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鎮文博故事,還將演繹下去

自魏晉以來,北方人口、文化等資源南移,江南漸漸發展成國家經濟文化中心,時至今日,江南經濟文化依舊璀璨奪目。改革開放以來,江南水鄉那些古色古香的小鎮文化旅遊價值凸顯,許多小鎮逐漸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徜徉江南小鎮,你會發現,許多小鎮都開設了一家或數家小型博物館,有的小鎮上,博物館眾多,被人們稱為“民間博物館之鄉”。

盛世修館,只有社會安定、進步,處於往上走的時代,才會大量湧現出屬於精神消費層面的博物館,這些小鎮上的博物館,是小鎮發展的產物和見證者,是小鎮居民小康生活的最佳的註解和佐證。

小鎮標配

江南小鎮文博故事,還將演繹下去

“吳江三十里,地號梨花村。我似捕魚翁,來問桃花津。” 清朝乾嘉時期某個春天,詩人兼美食家袁枚路過吳江黎裡,只見這裡水岸阡陌,開滿雪白的梨花,人們親切地把這座小鎮稱為“梨花裡”。袁枚不禁如此吟誦道。

黎裡是江南古鎮旅遊方陣的後來者,近幾年才啟動旅遊開發,逐漸為人們所知。除了廊棚、深弄、古橋、繫纜石,人們發現,近來有好幾家博物館悄然出現。

古鎮中心區,一座擁有六進院落的古宅內,傳來叮叮噹噹的敲打聲,原來是一群年輕遊客正在學著打製錫器。帶著小球的特製鐵錘,敲敲打打,一個小碟子就會漸漸成形。儘管他們打製的作品,還稱不上完美,但是,那伴隨在金屬敲擊聲中的爽朗笑聲,詮釋了這座博物館對於古鎮、對於遊人的意義。

錫器,色如銀,亮如鏡,聲如罄,是古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有茶具、酒具、禮器、婚嫁用品、文房四寶等。黎裡歷史上曾經出過許多打製錫器的工匠。2016年,海歸考古學博士徐鵬林帶著數千藏品,來到古鎮開設了這家錫器博物館,並親任館長。他的理想是把這家博物館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黎裡古鎮文化地標。因為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打製錫器的輝煌時代,這家博物館與小鎮文化血脈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小小博物館因此充滿了蓬勃發展的張力。

除了這家錫器博物館,鎮上的六悅博物館和江南民俗博物館也是遊客喜歡去的地方。六悅博物館是民間博物館中規模較大的,面積達1。3萬平方米,展示了木雕、佛像、佛龕、匾額、禮盒、官箱、轎子、屏風、中藥抽屜等中國傳統老物件。江南民俗博物館的展品則側重於江南民間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族譜箱、菜籃、茶壺、藤編枕頭、銅鏡、油燈、硯臺等。

位於崑山市以南30公里的錦溪,是一個非常古樸美麗、透露著江南水鄉原始風貌的古鎮。南宋以前,古鎮就叫錦溪,這充滿詩意的名稱,源於一幅醇美的圖景:一條穿鎮而過的溪流,沐浴著朝霞夕暉,夾岸桃李紛披,花葉灑遍水面,滿溪躍金,燦若錦緞,所以被人們命名為錦溪。文徵明來到錦溪,十分眷戀此間美景,經常在堤岸埠頭步吟酬唱,留下了錦溪八景詩篇,其中有“水漫蒹葭情不及,錦溪橋下白煙生”的詩句。作家沈從文有親戚在錦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某個夏日,沈從文曾來錦溪小住數日,徜徉小巷、石堤,沈從文流連忘返,他把錦溪稱為“睡夢中的少女”。

歷史上,錦溪是皇家宮殿磚瓦的產地之一,民間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說法。至今,在古鎮外還儲存著數十座古窯,其中祝甸古窯址群於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鎮歷史悠久,歷代遺存的古董較多,鎮上有一種鑑賞、把玩古董的文化氛圍,有時候收藏愛好者之間互通有無,就形成了比較濃郁的古董商業文化氣息,不少收藏家慕名前來。小鎮透過資源整合,合理佈局,於是一家家小型博物館在錦溪大街小巷落地生根,錦溪古鎮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民間博物館之鄉”。

走遍江南小鎮,我發現,博物館幾乎成為小鎮的“標準配置”。如木瀆鎮聖旨博物館、光福鎮香爐博物館、金庭鎮地質博物館、胥口鎮甲子博物館、陽山鎮桃文化博物館、巴城鎮蟹文化博物館、滸墅關鎮東吳博物館、海灣鎮農墾博物館、瀏河鎮鄭成功博物館、甪直鎮水鄉農具和水鄉婦女服飾博物館、西塘鎮紐扣博物館、梅李鎮木桶醬油釀造博物館等等。

這些民間博物館,傳承了優秀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了古鎮的文化內涵,提升了古鎮的整體形象,讓前來旅遊的人們又多了一個文化休閒的好去處。

恬淡自得

江南小鎮文博故事,還將演繹下去

作為一個4A級景區,儘管天氣炎熱,古鎮的老街依然遊人如織。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就坐落在下塘街王家大院內。來自西安的“驢友”小鄭正在給同伴講解古磚瓦知識:“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鎮守天庭的四大神獸,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建造城池或者房屋,這些雕刻著龍虎圖案的瓦片,會安放在不同的方位,鎮守一方平安。”

古磚瓦博物館是錦溪古鎮開設時間較早的一家博物館,與小鎮的歷史文化扣得也比較緊,目前有藏品2300件,銅雀瓦、年代久遠的金磚等都是其館藏珍寶。

中國錦溪宣卷藝術館也比較有特色。宣卷是流行於江南的一種民間說唱形式,據地方誌記載,早在明朝正德年間,錦溪鎮上就有宣卷演出。附近群眾利用進香的機會,來到鎮上,順便看一場宣卷演出。2014年,錦溪宣卷作為吳地寶卷的一部分,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的擴充套件專案名錄。

宣卷藝術館位於幽靜的小巷巡檢司一座私家園林內,牆上有關於宣卷歷史的介紹,二樓還設定了一個表演廳堂,有時候,省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王麗娟等宣卷藝術表演者會在這裡為遊客進行說唱表演。宣卷藝術館的觀眾並沒有上塘街古磚瓦博物館那樣多,但是,每過幾分鐘,就會有年輕的遊客陸續前來,開啟一趟錦溪傳統文化之旅。

目前,古鎮的旅遊由鎮屬的旅遊公司全面負責運營和管理,在與旅遊公司員工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大多數員工都是錦溪當地人,不少還是生於錦溪老街,長於錦溪老街,對家鄉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隨著時代的發展,古鎮發展旅遊的思路也在不斷更新。現在,他們認識到古鎮最值錢的東西就是原生態的水鄉風貌,他們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把這些寶貝保護好、傳承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水藍天、清新空氣、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也是金山銀山。本來,遊客進古鎮也是要購買大門票的,為了讓更多遊客體驗古鎮文化,自2017年起,錦溪古鎮不再收取大門票,單純參觀古鎮,不進小景點,完全免費,對於那些喜歡收藏、文博的遊客,如果想參觀博物館,可以自願購買一張聯票。旅遊公司方要做的,就是要讓遊客覺得這張聯票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鎮上的博物館都是作為4A級景區的景點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經過20年的沉澱,小鎮博物館也經歷了由快速發展到精細化發展的過程,博物館數量也精簡到了現如今的8家,這裡看不到過度商業化的那種喧囂與浮躁,有的只是一種氣定神閒與恬淡自得,一種對文化和藝術探尋的怡然與安適。

目前有2500多居民在錦溪古鎮上工作、生活,一些居民從事與旅遊相關職業,不少人家開辦了民宿、餐館、旅遊紀念品店等。這些散落在街巷的博物館,被當做服務大民生的專案運營著,成了古鎮風貌的一部分,也成了本地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組成部分,雖然大多數人並不直接從事博物館運營,但是,博物館的存在,提升了古鎮旅遊文化內涵,給了遊客一個流連忘返的理由。從遊客的吃住行等消費中,老百姓獲益良多,這些小小博物館給了居民小康生活極大的支撐。

期待蝶變

江南小鎮文博故事,還將演繹下去

這些散落在江南小鎮的博物館,深入鄉鎮,深入民間,深入社群的毛細血管,傳播知識與文化,讓人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來一場啟智之旅和文化之旅。倒推幾十年,在吃飽飯都成問題的年代,這種發自民間的文化繁榮,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開放初期,全國的博物館,加起來總共只有300餘座,而且集中在大城市,別說小鎮,就是縣城也很難見到一座博物館。博物館就如同一面鏡子,對映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當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市化達到一定程度後,國內發達地區,一般平均每10多萬人口會擁有一座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特別豐富的區域,每1萬多人就會擁有一座博物館。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佔全國總人口的60%,到2025年,長江三角洲城市化率將達到70%。各種博物館在小鎮遍地開花,正是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產物和見證。

2019年,全國有備案博物館5535家,與國外相比,並不算多。長江三角洲三省一市共有2。3億人口,就算開設2000家博物館也不算多。如今,買菜可以透過外賣形式,博物館卻必得親自前往感受,博物館的精細化、個性化、小眾化是趨勢。

當江南小鎮上的博物館如雨後春筍產生時,博物館業的發展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今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博物館?該如何運營博物館?

想當年,張謇在南通建立我國第一座現代博物館的時候,給博物館的定位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蟲魚之明。”很顯然在張謇的心目中,博物館的展示功能、啟智功能、教育功能、公益功能、科研功能是很重要的。文博專家、蘇州園林檔案館館長包蘭認為,小鎮上的民間博物館要拿得出精品,要打造其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培訓功能,還要有志願者參與,讓館藏的人類優秀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儲存、展示、傳播、弘揚。

江南小鎮上的這些博物館,誕生於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搭上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博物館在藏品內容、陳設布展形式都顯得有點陳舊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技術進步,並沒有在博物館行業得到充分體現。鑑於此,不少小鎮都在描摹本鎮博物館的未來圖景,期待一場華麗的蝶變。被稱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錦溪也不例外,這個古鎮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開設博物館的基礎條件比較優越,經過這麼多年運營,事實證明,博物館能夠適應小鎮的水土,如果在運營形式上做一些創新,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全息影像技術、5G傳輸技術,加強與遊客的互動,讓“靜”的展品“動”起來,讓單向輸出變為雙向輸出,一定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

最近,一些江南小鎮出現了失戀博物館、愛情博物館、機器人博物館、新材料博物館、安防博物館,現代元素已經漸漸向古老的博物館滲透,新內容、新形態呼之欲出,這樣,古老博物館在與年輕的“後浪”對話時將更接地氣。江南小鎮雖然歷史悠久,卻是包容的,當充滿時代感、多樣化、個性化的敘事縈迴於深弄小巷,更強的互動與體驗,會吸引更多年輕人的腳步。

江南,這個文教昌隆、底蘊深厚的山明水秀之地,博物館與小鎮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小鎮和博物館的故事,還將繼續演繹下去。(撰稿 劉建春)

TAG: 博物館錦溪小鎮古鎮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