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遊園黑名單制度應實行“一盤棋”

本文轉自:都市時報

這一次,昆明終於有公園對“採花大盜”說不了。5月19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釋出《關於張某某和鄭某因違反園區管理規定禁入昆明植物園的通告》:張某某於2022年5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東園的水生植物園不顧園區相關告示及規定,連根採挖起若干株睡蓮,被列入昆明植物園黑名單,3年內不得再進入昆明植物園;鄭某則是開啟溫室窗戶,盜挖價值12800元的珍稀植物,其中包含40棵瓶子草,每棵價值250元;8棵巨大球莖茅膏菜,每棵價值300元和1棵美杜莎捕蟲樹,價值400元,鄭某被列入昆明植物園黑名單,終生不得再進入昆明植物園。

昆明植物園對此還專門提醒廣大市民遊客,園內動植物屬於國家戰略種質資源,受國家法律保護,請大家珍惜、愛護。在園內,損壞、挖掘和偷竊設施裝置、公共財物、花草樹木及動物,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賠償損失。今後,園區的工作人員將會加強對這兩名被列入黑名單的男子的監管,一旦發現其入園,便會報警處理。對於其他不服從管理的遊客,植物園有權將其請出園區,也將列入黑名單,3年內不得再進入植物園參觀遊玩。

昆明植物園透過建立“遊園黑名單”來遏制不文明行為,應該說是一種有效的治理手段,因為透過人防和技防手段,對那些行為較為惡劣的遊客採取遊園限制措施,即遊客一旦被列入這個黑名單,想混進公園就很難了。既然不文明遊客不遵守公園管理規則和相關法規,理應限制其“遊園權”。只有如此,才能讓不文明遊客付出更大代價,比如不僅面臨罰款,還被限制遊園。與此同時,對其他遊客也具有明顯的震懾作用。可以說,這是重塑公園文明的一劑“良藥”。

然而,要有效實施“遊園黑名單”制度,最關鍵的在於首先要有硬體投入。比如,可透過安裝大量監控裝置來解決人力監督、報警取證的不足;對開放式公園也應建造大門,增加值守人員,採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這些方面都需要增加投入來解決,值得期待。公園裡的不文明行為,既是因為部分遊客缺乏文明素質,也是因為公園管理滯後。建立“遊園黑名單”以及採用“人臉識別”等手段,也是提升公園系統管理水平,倒逼遊客文明遊園的好方法。

也許有人會問,遊客在某一個公園因為不文明行為進入了該公園的黑名單,那麼該遊客進入其他公園會不會受限呢?按說,這個黑名單資訊應該在市屬公園共享共用,即凡是進入黑名單的遊客,其他公園也應限制其進入,唯有如此,黑名單的懲罰與震懾功效才能發揮到最大。需要看到的是,旅遊不文明“黑名單”與徵信懲戒機制一樣,需要編織一張覆蓋面更廣的網,做到上下“一盤棋”,遊園黑名單制度共建共享,打破單點上的“孤島效應”,一處不文明,處處受限制。目前來看,雖然國內許多景區、公園乃至城市正在推行或者擬推行“旅遊黑名單”制度,卻多少有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覺。

對此,筆者認為,建立“旅遊黑名單”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統一辦法,明確適用範圍、具體認定標準、列入程式、可採取限制措施等等。透過建立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統一的黑名單資訊交換平臺,由經過認定並授權的景區、公園管理機構採集上報,資訊對經過認證的景區與公園甚至旅遊經營單位開放,相關單位根據實際予以相應限制,這樣才能共同織就一張網,實現“一盤棋”,堅決杜絕不文明行為。彭德光

TAG: 黑名單公園植物園遊客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