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路」

永遠的千利休。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

最澄

自中國留學歸來。他將在中國(唐朝)習得的佛法帶回日本,在京都比睿山修建延歷寺,建立了日本天台宗。而同時帶回來的,還有中國的茶籽,那是他在中國寺院生活的一部分,他將茶籽散種在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畔,形成了日本最高古的茶園。直到今天,京都比睿山東麓“日吉茶園之碑”周圍,仍生長著一些古茶樹。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從第一顆茶籽在日吉社畔生根發芽開始,茶在日本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在這千百年的時空當中,它早已開花落地,發展成舉世聞名的日本茶道。

在今天的日本,茶道是一種透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友人、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早已不僅僅是茶,而是成為了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密切相關的綜合藝術,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明治奇才”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寫道:“茶對於我們來說,是最超越引用形式的理想化之物。即:它是關於人生的一種宗教……茶室是人生沙漠中的一個綠洲,在那裡,疲倦了的徵人相會在一起,共飲藝術鑑賞之泉。茶事是以茶、花、畫等為情節的即興劇。茶室中沒有一色的調色,沒有一點兒噪音,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沒有一句多餘的話,一切的一切都在靜靜地自然地運轉著——這便是茶道的絕妙之處。”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從茶到茶道,直至形成以三千家為首的諸多茶道流派,這一條源流下來,有一個名字是無法繞過去的。那就是被稱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千利休

。正是他,在承接了室町時代的書院茶和草菴茶的基礎上,開創了寂茶之道,他融於茶道之中的審美意識,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日本文化的審美傾向。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千利休畫像

1522年,在征伐不斷的日本戰國時期,千利休出生在富饒的海港城市堺市一個魚商家庭,幼名田中與四郎。

父親田中與兵衛在當地經營海產品批發生意,他本希望兒子也能加入他的事業,但千利休一開始就對商業不感興趣。相反,他著迷於佛教禪宗,還常常給一些大師們當學徒,帶著所剩無幾的財物過著漂泊鄉間的生活。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1538年,17歲的千利休拜在北向道陳門下,學習書院茶。19歲時,道陳師父希望利休能更加深入地學習茶道,便把他介紹給當時的茶壇名人武野紹鷗,學習寂茶。也是在這一年,利休的父親田中與兵衛去世,他決定削髮為僧,改名千宗易。據說,“千”姓取自祖父田中千阿彌的名字。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利休所生的年代,是日本動盪混亂的戰國時代,那時候,茶道是上層武士的必修課。而利休雖是一名茶人,卻在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而掌握了大半個天下的織田信長推行“茶湯政策”,顧名思義,就是以茶道操控政治的政策。只允許特定的家臣修習茶道,將“名物茶器”作為獎賞賜給有功的臣子們。在當時,一件名物的價值不啻於一座城池,這些名物大都是中國唐宋時期的茶道具。1568年信長進京之後,以京都和堺城為中心,大肆收集各種名物道具,史稱“名物狩”。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電影《尋訪千利休》截圖

據《千利休由緒書》的記錄,利休在同為堺城茶人今井宗久(武野紹鷗的女婿)的引薦下,一舉成為織田信長的茶頭。

當時別人獻給信長的都是名貴刁鑽的器物,唯獨利休端了一個平常的漆盒,然後用竹筒注入清水,將其置於月下。只見明月倒映水中,與漆盒上的遠山飛鳥一起波光鱗動。信長看後,深受觸動,立即決定將利休招致麾下,給予重用。後來,利休很快擢升為茶頭,代替國家行使茶禮,一時尊貴無兩。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電影《尋訪千利休》截圖

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身亡,豐臣秀吉成為新的天下霸主。秀吉繼承了信長的“茶湯政道”,並繼續重用利休。成為秀吉的茶頭後,利休更是名揚天下。

1585年10月,秀吉就任關白之職,並在京都大內舉行了紀念茶會。秀吉親自為正親町天皇、皇子、親王們獻茶,而擔任茶會輔佐的正是利休。就在這個時候,利休獲得了天皇御賜的“利休”居士號,正式確認他日本第一茶人的地位。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千利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身高多少?體重多少?他走起路來是什麼樣子?他的聲音是怎樣的?他的血型,他的酒量,他的生活……對於喜歡利休的人,一定都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然而,這類資料一無所有。唯一可以確定的事:

他是一個對美有執著追求的人。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利休拜在武野紹鷗的門下習茶不久,一天,家中受到鄰居家大火的殃及,被燒成了一片廢墟。接到這個訊息,紹鷗立即趕往利休家去探望。

紹鷗到達時發現利休正蹲在自己家的廢墟上,靜靜地做著什麼。仔細一看,原來是利休從灰燼堆中撿出一些瓦片搭在一起,充作風爐,還在上面安置了茶釜,正在燒水點茶。作為師父的紹鷗,從蹲在瓦礫堆中的利休身上品味到了茶人的執著之美。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利休對於美的天性和追求,還有一個故事也可說明。一年春天,秀吉召千利休當眾表演茶道前的插花。按照慣例,插花常用的是筒形器皿,但秀吉卻故意出難題,事先叫人給千利休準備了一個大鐵盤子,裡面放了一些水,還有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在座的人都為千利休捏一把汗。

卻見利休從容不迫地來到鐵盤子前,一隻手倒著拿起紅梅,另一隻手順著枝條捋了下去,於是梅花瓣紛紛飄落,灑在了鐵盤子裡的水面上。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圖片 | 古不古

生命在眾人的面前被毀滅著,最終只剩下光禿禿的梅枝帶著三兩朵殘存的花苞,氣息奄奄地斜倚在鐵盤旁邊。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過程,在場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而一旁的秀吉忍不住發出了一聲由衷的讚歎。

千利休是一個善於發現美好事物的人,在他眼裡,世間的一花一草都蘊含著無限的美。花如此,花道如此。茶如此,茶道亦如此。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如果說日本“武士道”是一種死的藝術,那利休的“茶道”就是一種生的藝術。

千利休曾用一首詩解說茶道:

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在利休看來,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單純的生活。至於茶道,不過是一種形式,並沒有高深的理論,它和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一樣,拋卻虛飾浮誇、矯揉造作便是真意,全心全意將生活日常融於自然,就是高手。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曾經有一個人向利休請教風爐與地爐、夏天與冬天,不同場合不同季節茶會的做法心得。利休回答道:“夏季應努力體現涼爽,冬季則應給人以暖意,炭以燒開水為宜,茶要適量可口,能做到這些,便已經登堂入室了。

聽了利休的回答,發問的人露出很不屑的表情說:“這些,誰都知道。”利休說:“那麼,就請按照我所教你的,用心去做做看吧,如果你都能做到,那麼我將非常樂意成為你茶會中的客人,甚至可以拜你為師。”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圖片 | 磯盧

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茶道也不例外。某種程度上,茶與禪是一樣的。與大量的誦經、師父的教誨相比,自己的領悟與體會才是最重要的。就茶道而言,比理論更重要的是動手去做,做著做著手自然就跟著心去動了,只有心動了才能真正地成長。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從60歲到70歲,追隨秀吉的十年,是千利休的茶道藝術走向巔峰的時期。可一個是充滿野心的政治家,一個是從容樸素的茶人,二人在藝術追求上的分歧,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

彼時的日本,唐風佛教興盛,飲茶更是上流貴族社會所推崇的風雅之事,流行華美名貴的茶道具。豐臣秀吉出身卑微,好大喜功,驕橫奢侈。他建造了黃金茶室,把茶室的牆壁、柱子、天棚、茶具都貼滿了金箔。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千利休的草菴茶室

而利休越來越趨向古樸簡約,提倡茶道的精神世界應該擺脫物質因素的束縛,顯出“

本來無一物

”的境界。

他修建狹小的草菴茶室,就是天皇也要趴著進去。同時,他還把日常生活的器物拿來作為茶具,用常見的竹器來替代高貴的金屬器皿,並且終其一生沒有收集任何名器,卻發現創造了無數名器。幾乎每一件他挑選出來的茶道具,不管是農家的水碗,還是開裂的竹子,都成為後世茶人一生珍愛的至寶。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黑樂茶碗,是由千利休定的型

當萬民心向利休時,一路從寒門躍上權力頂峰的秀吉,再次對千利休表現出了嫉妒與不滿。面對豐臣秀吉的威逼,千利休只說了一句話:

只有美麗之物,才能讓我低下頭顱。

1592年二月的一天,70歲的千利休在地爐中擺上三塊已燃的木炭作為火種。不久,他那一畳半的茶席,便會迎來三位客人,三位與眾不同的客人,也是他人生最後的客人。是豐臣秀吉派來見證他切腹的監察官。利休平靜地喝下了最後一服茶,粗碗、枯枝、古庵……他切腹自盡時身著素裹,如同他出生時一樣,潔白無瑕。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圖片 | LILY

如今距利休的逝去已過數百年,他臨終時留下了這樣的辭世歌:

人生七十,力囲

(wei)

希咄,吾這寶劍,祖佛共殺,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今此時ぞ天に拋。

日本動畫《戰國鬼才》中是這樣翻譯的:生涯虛度七十哉,此夢方醒口喝咄,手持金剛三尺劍,活殺自在諸神佛,具足加身太刀握,擲此空蟬歸天國。

利休的這幾句話包含了禪意,不懂禪很難理解,只知道“祖佛共殺”是《臨濟錄》中的名言,只知道利休將自己比作寶劍,只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保持著勇猛無畏的禪者氣概。他舉刃自向之時,雷鳴電閃,冰雹突降,彷彿蒼天有眼,要為這位有著金剛之勇的老者一壯行色。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如果說村田珠光開創了茶道,那千利休便是對茶道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者。由於茶道本身就融會了飲食、園藝、建築、花木、書畫、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多方面的綜合文化體系,因此,利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的本身,而是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利休饅頭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利休色空間

後來,人們把利休喜愛的、體現了他審美觀的東西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樣的例子就有利休柵欄、利休色、利休豆餡、利休饅頭、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頭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緞子等等。時至今日,千利休的形象也頻頻出現在大量學術著作、小說和電影中。可以說,在整部日本的歷史上,對其民族文化藝術影響最為深遠的,非利休莫屬。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電影《尋訪千利休》海報

一位茶師能夠形成如此持久的影響力,實在值得深思。審視千利休的生平,他極高的茶道技藝和人格魅力固然引人讚歎。更重要的,是他真正促使茶道從武士階層擴充套件到平民階層,並確立了日本茶道的“侘び”精神,以及茶道生活化。有人說,“如果不是茶道,如今擺在日本料理旁邊的可能就是可樂”。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當西方文明物質至上、娛樂至死的觀念席捲而來,並把人生的價值與擁有多少財富相連時。這很容易讓人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迷失方向,陷入別人設計的、或是自己造就的一個個連環陷阱中。

然而人的慾望是無法用“得到”來滿足的,像遇物輒取的蝜蝂,最終會死在自己的慾望之中。如同豐臣秀吉不僅在茶道上崇尚豪奢的“黃金茶室”,也未聽從千利休勸告,終沒有獲得良好的歸途。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圖片 | LIVIN利物因

而千利休的“侘び茶”不執著於外物,恰恰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能夠與自己對話的機會,讓人們在自問中破除外界強加的虛欲妄想之後,最終找到自己的生命真諦。這對今天的你我,是何等重要。

永遠的千利休,一碗茶湯見天地

圖片 | 昔物所

編輯丨有喜

-參考內容-

山本兼一《尋訪千利休》

《千利休:無言的前衛》

《千利休:美,由我決定》

《東方大哲學家系列:千利休》

《日本茶道的全面革新者——千利休》

成珊珊《淺析千利休“侘び茶”的生活意義》

- 特別鳴謝

-

昔物所、LIVIN利物因

《尋訪千利休》電影截圖

古不古、磯盧等部分網路圖片

想了解哪方面的茶生活內容?

歡迎後臺留言,下期為您解答

編輯|k公子,轉自誰最中國

圖片 | 來源自網路,如有不妥,請告知

更多往期文章

茶知識

茶空間

美文熱點

05。她是中國“最美花藝師”!把咖啡館開進花梨,實現了所有女人的夢想!

TAG: 利休千利休茶道日本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