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這個週末,

你去了哪裡走走呢?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秋天,

是一個浪漫的季節,

也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今天,

讓我們一起隨著任亞亞的腳步,

去探訪最美的金秋黃壇。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作者簡介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任亞亞,筆名錢塘,英語教師。愛說愛笑也愛哭;看花看橋也看書。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文 | 任亞亞

跟著寧海縣短影片聯盟走進金秋黃壇,體驗香榧文化,尋找網紅鄉村。

第一站黃壇鎮榧坑村。百年杏、千年榧、萬年橋。

到了萬年橋已將近11點了,一眾麗人身著旗袍從萬年橋上走過。古樸而幽靜的石拱橋,因麗人們搖曳的身姿,平添了幾分生機與嫵媚。回頭看到大師們早已架起長槍短炮,無人機低空盤旋,捕捉著一個個唯美的鏡頭,將美定格在光影之中。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 攝影:阿呆槑)

說起萬年橋,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以祈願永久牢固不圮”,故名“萬年橋”。在清代的光緒縣誌中未提及它的始建年代,但在《寧海交通志(1992-2010)》有提到它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成的。這一說法在從2007年到2012年前後長達5年的寧海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選編《緱鄉古韻》中得到了佐證。

在萬年橋上就能看見大松溪邊有一棵滿身金黃的銀杏樹。走過古橋,沿著古道步行百步餘,到了300歲的古銀杏下,再往溪坑水裡望了一眼,被滿目的銀杏葉驚豔到了:葉兒落在臺階上,葉兒落在溪岸上,葉兒落在溪水裡。更讓我驚喜的是,我發現它是一棵雌樹,因為有銀杏果兒沉在水底。銀杏是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距今約有3億多年的歷史。它是雌雄異株的,雌樹開雌花,形如愛心;雄樹開雄花,狀似松花。雖然雌雄都會開花,但雄樹只開花不結果,雌樹既開花又結果。其外果肉有毒,不可食用;外果肉腐爛後,我們可以看到白白的殼和米黃色的果仁,這叫白果,可食用。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攝影:佑佑)

拍完麗人賞杏,我們繼續前行,往村裡步行千餘步,拾級而上爬個小坡,千年榧樹王將其雄姿赫然展現在麗人眼前。作為恐龍時代的物種,榧樹保留了原始森林的氣韻。香榧是一種結果子非常緩慢的植物。大家或許都知道,銀杏有個外號是“爺孫樹”,香榧其實不遜於它,果子要三年才能成熟,因而有個別名叫“三代果”。

有了香榧果,村民還有精湛的炒制工藝。於是我們驅車來到第二站黃壇鎮中央山村,現場展示古法炒制香榧的工藝。村民將其歸納為“雙炒法”:第一次將香榧和粗鹽一起在大鐵鍋中炒制到四五分熟取出,浸入粗鹽水中,待其充分吸收鹽分、靜置後進入第二次炒制。而第二次炒制比第一次更需要經驗,村民要隨時觀察大鐵鍋中的香榧,他們觀顏色、聞味道、辯熟度。炒制不能多一秒也不能少一秒,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就會影響口感,過嫩則硬,過焦則苦。出鍋後,村民用米篩將粗鹽從中分離,並將香榧攤開冷卻。我們有幸搶著品嚐到了溫熱的熟香榧,那味道交關好呀。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攝影:葛主銓)

第三站黃壇鎮張家山村

從張家山自然村到靈山自然村的這段古道,取兩村名首字叫張靈古道,也叫壇香古道,壇是黃壇的壇,香是香山的香,香山是縣域中部的一座山。關於這個古道有個傳說:500多年前,明代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麻貴鐵”的秀才出資修建古道,又過了300年,麻姓祖先邀王姓人家來此定居,兩家又將古道鋪上新卵石就成了現今這條古道,古道上的張家山村也就有了張、麻、王三姓。由於這條古道上楓香、杉樹等樹種較多,到了深秋層林盡染、色彩斑斕,此時正落葉飄零,給古道披上了一件大自然編織的紅葉衣,華美無比,渾然天成。踩在落葉上,還會發出清脆的爆裂聲,給寧靜的古道帶來了些許的俏皮。從張家山走到靈山,走完有“小南黃”之稱的壇香古道,我們一天行程也結束了。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攝影:山水尤)

這一天的行程滿滿當當,充實無比,山路十八彎,窗外一路好風景。我們大喊:黃壇真美!

至此,全域十八個鄉鎮,聯盟已解鎖了桑洲、深甽、黃壇,下一鎮,將會是哪裡呢?

黃壇鎮:百年道、千年樹、萬年橋

(攝影:濯清漣)

供稿:任亞亞

編輯:橙子

編審:lejo

TAG: 古道黃壇香榧炒制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