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到泉州時,我只知道在這座城市別名“鯉城”,是因為古時的城池形狀神似鯉魚而得名。後來朋友告訴我,泉州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刺桐城。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我不但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第一次聽說刺桐,這也難怪,刺桐樹在中國本就不常見,不知道也就理所應當了。

那為何泉州叫作“刺桐城”呢,這得從1000多年前說起了。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泉州第一次建城是在唐朝,只不過那時規模較小,只有幾里地,被稱為“子城”。城池真正開始擴大,是從五代時開始的,一個叫留從效的節度使將城牆向外擴建,並在城牆一週遍植刺桐樹。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刺桐盛開之時,花紅似火,枝繁葉茂,一排排、一列列的刺桐樹將泉州裝扮得分外妖嬈,紅彤彤的刺桐花將泉州變成了紅色之城,刺桐城由此得名。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要說這刺桐樹還是外來物種,原產地在東南亞一帶,引進中國後並沒引起多大重視,沒曾想卻在福建扎穩了腳跟,成了泉州的市花。

泉州人是喜愛刺桐花的,歷代官員或文人雅士們,都會歌頌刺桐花的百般嬌嫩,如宋詩中的“閩海雲霞繞刺桐,往年城郭為誰封?”,刺桐花太美,已經比擬滿天的雲霞了。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可讓外地遊客納悶的是,既然名為刺桐城,那為何現在的泉州,即使走遍全城也看不到幾棵刺桐樹呢?

我把這個問題拋向友人,他嘆了一口氣說,這也是迫不得已的。

雖然刺桐花嬌豔欲滴,可刺桐樹卻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枝葉太脆。巧的是,泉州又是一個多臺風的城市,大風襲城之下,落紅繽紛,樹枝墜下,會造成巨大安全隱患。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近代以來,泉州人口急劇增多,脆弱的刺桐樹已經不適合高密度人口的泉州城了。於是舊有的刺桐樹紛紛被砍掉,只剩下郊區少量一部分,曾經紅遍全城的刺桐樹,如今只能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了。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可來了刺桐城,卻不看刺桐樹,總感覺少了點什麼。於是我問朋友,市區內哪裡還可看到刺桐樹,他想了想說,你去刺桐公園吧,這是專門紀念刺桐的地方。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可能泉州自己也怕時間久了,市民會忘掉刺桐城的別名,便專門建了座公園,名為刺桐公園。

公園很小,誕生於1995年,泉州花費了1400萬打造成了園林式的景點。大門為傳統的閩南式風格,相比花鳥走獸的寺廟屋脊,顯得低調很多。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園內綠意蔥蔥,獨木成林的榕樹遮天蔽日,將夏日炙熱的陽光擋在了外面,雖是中午時分,可我在園內行走仍有一絲清涼。

園內有一座假山,岩石在雨水沖刷下已變得發黃,假山下是一片荷塘,盛開之景已過,只剩下滿塘殘荷,偶有幾株荷花,不服時光老人的命令,倔強地盛開著。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我本來是尋覓刺桐花,只不過它的花期是在春季,現在只有片片綠葉,而我又認不得刺桐樹,在園內走了幾圈也沒找到刺桐樹的身影,只好抱憾而去。

後來又想,或許我是看到了,卻又不認得而已,如此一來,心裡又得到了一些寬慰。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我覺得泉州是應該大範圍種植刺桐樹的,可以是在植物園,也可以在西湖邊,總之要有單獨一片區域。待到盛開之時,花卉燦爛如海,紅嫩嬌豔如霞,完全可以成為泉州的旅遊名片,同武漢的櫻花一樣。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因為這也是多數遊客的心願,郭沫若來泉州時,也想目睹刺桐花的身影,結果未曾如願,發出了“刺桐花謝刺桐城”的感慨。

黃壽祺先生更是直接寫到“泉城已渺刺桐花,空有佳名異代誇;寄語州人勤補種,好教萬樹燦朱霞”,這建議真與我不謀而合了。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泉州近年來旅遊業發展的不錯,只是宗教特色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年輕人還是更喜歡風花雪月。

倘若果真能把“刺桐城”打造出來,那春天時遊客來到泉州,所想的已不是晦澀的宗教,而是清新宜人的刺桐花了。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在山河中修行人生。

TAG: 刺桐泉州桐城園內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