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傳統的藏族文化由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兩部分組成,可以說農、牧文化和藏文化車之兩轆,缺一不可,遊牧在藏民族生活發展的歷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遊牧作為藏族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它是藏族對高原的生存環境所做的一種適應性選擇。帳篷作為藏族人主要的住家形式,已成為藏族遊牧文化的標誌。

〔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雪山下的帳篷給人神秘的感覺(全映昊/攝)

在漫長的遊牧歷史中,在艱苦的歲月中,帳篷給生活在嚴寒極地世界中的藏族牧人賜予了極大的恩惠。不管是風霜雨雪的日子,還是風吹日曬的歲月,它總以看似柔弱的身軀抵擋風寒,為牧人營造一個溫馨而舒適的家。

黑帳篷撐起遊牧文明

風雪夜有一定黑帳篷

孤燈閃爍照亮我的生命

風的聲音,雪的細語,送我一首歌

給我一個夢,有一頂黑帳篷

清的山泉,滋潤我長大

山的心語,雲的絮語

那就是我亙古不變的家

黑帳篷

一曲《黑帳篷》唱出了藏族的遊牧情懷,而在川西草原上,讓遊客印象最深的,除了漂亮的野花、雪山、寺廟以外,恐怕也得數黑帳篷了。在康藏草原的一些牧場上,總還可以見到許多傳統的黑帳篷,他們在天高地闊的草原中,在白雲深處,有青山綠水環繞,肥草壯牛點綴。

黑帳篷不但構成了牧民們的生活圈子,而且遠遠望去,如一副靜靜的畫卷,帶來一些令人感動的東西。一定帳篷一個家,藏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黑色的帳篷就如這個世界的中心,支撐著這個世界精神的所有方向。

黑帳篷用犛牛毛編織而成,棚頂有隨意開閉的長方形天窗,既能通風采光,又防雨雪,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塊壘砌矮牆,以御風寒侵襲,格薩爾史詩中的“大賽前人黑寶篷”,能容納千人,有九根柱子、九條繩子、九個天窗,外黑內暖,用白色繩子搭起代表著牛羊成群,人們安居樂業。

〔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傳統黑帳篷內

外帳篷前部和外邊用標有民族特色圖案代表著大吉大利,前四柱子上標有十像自在圖案代表著世界和平祥和,後柱子上的長矛代表英雄格薩爾降服四魔,現在的黑帳篷雖不及史詩格薩爾所描述的大賽千人黑包篷,但其中的諸多元素還是得到了傳承和保留。

千百年來,因為攜帶方便,黑帳篷成為藏族牧民流動的家,可以說,許多牧民的一生就是和黑帳篷聯絡在一起的,從童年到少年到老年,母親在黑帳篷裡生下他,後來黑帳篷又稱了他的新房,日子就這樣週而復始的前進著,黑帳篷成為了一代又一代牧民重要的生活資料。

牧人們選擇了最簡單的生活方式,而黑帳篷卻給了他們最溫暖的家,帳篷內一張床給了大家安心的落腳點,熱氣騰騰的酥油茶給風雪中流浪的人最暖的慰藉,深夜裡一盞微燈,照亮了路人的生命,帳篷外的圍欄草場上低頭吃草的黑色犛牛們,它們與黑色的帳篷相互呼應,給寬闊的草原帶來了生命力與自然的活力。

嘹亮清澈的山歌迴盪整個草原,牧人在這裡邊放牧,邊哼歌,悠閒自在,享受“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愜意與暢快,那向上緩緩的炊煙,淡淡地,從黑帳篷裡嫋嫋升起,召喚雖遠卻心繫家鄉的歸人。

帳篷的新舊傳說

隨著時代的變化,藏族的很多牧區開始選擇用更輕便的白色的布,製造的帳篷以及外觀精美的話帳篷續寫他們的遊牧傳奇。白帳篷在牧區越來越多,而關於它的傳說也越來越多。

在解放之前,藏族有一種特殊的傳統,白色帳篷是為即將成年的普姆(少年、姑娘)準備的,藏族的女子在住進這個帳篷之前,都會養一隻兇猛的藏獒,如果有不熟悉的人進入帳篷,便會發起攻擊來保護女子的安全。

〔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草原上的帳篷是牧民們溫暖的家

如果女子邀請你進入這種白色的帳篷,說明她對你有意思,願意嫁給你,現在隨處可以看見白色帳篷裡面,住的不再是普姆,而是放牛羊的牧民或挖蟲草的農民,這意味著,任何親朋好友或遠方客人都可以到訪。

然而今天,牧民開始定居,不再住帳篷,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不管是黑帳篷還是白帳篷都正在從必需品變成一種文化標識,成為鄉愁的載體。

〔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藏地黑帳篷建築

帳篷的用途也開始發生了變化,成為草原上的主要接待設施,成為人們休閒、野營的工具,熱情似火的藏區人民,潔淨如洗的天宇瓦藍,連綿起伏的草原,綠如翡翠,各類色澤的小花,爭相怒放,閒庭信步的成群牛羊如雲彩滾動,隨風飄蕩的牧歌如仙音天籟,草原上也熱鬧起來,此時,水草豐美的草原上盛會,如賽馬節慶活動也是展示休閒帳篷的好機會。

撰文 | mala

主編 | 晨曦

責編 | 小藏

美編 | May

〔讀城〕玩美318丨黑帳篷—牧人的生活美學

【讀城觀察】

TAG: 帳篷藏族草原遊牧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