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濟南市長清區張夏街道為千年古鎮,山川毓秀、地靈人傑,以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旖旎的自然風貌而聞名。戰國名臣范蠡、西漢政治家張良,關中侯婁敬均在此地功成名就,晉朝名士張忠、唐朝高僧義淨、宋朝仙人靳八公皆生在此地,有木魚石等珍貴礦產資源,還有萬畝杏園、義淨寺、饅頭山(世界第三地質名山)、蓮臺山、曉露泉、四禪寺、真武閣、摩崖石刻等“張夏八景”。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張夏八景”之首的“萬畝玉杏園”,位於張夏街道黃家峪,種植面積已達到1。2萬畝,主要分佈在婁峪、嶽莊、桃園、紙坊、焦臺等17個村。到了5月,金黃色的玉杏掛滿枝頭,遊客可到樹下親自採摘個大、新鮮、酸甜可口的玉杏,讓你大飽口福,在綠葉茂盛的樹陰下納涼,感受田園風光。待熾熱的太陽西下,帶著喜悅滿載而歸。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你想知道張夏街道“萬畝杏園”,這麼大的規模是怎麼逐漸形成的嗎?你想知道為什麼此地的百姓都願意種植玉杏嗎?你想知道這麼有名的玉杏是怎麼打響品牌的嗎?你想知道為什麼這的玉杏這麼好吃嗎?帶上你的好奇心,今天就跟小編一起走進張夏街道的焦臺村,探訪張夏街道玉杏的“前世今生”吧。

清順治十年北自京城、南至福建的九省御道開通,成為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長清境內的九省御道,大體是104國道經過的路線,這裡沿泰山西側斷裂帶延伸,北接直隸,中貫山東,南達江淮及浙贛閩楚諸省,有“齊川通魯”之譽。現在張夏街道靳莊村仍完好的儲存著閣額刻有“齊川通魯”字樣的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真武閣,整個閣置於高4。9米寬9。11米的高臺之上,閣下的門洞為當時連線齊魯之地的南北要道,更是明清皇帝泰山封禪的必經之地,重要的位置、豐富的人流,造就了沿線各村發達的商業和悠久的歷史,至今閣下青石板上的馬車轍印仍然清晰,可見當時的商賈是多麼的繁忙。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真武閣

而我們玉杏的故事,就從乾隆去泰山祭天說起。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相傳,乾隆去泰山祭天,遠遠的看見此處的山上漫山遍野的都是金黃的果子,非常的誘人,就命人摘下品嚐,沒想到這個果子個頭大、皮薄,吃起來香甜可口、芳香四溢、甚是好吃,就欽定此果為宮廷御用,所以這玉杏也叫做御杏。至今,焦臺村仍村有上百年的老杏樹,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從那時起玉杏便宣告顯赫,但種植規模較小。隨著新中國的建立,20世紀50年代,從張夏到濟南的道路比以前好走多了,經濟和資訊的往來也不再閉塞,焦臺村的果農就將玉杏運到濟南市區去賣,讓濟南市民也嚐到了酸甜可口的大玉杏,奠定了玉杏在周邊市區的銷售地位。因銷路好、104國道也打通,到了1997年,焦臺村的農民們就開始逐步從種植小麥等農作物向種植玉杏轉變,農民的收入也不斷的攀升,到了2000年左右,焦臺村幾乎家家都是玉杏專業戶了。焦臺村的村民們都富了,附近村子的村民也積極加入到了種植玉杏的隊伍中來,杏園越來越多、越做越大,逐漸就形成了萬畝杏園的規模,成了山東省最大的玉杏種植基地。自2002年起,張夏街道又大力推廣杏花、玉杏,每年都投資舉辦杏花節,吸引遊客“三月賞花、五月摘杏”,使張夏萬畝玉杏基地宣告遠揚。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說完了歷史原因,我們再說說自然條件,為什麼杏的品種那麼多,單單玉杏格外的好吃,而且為什麼張夏又特別適合種植玉杏呢?這要從地理位置說起,張夏玉杏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黃家峪境內,東經116°43′-117°03′,北緯36°23′-36°30′,平均海拔234。1米,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變化範圍為12。8—14。3℃,適宜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合玉杏這個品種的種植。而且為了保證玉杏的口感,種植玉杏都要選擇肥沃的土壤和背風向陽的坡面栽植,栽過桃樹的就不能再栽植杏樹,並且還要符合無公害食品——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NY5013-2006)要求,非常嚴格。所以這裡出產的玉杏純天然、無公害,不僅品種純正而且味美甘醇。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現在,張夏玉杏就快成熟,正穿越百年的歷史,帶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和芳香四溢的甜蜜果汁向我們走來,就像一個嬌羞的新娘,在青山上等著您的採摘和品嚐,這個初夏,讓我們一掃往日的陰霾,帶著孩子、帶著老人,在陽光下感受果子的芬芳,感受不一樣的張夏玉杏,領略不一樣的張夏風情。

張夏玉杏的“前世今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史燕)

TAG: 玉杏張夏種植杏園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