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湖的前世今生,從葡萄園到生態宜居“藝術之都”

梅溪湖的前世今生,從葡萄園到生態宜居“藝術之都”

今日梅溪湖是網紅打卡之地,又是高階房產和名校富集之區,還是長沙大河西的交通樞紐和湘江新區首腦機關的駐地。你可知道,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片葡萄園,再往前一點是一塊塊雜亂無章的菜地。梅溪湖位於嶽麓區嶽麓山後山西側,北鄰梅嶺公園,南連桃花嶺。原為嶽麓山鄉古人塘、馬駒塘地帶眾多湖泊、水塘的總稱,因有龍王港支流梅溪從這裡流過,故名梅溪湖。20世紀50年代前,這裡屬新桃鄉,有梅溪灘的老地名。

梅溪湖的前世今生,從葡萄園到生態宜居“藝術之都”

昔日梅溪湖(家在長株潭攝)

桃花嶺屬嶽麓山的後山,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是梅溪湖的水源之一。梅溪湖畔,山水雲天,洪寺庵水庫與之相接,臘八寺遺址猶存。這些重要景觀節點,分為5個分割槽。入山口有大面積桃林,名“粉桃迎客”;上山中溪澗相疊,名‘林澗尋蹤”。水庫湖面和綿延山脈連為一體,有如桃源秘境。流水上古有石板橋,曰桃花橋。清詩人龔燕山有《桃花橋題詩》雲:

古澗輿梁濟涉誇,桃花流水出長沙。

夭夭灼灼虯龍會,蕩蕩平平駟馬賒。

盛世先型光舊業,中天繼緒慶重華。

問津倘得源頭路,夾岸陰濃第幾家。

梅溪湖的前世今生,從葡萄園到生態宜居“藝術之都”

桃花嶺 (喬育平攝)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仍充滿野氣,是老百姓垂釣、摘葡萄的好去處。農人居鬧市邊陲,獨享月白風清、天藍地淨;茂林修竹,出沒村野人家,葡萄藤架,結滿甘霖天露。90年代後期,這裡開始填湖造田,加之經濟開發,梅溪灘水面逐步縮小。21世紀後,政府主導退耕還湖,勝景頓開。蓄積了數千年的鐘靈毓秀,一時間激活了數十里水色山光。梅溪湖的再現,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促成。 2010年重新開挖的大型人工湖,命名為梅溪湖公園。公園水面與北鄰的梅嶺、南鄰的桃花嶺連為一體,大氣壯觀。功能結構為“一軸、一帶、六組團”,即山脊觀光軸、環山遊覽帶、洪寺庵水庫休閒度假區、臘八寺休閒療養區、東入口及自然博物館區、麓溪浴度假區、桃花谷文化區和馬鞍山果園觀光區。

梅溪湖的前世今生,從葡萄園到生態宜居“藝術之都”

梅溪湖 (喬育平攝)

今日梅溪湖妙處無窮。觀其佈局,南北高,中間低,虎形山臨流而峰鳴谷應,龍王港得水而霧蘊花林,虎踞龍盤。藏風聚水,山環別墅,水繞亭臺,窗外鶯啼,林間雀叫。春賞長堤之柳,夏觀沿湖之荷,秋聞沁鼻之桂,冬尋傲雪之梅。眼前圖景,俱在畫中,梅溪湖宜居的環境,帶動了四圍的房地產業,長沙名校隨之入駐。梅溪湖交通便捷,地鐵交錯,高速相環,臨湘江一箭之遙,達株潭轉眼之間。梅溪湖人文薈萃,枕嶽麓書院之文脈,聆大學城之書聲,風晨月夕,容爾徘徊。梅溪湖佔據了福山福水福地,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

梅溪湖公園經常舉行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如燈會,夜色裡,偌大一個湖面,一眼看不出輪廓,碧波沉靜,凝然有光。待到燈光開啟,剎那間燈火樓臺,聲光璀璨,噴泉一線升飛,迤邐而來,宛如流風迴雪。鐳射燈射向半空,有若紫陌紅塵。清代桃花橋畔的“夭夭灼灼虯龍會”已轉化為現代化、高科技的燈會。燈會上,往來遊人絡繹,彩燈映面,語聲喧喧。人影燈光,交相互錯,恍兮惚兮,讓人陡生天上人間之感。

梅溪湖的前世今生,從葡萄園到生態宜居“藝術之都”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陳先樞攝)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在梅溪湖片區拔地而起。它包含了一系列獨特的城市節點和空間:一個大劇場,一個現代藝術館,一個小劇場(多功能劇場)和提供餐飲及其他配套的商業設施。中央廣場由三個不同的建築物的相互位置確立,從不同方向進入基地的步行流線互相交匯。同時,中央廣場向外延伸連線周邊道路。大劇場能容納1800名觀眾,是長沙最大的表演場地。以演出大型歌劇、舞劇為主,能滿足國內外各類音樂劇、歌劇、舞劇、音樂劇、大型歌舞、戲劇、話劇等大型舞臺類演出的使用要求。小劇場則以靈活的劇場演出佈置方式作為特點,可滿足宴會等商業活動、小型話劇演出、時裝表演和音樂演出等眾多不同的活動和表演需求。

陳先樞

TAG: 溪湖桃花劇場嶽麓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