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騎樓,知多少

騎樓算是一種近代商住兩用的建築,造型為底層沿街面向內凹進,留出一些公共空間,可供行人走動或者商販擺攤之用,而頂上依舊是樓房。如今的騎樓還是存在較為廣泛,在東南亞各國以及國內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普遍存在。

廈門的騎樓,知多少

騎樓這個稱呼大概是來自造型的緣故,一眼看去,較為直觀,就像騎在樓上。

而事實上,在老一輩的廈門人這裡,騎樓不叫騎樓,而是有一個比較奇特的稱呼:“五腳基”。據說這個叫法來源有二,一是與東南亞的叫法有些淵源關係,二是源自英語FiveFootWay這個詞的意譯,編者更偏向於後者。

在十八世紀後葉,英國當時的實力非常強盛,進行了大量的殖民擴張,其勢力範圍包含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到印度等東南亞、南亞熱帶地域的國家。其實大家仔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這些勢力範圍的地域大多比較炎熱,和英國本土的氣候有著較大的差異,習慣於生活在涼爽氣候下的英國人,在建造住宅時,便有了新的創意。建造時採用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遮擋太陽的直曬,隔絕熱氣,讓裡面的居室更為陰涼,這種“外廊式的建築”就是騎樓原形。

現代意義上的騎樓最早起源於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接著,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又提出在所有建築物前,都必須有一道寬約5英尺、有頂蓋的走廊,作為做生意的場所。這種連續的走廊,被稱為“店鋪的公共走廊”,由於此走廊寬約5英尺(1英尺大約30釐米多一點),即大約是五個腳步的距離,所以英文名為FiveFootWay。

廈門的騎樓,知多少

新加坡的騎樓

近代,不少閩南人從新加坡歸來,在廈門經商建鋪,於是這種異國建築造型因為適用,騎樓這種“商住合一”的居所就應運而生了。

騎樓最早建在中山路、大生裡一帶,對當時的廈門來說,這種建築有點標新立異,樓上住人,樓下開鋪,跨出街面的騎樓,既擴大了居住面積,又可以為顧客擋風遮雨,更是因為融入了西方的建築元素,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種時尚,所以口碑極佳,逐漸傳播開來,最終成為閩南極具特色的建築。

如今在廈門看騎樓,多半是往中山路去的,因為中山路上的騎樓相對來說儲存得更為完好,當然也是因為中山路的地位可是在那裡的。

中山路之於廈門,就像南京路之於上海,亦或夫子廟之於南京一般,這裡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也包含著喧囂的市井氣息和濃重的商業氛圍。

在中山路上,經過歷史歲月的洗禮,斑駁的牆體與古舊的木窗更為騎樓增添了幾分特有的神韻。

在許多老廈門人眼中,騎樓、深巷、叫賣聲,這才是原汁原味的廈門。

廈門的騎樓,知多少

廈門的騎樓,知多少

不過,騎樓在廈門最早出現應該是在開元路。廈門的第一條市政建設馬路便是開元路,由此開始,透過騎樓與廈門的地域本身的特點相結合,形成了遍及整條開元路的騎樓街市。

時過境遷,如今的開元路已經有點破落了,只剩下兩邊年代久遠的騎樓依稀透露著當年的風采。

廈門的騎樓,知多少

開元路大約500餘米長,一頭連著廈門島內的最繁華的主幹道廈禾路,一頭連著廈門開埠以來就存在的輪渡碼頭,而碼頭的對岸大名鼎鼎的鼓浪嶼。

有很多老廈門喜歡來開元路走走,不為其他,只為這裡有著一路騎樓裡的沙茶、土筍、鍋邊等小吃,不過或許更多的是對這市井古早味的濃濃眷戀。

廈門的騎樓,知多少

TAG: 騎樓廈門中山路開元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