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春天吧!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空氣中瀰漫著荷爾蒙的氣味,又到了動物交配賞花的季節。

俗話如郭沫若先生說得好:

春天沒有花、人生沒有愛,那還成個什麼世界!

要想世界成個樣子,春天得去賞花啊。像日本民歌中唱的那樣:“去看花,看花要趁早”。

去過春天吧!

趁夏天還沒反應過來,去賞花、去過春天吧。當然,

如果不能去賞花,那就讀完這篇賞花文,去創造一個屬於你的春天吧。

松尾芭蕉與吉野山

本書(注:本書指《四月櫻,九月萩》,本文“我”指其作者)開篇介紹的,自是櫻花最為恰當。若是問及探尋花是怎麼樣一種旅途,其實也不能稱之為旅途,不如說是漫步春色中,常與盛開之櫻相遇罷了。在那時那地,駐足不前,悠然欣賞朦朧月色下的櫻花,才是真諦,方能說是悟了花的內涵吧。

為了理清頭緒,回顧與櫻花相遇的淵源,我們來談談松尾芭蕉的故事吧。芭蕉曾前往因花聞名的吉野山賞花,住了三日有餘,但因盛開之櫻過於美麗,即便他朝暮賞之,亦不得吟詩半句。這是真的嗎?

去過春天吧!

| 日本俳句家-松尾芭蕉

吉野賞花三日,流連於晨昏景色。曉月懸空,皓潔幽眇,不禁心潮澎湃。或憶攝政公之歌,沁人肺腑;或吟西行之“折枝作道標”,動人心絃;或思貞室之“連聲發讚歎”,即興率真,直抒胸臆。餘拙於言辭,不得成吟,實為慚恧。

——《笈之小文》

對芭蕉來說,腦海中浮現古人的詩歌,極為自然。《攝政公之御歌》乃是後京極藤原良經所作和歌中的名作。

昔日何人植櫻木,春臨吉野花滿山。(《新敕撰和歌集》)

關於吉野修驗道修行者與櫻花間的淵源,將會在之後詳談,此處僅說一點,吉野修驗道的修行者把櫻花比作藏王權現之花,他們把當地櫻花看作佛花,有心種植並持續至今,這令人們很是敬佩。話說回來,山上的櫻花早已掩埋了山路吧。連身為櫻花迷的西行法師,置身吉野也會迷失在滿是落櫻的道路中。

吉野山間折枝處,改道再尋未見景。(《新古今和歌集》)

折去枝丫作為來年的路標這一行為,似非大師風範,但其實不然。在修整梅樹枝丫時,相較斬斷,折去一半才是盆栽常見技巧。對此,似乎古人早已有所體會。安原貞室曾在吉野吟道:“花滿吉野山,唯有連聲贊。”(《阿羅野》)松尾芭蕉也曾說“拙於言辭,不得成吟”。但反言之,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三句精闢的和歌,才使得吉野山櫻花遍野。

但櫻本非用於瞭望之物,而應置身花海沉醉其中。

去過春天吧!

我也曾探訪吉野山間的西行庵。踏上山路,從左側隱匿於竹葉間的斜坡下去一點點,便可看見極小的溪流旁邊歪斜地豎立著“西行庵”的立牌,似乎人跡罕至。但我探訪此處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這裡如今應該很是熱鬧吧。

前文曾提到松尾芭蕉的《笈之小文》,在這篇遊記的某處,憑空放著一首吟櫻的詩句。

櫻花樹依舊,物是人非萬端緒,往事繞心頭。

關於這首詩,松尾芭蕉曾記載“探丸公子於別居舉辦賞花宴,吾有幸受邀前往。在熟悉的別居中,與故人共賞美景,令人深受感動”。這首吟櫻之詩正是松尾芭蕉重回故土伊賀上野期間所作。

文中的“探丸”是松尾芭蕉舊主藤堂良忠(俳號蟬吟)的遺腹子藤堂良長的俳號。

與花的相遇,本就暗藏了人們各種鮮活的記憶。

盛開之櫻,難得一見

雖說如此,櫻花其實十分“狡猾”,並非想見便可見之物。

有一句話叫作“不見方三日,世上滿櫻花”。正如此句所言,即便人們急著去賞櫻也不一定能與之相遇,即便遇上盛開之時都很是微妙。

據有關資料統計,賞櫻的最佳時期似乎也就開花後五天至一週內。

去過春天吧!

因我住在東京,年輕時一聽到櫻花開花前線的報道,便會開車南下伊豆半島。當我一邊開車一邊眺望車輛左側春日波光粼粼的大海之時,偶然發現車輛右側伊豆半島的古街中櫻樹隨處可見。這時,心中便會浮現我很喜歡的三好達治那句“海映雲,雲映地球”。

我一路南行至下田,想早些抓住櫻花的影子,但總是時機不對,要麼過早要麼過晚。於是,我便仗著年輕力盛,中途改道飛往京都。即便如此,二十年間,我與盛開之櫻相遇,也就那麼兩三次。但是,京都的櫻花於我而言,還是暗含著說不盡的回憶。

去過春天吧!

說起京都的櫻花,首先便是祇園的夜櫻。其次,東山野村別墅附近的櫻花、天龍寺的垂櫻等皆是我所愛。若是時節已過,我便會向北而行,賞周山街道上常照皇寺裡的垂櫻,隨後繞道前往琵琶湖附近的彥根城,那兒的櫻花也甚是美麗。

據說,井伊大老曾把它移植至江戶城。若是打算再走遠點,我會前往湖東三山,若是打算返回京都,我就前往仁和寺的御室賞櫻。

夢中的吉野山

雖說此次我是抱著以吉野櫻花為起點的心思,重啟了旅行,但在此之前,我參觀了淡路世界花卉博覽會。此博覽會於三月中旬在淡路島召開,目的是紀念公元2000 年。我之所以前往花博會,是因為在我看來,探尋花之旅前應當看看世界的花兒們。

經過新跨海大橋,便可看見會場。整個場地佈局就如同淡路島公園一般,但細一看,便會發現會場就是一個巨大的白色帳篷,裡面劃分了多個小區域,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花便彙集於此。見此情景,我感想有二。

其一,

國家不同,其呈現出的花的內涵、待花的態度也極不相同

。亞洲的花十分豔麗,爭相怒放。法國展區整體上十分簡單,但可賞的也就是七葉樹,甚是無趣。在西歐,花乃觀賞之物;在亞洲,花乃生活常見之物,兩者自是不相同的。

去過春天吧!

其二,日本展區的展出方式。會場內設有日本庭院、坪院的展示區,與以往印象不同,令人記憶深刻。但此外便無他物。“果然,

能代表日本的花當數櫻花

。”我懷揣著如此思緒回了家。

去過春天吧!

之後,我本計劃回東京的途中去一趟吉野山。但我問遍旁人,皆道此時花蕾雖已開但未到賞花之時。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曾幾度因調查歷史古蹟前往吉野山,但大多時候花尚未開,抑或是我踏著染紅的櫻樹落葉追思往昔,故吉野至今仍是我夢中追尋的那座滿是櫻花的山嶺。

櫻與梅

對日本人來說,之所以無論去往何方都想探尋櫻花,是因為歷經悠長的時光,櫻花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故櫻花對於日本人來說自是特別的存在。

追溯歷史,在《萬葉集》內經常出現“花”,一般認為指櫻花。雖然細究此事也有爭議,但《萬葉集》內出現的“花”等同於櫻花大致是不錯的。

另外,在奈良時代,梅花從中國傳入日本。

梅花自古便出現在中國的文書中,且相較於其他花高潔美麗,因此它成為奈良貴族文化的主流。但在平安時代後期,或許是日本人覺得櫻花與其更配,在宮廷之中,櫻花勝過了梅花,

且開始出現在各種儀式當中。在日本,梅花終歸是外來文化的象徵。《懷風藻》是日本最古的漢詩集,著於公元751年。該書中有一首葛野王所作的五言詩,寫的便是梅花。

去過春天吧!

天平二年(730年)正月十三日,大宰帥大伴旅人於官邸舉辦了“梅花宴”,宴會期間創作的32首作品皆收錄於《萬葉集》內。由此可見,九州地區最能反映當時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程度。換言之,在當時,梅花是律令貴族之花,連在平安時代編撰的《古今和歌集》裡,梅花也是花中代表。

話說回來,宮中紫宸殿前的庭院正中央曾以“左近梅,右近橘”的格局種植了樹木。

但在天曆元年(947年),左側的梅樹被替換成了櫻樹。《新古今和歌集》中,櫻花成為主流,於是乎日本人喜櫻一事就此確定。

去過春天吧!

對櫻的迷戀

我曾思考,日本人對櫻花的情感是否會發生改變。最終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在日本人心中,櫻花始終與自己的人生捆綁在一起,宛如宿命般,所以人們對櫻花的情感並不會發生改變。

去過春天吧!

櫻花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會凋零。這句話中所隱藏的自然道理似乎略勝一籌,後半句“世間萬物終虛無”蘊含了日本人獨有的無常觀,即一種伴隨季節變遷感受世事無常的佛教觀念。

任何花都會凋零,那為何日本人獨愛櫻花?對此,我心中不禁浮現出一個疑問,難道櫻花就象徵著凋零嗎?為了追尋答案,我想談談我的奇特經歷以及領悟。

一言以概之,櫻花終會凋零。但凋零的時機似乎非我們所想。

曾有一次旅行,我從滋賀縣大津市石山寺出發前往三井寺(圓山寺),途中偶遇了盛開的櫻花。那時狂風大作,但盛開的櫻花卻未凋零一片花瓣。這是為何?莫不是櫻花早已決意,若非全開就永不凋零?

去過春天吧!

我懷揣著這份奇妙的思緒,回到了京都。次日,我前往清涼寺觀賞嵯峨大唸佛狂言。據說清涼寺是光源氏的原型源融的住宅舊址。那時,氣溫明明與前日相差無幾,但突然間盛開的櫻花花瓣竟隨著微風緩緩飄落,形成了櫻花雨。此情此景令我目瞪口呆。

這就似時辰一到,世間突然翻天覆地一般。櫻花在瞬間一同飄落,漫天飛舞,此番景色不禁令人聯想到一個詞語“花吹雪”。

去過春天吧!

也就是說,待櫻花全部綻放之後,它在某一瞬間同時凋零。肆意綻放,隨後捨去生命,日本人很是喜愛櫻花凋零時的美。

在日本甚至有一句俗話叫作“讓死亡開出花朵”

日本人把櫻花的興衰和自己的人生重疊起來。櫻花並非默默凋零,而是化為櫻花雨飄散而去。透過櫻花的凋零,人們居然感受到了生機勃勃的能量。

去過春天吧!

雖說都是凋零,但櫻花卻是不同的,其他花都是衰敗後漸次凋零,櫻花卻是在某一瞬間一同凋零。

櫻花的這種凋零方式恰恰為來年春天孕育了生機。我突然意識到,櫻花凋零就如同生命交替,其中蘊含著某種極致性感的內涵。

去過春天吧!

聊 幾 句

你賞了什麼花了?

你如何過春天?

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編輯=33

封面=《海街日記》

圖片=《鄉愁:浪漫櫻花》《四月物語》

不管如何,春日愉快

TAG: 櫻花吉野凋零松尾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