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5年前的老工匠再聚首 原工藝修復大運河綠道石板路

杭州:15年前的老工匠再聚首 原工藝修復大運河綠道石板路

杭州:15年前的老工匠再聚首 原工藝修復大運河綠道石板路

杭州:15年前的老工匠再聚首 原工藝修復大運河綠道石板路

已經61歲的王吉堂萬萬沒想到,時隔十五年,他會再次與杭州運河綠道結緣。

2007年,為申報世遺,杭州啟動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綜保二期工程。作為紹興當地的資深石匠,王吉堂與其他兩位同齡工匠被請到了杭州,為沿河景觀步行道鋪設石板。

2022年,為迎接亞運會,杭州啟動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綠道(簡稱“運道”)提升工程。三位師傅再次受邀來杭,上演“我在運河邊修石板”。

“此次運道提升工程兩岸總長約30。4公里,拱墅區段總長約19。5公里,其中由拱墅區負責提升的約15。7公里。這當中既有歷史遺產區段,也有現代城市風貌區段。”杭州拱墅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歷史遺產區段中一半以上是老石板步行道,部分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塌陷和破損,“因此我們特地找到當年鋪設這段石板路的工匠師傅,請他們用傳統工藝來修復,力求最大程度保留老石板路原有肌理和歷史風貌,然後提升步行體驗。”

承載歷史的老石板如何修復?既要做好保護的文章,也要答好提升的考題

“迎亞運”大運河(杭州段)運道提升工程於2022年2月15日開工。拱墅區負責提升的15。7公里,範圍為石祥路至杭州上城區界,其中文暉路至石祥路為歷史遺產區段,主要透過“修繕補缺”保持原有傳統風貌的特色。

大運河千載猶波,河面上每朵翻滾的水花都在訴說興衰,河岸邊每塊飽經磨礪的老石板都凝固著一段歷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每一塊老石板都有其價值。

而這也給拱墅區運道的修復提升工作帶來了難題。“世遺段的修復,沒有現成的標準可以依循。我們既要從‘物’的角度出發,做好保護的文章,也要以‘人’的尺度考量,實現空間最佳化、步行體驗提升。”

為此,拱墅區住建局與專案設計單位杭州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在查詢相關文獻、諮詢相關專家和多輪實地摸底的基礎上,針對此次提升形成了一套老石板修復標準。

“我們秉持‘最小干預’的原則——結構層穩定的老石板,原則上不修;需要修繕的老石板,則嚴格遵守‘修舊如舊、保留肌理’的原則。”杭州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般兩種情況下才進行修復,一是樹池周邊起拱、鬆動嚴重,二是老石板破損、鬆動嚴重。”

關於如何修復,也形成了相對可控的技術要求,如“老石板邊緣鑿毛,不能機切,需留縫1至1。5釐米,用中粗砂掃縫;經修復後相鄰老石板之間高度差小於1。5釐米”等。

原材料、原工藝、原班人馬古法匠心讓老石板路“修舊”更“勝舊”

最小干預,需要以“原結構、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藝”的做法實現。也因此,王吉堂等三位15年前參與過運道石板步行道鋪設的老師傅,及另一位資深工匠一行四人被邀請到了杭州。

“這裡變化很大,比當年更漂亮了!”故地重遊,幾位老師傅都很感慨、也很興奮,“聽說這次修復是為了迎接亞運會,我們幹活也要更細緻更用心。”

兩根鋼筋做成的撬棍、一副鏨子手錘,和一個看上去很有年頭的木榔頭,就是王師傅一組帶來的全部傢伙。

“我們這行靠手藝,不用什麼複雜工具,更不用機械。”王師傅用一口紹興話,“別看這些工具簡單,可都是跟著我們到處跑呢!瞧這木榔頭,15年前我們鋪石板路時用的就是它。”

修復現場,師傅們將結構不穩定、鬆動或者破損較嚴重的石板找出,用撬棍撬起挪開,手工鑿平打磨,夯平碎石層,然後攤上專門拌好的砂灰,再將石板重新鋪回,用木榔頭一下下敲實、敲平。完成修復後的石板路面,平整度提高不少,腳感更舒適,排水透氣性也更好,但外觀和原樣相差無幾。

“我們全程手工,和切割機切出來的肯定不一樣。”說起自己的手藝,王師傅語氣裡多了幾分自豪。據他介紹,幾位師傅基本上都是15歲就入行,四十幾年一錘一鑿練出的真功夫,且搭檔幹了幾十年,默契很足,因此在圈裡“行情很俏”,“有許多找上門來的活在排隊等,這次聽說是修復運河邊的老石板,我們放下手裡的活先趕過來了。”

現場監理看了老師傅的手藝後也紛紛點贊。“師傅們需要根據不同石板大小、不同情況進行處理,靠的是他們對石材的瞭解和經驗。這和標準化、模組化的鋪裝完全不一樣,一般工人肯定做不到。”

古法匠心,帶給市民和中外遊客的,將是一條“修舊”更“勝舊”的運道石板步行道。

“我們將力求以‘繡花’功夫,在‘點’上精雕細琢,讓大眾在運道的每個細節都能辨識運河古貌、感受運河精神、暢想運河未來。”拱墅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歷史遺產區段除了做好老石板修復工作,還將對沿線歷史文化進行挖掘和梳理、對重要節點景觀進行重塑和提升,呈現“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韻、凸顯“市井味、煙火氣”的市井氣息、展現老杭州的風貌與特色。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來源:杭州日報】

TAG: 石板修復杭州拱墅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