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的紅山頂上,有一處建築,它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和“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鎮北臺,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四月至七月,在當時延綏鎮巡撫塗宗浚的領導下,在紅山之巔築臺設關建造了一座關隘,它兼有關隘和軍事瞭望臺之用途,因其地勢高而稱“臺”,又因其有威鎮北方之用,故稱“鎮北臺”。

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鎮北臺為正方形,四層,內築夯土,外砌磚石,底大頂小,逐層收進。

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鎮北臺第一層城垣內建有守臺戍卒營房,現仍存部分遺址。

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鎮北臺第二層南牆中開設券洞,內砌磚石踏步直通三層,券洞橫額石刻“嚮明”二字,北面石刻“鎮北臺”(已毀),均為萬曆時延綏巡撫塗宗浚所書。第三層東外砌磚石踏步達四層。第四層為頂層,正中原建磚木結構方形瞭望哨棚一間,清末坍塌。

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鎮北臺東側有同期所建的“款貢城”,周長668米,佔地約2公頃,為蒙漢官方敬獻貢物、贈送禮品、洽談貿易的城池。它與鎮北臺構成了完整的榆林長城建築體系。“款”的意思是通款、款待;“貢”的意思是通貢、朝貢。“通款”即通和言好,互相表達友好之情。“通貢”是指在政治上臣服於朝廷,派遣使者進貢牲畜、特產等物品的特殊交易。款貢城就是為這種特殊貿易修建的交易場所。

它是“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鎮北臺西南800米處,有明代易馬城遺址。它面積約6。5公頃,是蒙漢民間自由貿易的城池。蒙漢互市期,蒙古牧民趕著牛、羊、駝、馬和馱著各皮毛,而各地漢族商人則攜帶大量布匹、綢緞、鹽茶、菸酒從四面八方也來到紅山市。這裡牛羊成群,帳包鱗次,駝叫馬嘶,人聲鼎沸,一派蒙漢貿易熱鬧景象。

鎮北臺與東邊的山海關、西邊的嘉峪關合稱為中國“長城三大奇觀”,雖然它沒有大漠中的嘉峪關名聲大,也沒有大海邊的山海關雄偉,但是它卻默默地守護榆林將近400多年。鎮北臺具有駐兵、觀察、傳遞訊息和作戰功能,而它的規模又在整個長城沿線上最大,因此贏得了“萬里長城第一臺”的美譽。

TAG: 北臺蒙漢長城磚石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