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如何和客人在設計上“聊天”

上期說到一個會聊天的民宿,這次我將說說如何和客人聊天。民宿和酒店最大的區別就是在“聊天”上體現出來的。為什麼民宿能夠走進更多人的心裡,是因為民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需求,而不是酒店能給予的。

酒店可以說是人出行住宿的剛性需求,民宿在融入了出行住宿的剛性需求後,又有接地氣的人情味。民宿從設計,還是接待和傳播,都需要講“人情味”

“人情味更需要融入現實生活”

如果過於理想和藝術化,高不可攀的讓人仰望,更難以讓人產生共鳴,就不叫聊天。所以發現那些做成功的民宿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接地氣”而又脫俗,來源於生活而又印象深刻。就和民宿這個詞語一樣,還是親於民。

在民宿如何和客人“聊天”,首先要把客人當作“民”,因為有同等的尊重才有對話,才可能一起聊天。所以回到之前說的,人情百態,“民”也各不相同,才有了民宿的“民”的定位,我們的聊天也從這裡開始。

民宿如何和客人在設計上“聊天”

設計上的“聊天”

有沒有這樣一個場景,我們還是基於人群定位來描繪這個問題。身在大山裡的人,一定對山的理解力很透徹,所以在內心對山是有一定的依託。但是身在大山裡的人會對大海,草原和沙漠有一定的嚮往之情,這算是人骨子裡都具備的探索精神。假如這一部分人去了海邊,肯定不會是為了看山,一定是為了看海。我們在海濱打造一棟山石為元素的民宿,請問針對這部分人一定是沒吸引力。所以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一定是有巨大的優勢。

反過來看看如果你對山理解夠多,哪一天想做一棟民宿,就一定選擇你熟悉的山為場景。設計上要想“聊天”,一定是對自然的景色有了深層的理解後,才能有自發的意見和場景設定。所以我看到很多民宿對場景的設定,都是源自於主人對自然的理解後,也並沒有請多麼有名的設計師,但是打造了比設計師更融入客人的場景。

設計上的“聊天”如果單純的考慮到用設計師的設計就能做好的話,最後你住的民宿又會像酒店一樣,全國普遍。所以是民宿主人對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後,融入設計並一板一眼的親身打造出來的。前些年去體驗了日本的一些民宿,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的造景,本以為都是請專業的園林公司做的。最後民宿主人告訴我,都是他們去學了設計課程後,由家人一起自己購置材料擺弄出來。

但是這些擺弄出來的精巧的造景,確實會讓人覺得細膩入微,很容易在一所城市中又能快速進入了一種田間小院的錯覺。而山間的民宿雖然面積更有優勢,但院子與周邊自然的景觀又能連成一片,不分彼此,變得更開闊。這是我很驚訝的一次體驗,民宿的造景更多源於主人在裡面注入的情感,有時候我們說的玄乎的與景於情,還真是付出的多,就各有所不同。

民宿如何和客人在設計上“聊天”

現在我們覺得民宿的設計都是丟給設計師的事,拿著數百萬上千萬的投資,做一個甩手掌櫃。如果不懂可以去參與設計,或者親自去體驗幾次,或者多去住民宿。慢慢的也就會有自己對自己的理解和表現,才能將情感深入設計與客人“聊天”。

綜上所說

,如何在民宿的設計上與客人“聊天”,主要是自己對環境的深刻理解,因地制宜的參與設計,融入自己情感進入設計。而後透過景色與情感的設計,達到與人情感上的“聊天”

具體怎麼去做呢?例如有一次一個朋友邀請我到他家民宿去體驗,最讓我深刻的就是有一扇房間窗戶。開啟房門印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山和河面的切面之處,進入房門的角度來說,恰到好處的給我一些震撼。所以在窗戶取景上,我覺得他肯定下了極大功夫,沒有采取現在的通俗大玻璃大窗戶。而是切景色,在施工過程中他無數次站在門口和床頭去觀察外面的景色。才有了今天在設計上的“聊天”。因此在設計上別出心裁的“聊天”還真是要細緻入微的去做好,又要因地制宜,如果不是因為我朋友是本地人,又能對大山有很好的理解,具體有實際參與進去,我發現這項工作,根本進行不下去。

公用空間的設計運用更能讓客人有極大的參與度

,民宿除了房間的私密性之外。公用空間的大眾性才是難以把握的地方。公共空間的設計多姿多型,人在公共空間才能體現民宿更大的室內附加體驗。那麼如何打造一個成功的公共空間。

首先要分析公共空間的功能劃分,一個民宿的功能不僅僅只包括吃和喝的功能區,更多配套休閒功能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例如在我的家鄉恩施,打造一個民宿什麼樣的公共空間可以更好的發揮民宿特色。先要分析恩施,恩施是一個年輕的自治州,又是一個新興起的旅遊區域。這個地區的有了名氣,發展有了活力,目前大多數民宿主屬於開拓者,如何在一片空白的市場上做好一家民宿,都在不斷摸索。

民宿如何和客人在設計上“聊天”

恩施最不缺的就是人文和自然景觀,產業中成熟的論規模來說,茶葉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雖然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茶,但是恩施獨特的加工工藝和歷史人文淵源也就是很好的題材。很多茶區的民宿都做的很成熟,也有很多佼佼者。因此在恩施提供茶葉的氛圍已經不是能夠吸引人的地方,營造茶葉的環境也不是優質方向,這一地區需要融入茶葉中的情感生活。情感也就是我所說的多姿多彩,並不會千篇一律。

首先用歷史事實做到落地生活,我記得2016年我在韓國首爾的韓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學習,整個博物館並沒有金碧輝煌,相反更加樸實。用一個主題描繪了韓國——-“韓國人的一生”,從生老病死各個主題帶入歷史,人文,自然,醫學,科學等。所以非常接地氣的表達了整個過程,有點像看一個人的一生的幻燈片,相當簡單的詮釋了一個國家。

民宿如何和客人在設計上“聊天”

民宿在設計中什麼最重要,就是主人的主題精神。這是能夠與人交流的根本特性。所以有人說,到了民宿就透過設計能夠腦補民宿主人,這不就是對話。為什麼我們去了很多民宿並沒有這種感覺,你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大眾化。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是否可以以主人的特性和恩施的地理條件設定“在恩施生活的空間”,還原不同主人的性格和恩施人的生活方式。

民宿的外部設計的直觀表達

,主要包括外觀和民宿的周邊。所謂外觀就是民宿主體的外觀和配套的景觀。這點我更傾向於還原與自然結合,就地就近塑造,引入外部元素補充,貼近主題安放。

從我自己做民宿開始,我發現民宿的設計並不是設計師設計完,民宿完工投入使用就結束了,應該說是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從外部設計就可以很明顯的反應出來。在民宿的內部我們花了很多心思,那是讓客人住得舒心,從外部來說那叫留得住。對於一個自然環境優美的山間民宿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外在與自然結合的配套。

在做外部設計參考的時候,還是誰住了你的民宿,需要做什麼。我在前面提到日本民宿的狹小空間造景,在中國就不存在外部空間制約,相反是可以無窮大的去發揮。但是也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反而沒辦法兼顧全部風景。做的不好會因為周邊的景色而不明顯,人在大環境下更容易將目光放的更遠。

民宿如何和客人在設計上“聊天”

所以民宿的外部設計需要更直接,而非內部的情感表達。外部利用周邊自然環境加以修飾,利用花草樹木山行水流作以輔助,利用藤蔓植物,或者老牆面作為最直接的運用。突出內部風格主題加以簡化,營造出烘托氣氛的燈光。外部為麼要直接,這裡的直接也就是自然而然,是什麼就是什麼。

……

在山裡開一間民宿,記錄生活中的精彩

TAG: 民宿設計聊天恩施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