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一個縣, 人口超30萬, 建縣歷史超2000年!

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6年,湖北省轄:1個副省級市(武漢市),11個地級市。其中,就秭歸縣來說,人口超30萬,建縣歷史超2000年,為屈原故里,並被譽為“中國詩歌之鄉”。

湖北省一個縣, 人口超30萬, 建縣歷史超2000年!

具體來說,秭歸縣屬於湖北省地級宜昌市,在地理位置上,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東與宜昌市夷陵區(原宜昌縣)交界,西臨巴東縣。縣境東西最大橫距離66。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離60。6公里。早在新石器時代,今秭歸縣一帶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秭歸縣一帶屬古荊州的範圍內。商朝建立後,該地區為歸國所在地。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夔國。夔國,又稱隗國或者歸國,為楚國國君熊繹的六世孫熊摯的後代所建立。公元前634年,夔國為楚國所滅,今秭歸縣一帶成為楚國的疆域。

湖北省一個縣, 人口超30萬, 建縣歷史超20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秭歸縣一帶屬南郡。彼時,南郡治所在江陵縣(今湖北荊州)。西漢時期,始置秭歸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彼時,王昭君就是南郡秭歸縣人。三國時期,今秭歸縣以及荊州一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577年,北周置秭歸郡,並將秭歸縣更名為長寧縣。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長寧縣為秭歸縣。公元619年,也即唐朝初期,在該地區置歸州。公元742年,也即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改置巴東郡,治秭歸。

湖北省一個縣, 人口超30萬, 建縣歷史超2000年!

最後,宋朝這一歷史階段,該地區屬歸州。公元1376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歸州置秭歸縣,隸夷陵州。公元1729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今秭歸縣一帶屬湖北省歸州。公元1735年,歸州屬湖北省宜昌府。清朝滅亡後,歸州改為秭歸縣,屬湖北省荊南道。1992年,設立地級宜昌市,秭歸縣屬之至今。如今,作為湖北省人口較少的縣,秭歸縣下轄7鎮,5鄉,總面積達242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39萬人。

TAG: 秭歸縣歸州湖北省公元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