺文旅商品,成功實現了非遺與遊客的互動,讓遊客感覺好看、好聽、好玩。

在屈原故里景區改造、建設非遺小院,延用和發展“小巷模式”,將成熟的專案技藝和傳承人,投放到景區,豐富了景區文化內涵,增強了景區文化氛圍,加速了旅遊多元化的發展。

TAG: 屈原故里景區非遺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