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湯顯祖曾有一句話說道“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短短几個字就透露出一種憂傷之感。提起徽州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徽州古城,看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古城,不知道徽州古城又會是怎樣的景色。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縣古城,如果要是筆者不標註拼音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讀這個字,尤其是對於外省的來說。這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位於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古城始建於秦朝,至今還在保留著很多古建築,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這樣一座歷史與文化結合的古城景色很不錯。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進入城門就看見了許國石坊,又叫八腳石坊,這是萬曆帝的大學士許國建造的,至今矗立在這裡完好無損。它是一座由青色巨石仿木構造的建築,有著“東方凱旋門”的美譽。這座石坊成為了徽州古城的代表,因為一般的石坊是四腳,而它卻是八腳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匾額是由江南才子董其昌題字,蒼勁有力的大字為石坊增添了氣勢。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東譙樓又名陽和樓,緊鄰著許國石坊,是一座重簷式的雙層樓閣,木樑架在高臺上,下面是門闕,街道穿過樓閣直通老街居民區的大門。登上東譙樓上俯視下面的景色,偶爾還會看見大爺大媽在練太極,還有一口古鐘,古鐘上雕刻的花紋很細緻,古時候敲響這口鐘,鐘聲傳遍四周,那時候的居民聽見鐘聲會覺得安心吧,古鐘和樓閣有種滄桑感,耐人尋味。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曹氏二院也裡許國石坊不遠,在古徽城府內,是清代曹文埴、曹振鏞父子家族後裔的住宅,這座古建築的雕刻都很細緻,大到過道牆上的磚雕,小到木門上花紋,都體現著細緻,古宅每一處都體現著徽班的痕跡,過去的場景是否是戲子在唱聽咿呀唱戲,人們在地下津津有味的看戲不時傳來一陣喝彩聲,時過境遷,這裡沒有了當日的熱鬧只有幾朵花在悄悄開放,這裡的輝煌如今也只留下歷史文物供人們閱歷。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斗山街是一條很有特點的小街,因為依靠斗山而出名,裡面多是清代徽商官宦的院子。街道有點窄,而且臨街都是馬頭高牆,牆頭的馬頭錯落有致,陽光很難照到地面上,牆面斑駁,長滿了墨綠色的青苔,這些青苔順著牆爬到了很高的地方。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很多的舊民居分散在街道兩側,偶爾還有幾家商鋪,這裡很安靜,居民做著自己的事情沒有被遊客們打擾,路邊躺著的金毛也不怕生人,靜靜趴在路邊小憩,聽見腳步聲抬起眼皮看一眼人又繼續閉眼睡覺,走在小巷中還看見了一些牌坊,跟古老的房屋一起讓人感覺到了歷史流過的痕跡,一個人靜靜走著會突發奇想會不會遇見一個雨巷裡的“結著仇怨的丁香姑娘”。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為古徽州府治所所在地,主要包括儀門,公堂等等。雖然是後來的仿古建築物,但是建造的格局很寬敞大氣,看上去有著徽派建築的秀麗,但又有著府衙嚴肅穆靜的感覺,裡面物品很多都真實還原了古代公堂,還陳列了一些古物品,大多數是講述徽州歷史的。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最悠閒的還是隨意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古城很乾淨,人沒有多少,民風也很淳樸,就好像走進了一個普通的沒有被外界熟知的地方,這裡的有一些房屋或許看起來很舊,但卻很真實,街道邊曬筍乾,老人門坐茶館裡喝茶打牌,慢慢的生活氣息,突然下了一場小雨,“天青色等煙雨”街上沒有一個人靜悄悄的,最適合發呆,雨過後,光滑的石板路倒影著兩側的建築,好像會聞見一股泥土的清新氣息。

安徽這個古城是“徽學”的發祥地,它的別名很多外地人開口就讀錯

悠閒緩慢的生活節奏在徽州古城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古老的建築,悠久的歷史文化包圍著這裡,令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不知道你們來過徽州古城嗎?

TAG: 徽州古城石坊古鐘許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