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文化,大運河邊的8座江蘇城市

一城一文化,大運河邊的8座江蘇城市

大運河自全線貫通之後,作為中國古代具有戰略意義的交通大動脈,對於此後中國的城市及城市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大運河江蘇段沿線8個城市,在大運河的滋潤下形成了既有統一性又各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分析江蘇運河文化的共同特點:尊師重教、崇文尚德;重視商業、勇於創新;交流溝通、包容開放;珍惜歷史、注重傳承。在此基礎上,將江蘇運河文化分為楚漢文化、淮揚文化、江南文化3個類別。

江蘇運河城市運河文化的共性特點

江蘇擁有大運河的最早航段,是孕育大運河的搖籃;江蘇又是在用的活態運河流經最長的省份,大運河江蘇段全長約690km,佔整個通航里程的一半以上。在江蘇13個省轄市中就有8個城市有運河主線流(穿)過,它們從北到南依次為: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佔了江蘇全省城市的三分之二。江蘇可稱得上是一個“運河大省”。

運河文化以其博大的包容性和統一性、廣闊的擴散性和開放性,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強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發源地齊魯地區與中原地區、江南地區的文化交融,把不同城市的文化聯為一體,不斷減少區域文化的差異而呈現共同的文化特徵,從而使各個區域文化融合為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的大一統文化。千百年來,江蘇運河沿線城市任何文化的形成都與大運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運河的交流功能也構成了共同的江蘇運河文化。

大運河成就了江蘇城市歷史上的繁榮,也見證了江蘇運河城市的興衰;大運河造就了城市的一草一木,也浸染了城市的文化血脈;大運河塑造了城市一個個文化面孔,更促進了城市的文化自覺。

大運河作為一個遺產整體,被全省人民所認知和尊重,其流經城市的民眾對大運河有著世代傳承的熱愛、眷戀和依賴。大運河被視為沿線城市的母親河,它所蘊含的江蘇運河沿線地區共有的精神——古老、繁忙、生活所依、不斷交流,厚重綿長,歷久彌新。

江蘇運河城市文化的個性特點及對城市的影響

大運河在兩千多年的疏浚、修築、維護、使用過程中,流經的每個城市都被賦予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徵。而江蘇沿運河8個城市,因為受運河影響時間不同,歷史積澱、地理環境各異,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徵。既有以徐州、宿遷為代表的楚漢文化,也有以淮安、揚州為代表的淮揚文化,更有以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為代表的江南文化。運河文化在各個不同的運河城市中折射出獨特的地域文化特點和差異性,江蘇運河文化所特具的鮮明個性和創造風格對城市經濟、城市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構成了江蘇運河沿線一道道獨特的城市風景。

以徐州、宿遷為代表的楚漢文化

其特點是古樸雄渾、尊禮重義、剛毅尚武。主要分佈區域以徐州為中心,含宿遷全境,是大運河中河江蘇段、故黃河江蘇段和微山湖西航道—不牢河段流經區域。受大運河和黃河交相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態景觀,擁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古樸雄強的民俗民風和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是大運河楚漢文明、紅色文化和生態景觀的集中展示地。區內中運河為古代大運河最後開鑿的河段,以複雜的水工技術推動大運河全線實現避黃行運,為康乾盛世的出現創造條件。分佈有宿遷皂河龍王廟世界遺產點、徐州漢文化景區,大量的漢代墓葬、城址等文物古蹟,以及淮海戲、徐州梆子和江蘇柳琴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州:“大漢雄風、豪情運河”

徐州是 “魯運河”的終端,也是“中運河”的首端。大運河帶來的交通便利既造就了徐州商業的繁榮,也使徐州常常成為南北戰爭的主戰場;既促進了徐州商業經濟發展,又形成了徐州人好強豪放的性格。漕運中斷後,徐州又由漕運樞紐變身為北煤南運的起點之一,奠定了商業物流重鎮的地位。進入新世紀,憑藉水上和陸路交通優勢,徐州積極轉型升級,打造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

宿遷:“楚風水韻、大運宿遷”

宿遷是全國唯一擁有大運河3個歷史階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歷史上的運河暢通天下,促進了宿遷釀酒工業的發展強大,形成了宿遷獨特的酒文化,也造就了宿遷人豪爽的性格。新世紀,宿遷以生態綠色為底色,以文明建立為抓手,以運河創造精神為動力,打造了一個新型的中國創業之城。

以淮安、揚州為代表的淮揚文化

其特點是精工細作、剛柔並濟、雅俗共賞。主要分佈區域涵蓋淮揚運河及其支流老通揚運河流經區域,以揚州、淮安為中心,包括南京、泰州、南通部分割槽域,是古代南北文化交融、工商經濟繁華、社會生活精緻的運河都市區,也是目前大運河文化遺產分佈最密集、價值最重要的區域,集中展示了大運河漕運文化、鹽稅文化和水工科技。分佈有總督漕運公署、清口水利樞紐、劉堡減水閘、盂城驛、邵伯古堤等世界遺產點段,淮劇、揚劇、雕版印刷、廣陵派古琴、揚州剪紙、淮揚菜、揚派盆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淮安:“南船北馬,漕運之都”

淮安段運河歷史悠久,明清以來,淮安是河道治理、漕運指揮、漕船製造、漕糧儲備和淮北鹽運集散五大中心,淮安的漕運文化在運河文化中最具特色。大運河決定了淮安的品質,塑造了“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淮安精神,淮安利用運河文化積極打造南北文化交流中心、區域航運中心和淮河生態旅遊中心。

揚州:“運河原點、風雅揚州”

揚州是中國唯一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運河城”。西漢、隋唐和明清,揚州幾度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大運河帶來的鹽商文化、飲食文化、園林文化、工藝文化,催生了揚州“人文、生態、精緻”的城市特質。

新世紀,揚州著力提升“宜居、宜遊、宜創”的城市品質,積極打造國際運河旅遊城市和新興科創名城。

以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為代表的江南文化

江南地區一直是我國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江南運河串聯的城市都是太湖地區乃至全國的重要城市,大運河的溝通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繁榮也對運河功能的發揮具有促進作用。江南文化的特點是崇文尚教、商農並重、典雅精緻。主要分佈區域涵蓋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南運河江蘇段流經區域,包括蘇州、無錫、常州全境,以及鎮江、南京、泰州、南通部分割槽域。該區域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是古代手工業和近代工商業的中心,也是運河全線人居文化、園林文化最突出的區域。分佈有鎮江吳國遺址群、常州淹城、無錫闔閭城遺址等先秦時期吳越遺蹟,鎮江南朝陵墓石刻、無錫惠山祠堂群、蘇州古典園林、江南水鄉古鎮等六朝至明清時期的重要文化遺存,以及蘇繡、惠山泥人、鎮江香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鎮江:“江河交匯,津渡文化”

長江與大運河在鎮江構成了國內最大的黃金十字水道,鎮江因此成為南北漕運的咽喉,宋元以後承擔著全國68%的漕糧中轉重任。

歷史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使鎮江產生了影響全國的漕運文化、津渡文化、軍事文化和宗教文化。大運河和長江帶來的便捷交通和人文薈萃,促進了鎮江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使鎮江進入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行列,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常州:“三吳之樞,舟車之會”

大運河全線貫通,使常州因運河而活,成為“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的交通樞紐,朝廷“貢賦的必由之路”。依託大運河,常州成就了明清時期商業的數百年大繁榮,豆、木、錢、典等行業獨步江南;

近代,依託運河崛起使常州成為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當代,精緻、包容的運河文化使常州在工業化程序中始終擔當開拓者和領先者角色,成為全國學習的工業明星城市;經世致用、創新創意的運河文化還使常州打造成新興的旅遊名城。

無錫:“江南米市、工商強市”

明清時代,運河漕運促進了無錫米市的形成和發展。這些糧行堆疊都在古運河兩岸沿線,形成了興旺的城鎮發展景象,帶動了無錫城鎮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的繁榮。依託運河帶來的運輸便利,20世紀上半葉無錫興起和發展了一批民族工廠,成為近現代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

這種運河商業文化傳承的創業精神又催生了上世紀80年代無錫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成為中國鄉鎮企業的發祥地。

蘇州:“悠揚運河、天堂蘇州”

大運河蘇州段是江南運河最早開挖的運河段落之一,承擔了漕運、海內外商品運輸等重任。運河城區水系造就了蘇州古城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水陸雙棋盤城市佈局,並直接催生了享譽世界的蘇州園林。

商農並重的運河文化孕育了古代蘇州發達的農業、養殖業、紡織業、手工業,也促進了近代蘇州工商業的發展,形成了以輕紡、機電、醫藥、生物技術、旅遊、現代服務業等為代表的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

典雅精緻的運河文化帶來的人傑地靈更使蘇州人敢想能幹,形成了蘇南模式和開放樣板,經濟總量多年來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依託運河文化,蘇州打造成熔古鑄今的現代化、國際化都市。

資料來源:姜師立,江蘇運河城市文化特點與保護傳承,中國名城,2020年07期

TAG: 運河文化大運河城市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