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嘉應觀始建於清雍正元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它佔地140畝,是雍正皇帝為了紀念在武陟修壩、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不惜耗資288萬兩白銀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處集宮、廟、衙署三體合一的淮黃諸河龍王廟,雍正皇帝封其“四瀆稱宗”,現存古建築249間。整個建築群體富麗豪華、巧奪天工,是黃河流域現存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儲存最為完整,科學、歷史、藝術價值最高的黃河河神廟。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山門

它建於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為單簷歇山式,孔雀藍色琉璃瓦覆頂,兩側均有半圓石質假窗,中間的青石拱劵門繪有黃河波濤,黃河龍王。門上方“敕建嘉應觀”的匾額為雍正皇帝的手書聖旨,由他的老師齊蘇勒所寫。嘉應觀是我國為數不多由皇帝敕建的道觀,體現了她獨特的歷史地位。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御碑亭

御碑亭位於前院正中,外觀為傘行圓頂,六角重簷,金黃色琉璃瓦覆頂,形似清朝皇帝的皇冠,莊嚴而富麗堂皇。碑亭內有嘉應觀的鎮觀之寶——-大銅碑,為天下第一碑,它高4。3米,寬0。95米,厚0。24米,是現今我國境內體積最大的銅碑,御碑楹聯為:“河漲河落維繫皇冠頂戴,民心泰否關乎大清江山”。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此碑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而打造,主碑設計便和黃河相聯絡,銅碑周邊共精雕24條龍,象徵一年24個節氣,美好祝願黃河歲歲安瀾年年平息,既為這通碑增色不少,又代表了雍正的美好祝願。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嚴殿

它是文武百官沐浴更衣之後祭祀之前等待休息的場所,雍正皇帝所題寫的“嘉應觀”匾就懸掛於此殿門首,“嘉”為美好祥和,喜慶祥瑞之意,“應”為順天應人之意,“觀”指的是道觀。表示著雍正皇帝對此地美好的祝願以及希望。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中大殿

中大殿,又名金龍殿。位於前殿之後,面闊七間,進深四間。長24。01米,寬12。77米,殿基臺高1。30米,起架高約15米。重簷歇山迴廊式建築,孔雀蘭琉璃瓦覆頂,斗拱雄奇,恢宏壯麗,氣勢磅礴,是故宮太和殿的縮影。中大殿內兩旁供奉御封四家大王,即:南宋的金龍四大王謝緒、明代的黃大王黃守才、清代的朱大王朱之錫和慄大王慄毓美。正中間供奉的是嘉應觀的第一任道長——-牛鈕。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在大殿頂棚的65幅彩繪,由33只鳳32條龍組合而成,非常神奇的是就是這六十五幅龍鳳圖到現在已經快三百年了,不用打掃,不沾灰塵,不結蛛網,少有飛鳥,所以中大殿才被稱為“無塵殿”。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禹王閣

禹王閣的前面為“恭儀廳”,顧名思義“恭”是“恭敬”,“儀”是儀表,“廳”指建築,就是要恭重儀表之意,在這座建築後面是嘉應觀最高大的建築“禹王閣”,供奉大禹的地方。禹王閣又名後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重簷硬山式樓閣建築。它是嘉應觀最高大的唯一的一座兩層樓閣式建築————禹王閣,這裡供奉著大禹。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禹王閣東西兩側群房各九間,成“T”形,均系硬山造,灰筒瓦覆頂。東為風神殿,西為雨神殿,均置隔扇門窗。與閣相連的東西各三間原為香客房。現在是風神、雨神殿, 供奉著24位自然神,是百姓祈求風調雨順的地方。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另外嘉應觀除了以上中軸線上的建築,還有其它建築值得一觀!

靈石碑、水清碑、鐘樓、鼓樓、齊縫牆、傅作義小院、東西大院等。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那麼問題來了,嘉應觀為什麼會建在經常氾濫的黃河邊?為什麼仿故宮建造?銅碑下邊怎麼會壓著一眼水井?藻井為什麼敢畫龍鳳圖?為什麼觀內只供奉治河功臣,不供奉神靈。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瀏覽文章的您知道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最後奉上交通地圖和景區導覽圖給大家。

駕車指南:

1、焦作至嘉應觀:鄭焦晉高速—部分收費路段—收費路段—修武/武陟出口—農信大道—龍源路向左轉—上迎賓大道—104省道—004縣道—中心大街/004縣道—嘉應觀;

2、鄭州至嘉應觀:連霍高速惠濟站、溝趙站上轉鄭雲高速或鄭雲高速廣武站上,從鄭雲高速嘉應觀站下,左拐3公里即到;廣武站—嘉應觀站僅需13分鐘。

黃河邊有一座被稱為小故宮的道觀,這就是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

感謝您的瀏覽與關注!

TAG: 嘉應觀王閣雍正皇帝24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