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陽老城年味濃

點選“北方攝狼”關注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文攝/王晉東

崞陽老城對我而言是陌生的,印象中的崞陽老城是一座歷經千年的老城,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沉澱。在這上千年的歷史歲月裡,這裡也曾發生了無數歷史故事,很多我們已經無從考究,但這座老城,仍有著其極其壯觀厚重的一面。

據360百科查詢得知:“現在的崞陽城,最早建於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當時由於拓跋猗盧助劉琨大破白部劉虎,而恃功求以陘(音刑)北之地為其封地。劉琨無奈,將雁門郡的樓煩、馬邑、陰館、繁峙、崞縣五縣的人民遷徙到陘南,而騰空的五縣劃歸拓跋猗盧,部分置於現在的崞陽,立城邑但未有縣名。永嘉末(313)縣廢,為鮮卑族領地。十六國前期屬雁門郡原平縣境地,東晉元興二年(410)置石城縣,隸屬秀容郡。武定四年(547)改為廓州,領廣安、永定、建安三郡。北齊時為北顯州屬幷州省,北周又復石城縣屬幷州總管府。隋開皇五年(585)為石城縣屬代州,十年(591)改為平寇縣屬代州,屬雁門郡,至大業二年(606)正式始稱崞縣仍屬代州。唐貞觀初,崞縣屬河東道代州管,五代後一直沿襲崞縣至金初為河東北路代州管,金(1128)改為崞山軍。元太祖十四年(1220)升為崞州,屬冀寧路。至元三年(1266)屬太原府。明洪武二年(1369)改為崞縣,洪武八年(1375)屬太原府代州管。清雍正二年(1724)直隸代州,仍稱崞縣。民國屬雁門道,亦稱崞縣。抗戰時期,崞縣曾按太同(太原——大同)公路分為東西崞縣,1946年合併崞縣,解放後至1958年12月人民政府遷縣治於原平,改稱原平縣。崞縣城歷存1350年”。

近日,有幸走進崞陽腹地,在崞陽附近的下韓村邊安營紮寨,似乎也算得上半個崞縣人了。只是一直沒有靜下心來,一觀古城風貌。

在鼠年春節的腳步逐漸臨近之際,終於抽空一睹老城芳容。

因為幾近年關,我想老城大街上一定是人流密集,摩肩接踵,於是不敢直接走大街,而是從一個從來沒走過的西關大街直接走了進去。只是雪後的大街上,積雪清理的很不到位,本來厚厚的雪花現在變成了堅實的冰層,讓人每行一步都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大意。

本來是瞎走瞎闖,沒想到最終到達的地方卻是一處城門口,是崞陽鎮儲存不多的城門之一。這裡已經沒有連線的牆體,只有古城門口厚實的城磚依然展示著古城曾經的輝煌。

在城門口拍片時,一位崞陽本地中年人問我拍什麼?我說拍點老城。他告訴我,從這個小巷往東有一處文廟應該去看看。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了看,遠處確實有一個牌樓樣的建築。我正要從小巷走進時,他又說,這條路過不去。要從前面繞一下。無奈我又返了回來。他問我是哪兒人。我說是代縣的。他自豪的說:這兒的文廟比代縣大多了。

我也不好說什麼,非常感謝他的引導。也許每個人都對自己本地的建築充滿信心。在代縣時,我也聽到過關於代縣文廟有著三晉第一的傳說,而對崞陽文廟,今天不在我的計劃之中,也沒有刻意去找尋。

因為春節將近,今天我希望看到的是帶有年味的老城。

以前也曾帶著對崞陽老城的憧憬,走馬觀花的來過幾次,只是幾乎每一次都是和許多人來的,沒有一次能夠主觀地尋找一些自己希望看到的內容。每每都留下許多的遺憾。在我心裡,這個歷史厚重的古城,應該有著讀不完的故事,拍不完的古蹟。只是每一次都是乘興而來,每一次又留下許多的缺憾。心裡空落落的,缺點什麼?

這次來到這裡,雖然孑然一身,似乎有些孤單,也似乎多了些自我。把車放在一個不礙事的角落,背起相機開始了我的又一次尋訪之旅。當然,作為一個外來人,沒有本地人做嚮導,走在大街上有著許多的盲目性。

當然,在春節來臨之際,我想我應該先看看古城現在的繁華。

現在的崞陽從行政編制上講,是鄉鎮級編制。但走在這條大街上你才會發現,曾經上千年的縣城編制絕不是一句空話。如果沒有親自在大街上走一次,你永遠想象不到一個小鎮大街競是如此漫長。

如果說現在的崞陽大街上能尋到什麼古蹟的話,真的無從想象,社會的發展與變化日新月異,小鎮無疑也是緊跟時代的步伐,也在努力的進步當中,所以想找上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古蹟似乎也不太可能。當然在一些邊邊角角,我們似乎也能發現一些古老的建築,破敗的城樓,他們才是歷史真正的見證者。

雪後的天寒冷異常,本來已經穿得很厚實了,卻少戴了一副手套。

今天走在街上,我雖然也帶了三架相機,只是前幾天在全幅機上裝上定焦頭後,才發現定焦的效果太驚人了,隨身包裡的其它相機似乎不太想用,雖然50MM定焦頭用起來沒有變焦方便,只是其驚人的效果讓我不願再掏出那些或狗或牛的頭們。玩相機幾十年來,我才再一次體會到,為什麼那此大師只用定焦拍片的習慣了。看來我還得對自己的用頭與拍片進行一次心理上的革命。

我的尋遊是從東往西進行的。在停車處,我看到了好多家專門製作幹羅與麻葉的店鋪,這時我才想起,崞陽麻葉是很有名的。每到過會或者唱戲的時候,總會有人打著崞陽麻葉的牌子在場地上叫賣,是真是假真不好說,從一個方面看,崞陽麻葉也確實算得上崞陽鎮的一道名片。

走在崞陽鎮的主街道上,遠遠望去,就會看到燈籠、對聯、窗花、年畫等擺得大街上花花綠綠,好不熱鬧。只是今天的天也實在是太冷了,街上的行人也不是很多,僻靜的地方,擺攤的地方連攤主也躲進屋裡取暖去了,而靠近108線的這半道街,街上的行人明顯多了起來,每個攤位上也三三倆倆的有問詢或購買年貨的人們。

當然,代縣離崞陽並不算遠,這裡的攤位與年貨與代縣那邊的東西都差不多,唯一差別的就是這裡賣幹羅與麻葉的攤位是任何地方都少見的,可以看出,崞陽麻葉的出名也不是沒有理由。前幾天,我也曾買過一些,吃起來外焦裡嫩,皮紅肉香,確實是特色鮮明。這麼好吃的東西也真不知道有沒有註冊與上網。現在網路這麼發達,這裡有這麼好的東西,沒有叫響更廣泛的市場也確實是一大損失。

原平的人們習慣叫崞陽鎮叫崞縣,當然,這裡作為曾經的縣城所在地,人們對崞陽的尊敬與認同是發自心底的。無法避免的是由縣城所在地降為鎮政府,因為人口、單位等先後撤離,這裡曾有的一度繁華的景象在人口流失後出現了頹敗。

現在,崞陽鎮的街道上,雪後的街道滿是泥濘,被車壓實的雪花變成了堅硬的冰層,人與車不時出現打滑的險況。

一個多小時的遊走,崞陽老城長長的主街道上我打了個來回,深切感受到了老城長長的街道上曾經有過的輝煌,這份厚重是任何新鎮所不具備的。

崞陽老城年味濃

打煙囪的門店。

崞陽老城年味濃

不多見的籮頭。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這間房子看上去非常老了。

崞陽老城年味濃

這些也是老城特有的標誌。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不知道幹羅是什麼,應該說的是餅子一類的食品。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有特色的窗戶。

崞陽老城年味濃

厚實的城磚。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打鐵皮的老人,非常隨和。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現磨調料。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崞陽老城年味濃

TAG: 老城代州大街代縣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