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地名:固陽縣西斗鋪鄉的55個村名來歷

西斗鋪鄉,鄉政府駐新民村。位於固陽縣城關鎮西北30公里處。因原駐地在西斗鋪村,故得名。轄11個村民委員會、55個自然村。

新民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新民村,轄6個自然村。

新民:百年前,有一名叫白永毛的人由包頭郊區沃圖壕遷居本村,初名沃圖壕。解放後改名為新民村。

西斗鋪:百年前,有一商人在固陽境內開設了兩個賣斗的鋪子,其中一個設在本村,且在另一個鋪子之西,故得名。

九分子:1924年,王老虎租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排列第九份,故得名。

小黑碾房:清光緒年間,有一姓郝的人在本村開碾房,故得名。

四海圪卜:百年前,有一名叫四海的人在本村居住,且村內地勢低窪,故得名。

河塄:百年前,有一名叫朱換子的人在鄰近河畔處建房居住,以後逐步形成村落,故得名。

八分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八分子村,轄3個自然村。

七分子:1924年,王老虎租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排列第七份,故得名。

八分子:1924年,王老虎租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排列第八份,故得名。

小六分子:1924年,王老虎租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排列第六份,故得名。

黑土坡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黑土坡村,轄5個自然村。

黑土坡:八十年前,有一姓杜的人在本村居住,因土質呈黑色,且地勢較高,故得名。

哈毛壩:“哈毛壩”,系蒙語,意為“鼻子”。因此地有像鼻樑一樣的丘陵,故得名。

西永興:百年前,有一姓郭的人在本村做買賣,商號為“西永興”,村即以其得名。

蘇計溝:“蘇計”,系蒙語,意為“胯骨”。因此地一山腰形似胯骨,故得名。

腮忽洞:“腮忽洞”,系蒙語,亦作“塞音呼都格”,意為“水質好的井”。一百年前建村,以本村井水好而得名。

趙碾房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趙碾房村,轄5個自然村。

趙碾房:清朝末年,有一姓趙的人在本村開碾房,故得名。

東邊牆壕:秦朝時期,本村附近建有邊牆(秦長城),1959年根據所處方位取名為東邊牆壕。

西邊牆壕:秦朝時期,本村附近建有邊牆(秦長城),1956年根據所處方位取名為西邊牆壕。

十三分子:八十年前,有一姓銀的地戶租放土地,分為若干份,本村為第十三份地,故得名。

屈家壕:八十年前,有一姓屈的人在本村居住,且村前地勢低窪,故得名。

忽雞圖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忽雞圖村,轄6個自然村。

忽雞圖:“忽雞圖”,系蒙語,亦作“呼吉日圖”,意為“有鹼灘的地方”。

根六壕:百年前,有一名叫戚根六的人在本村居住,故得名。

王四圪卜:百年前,王四在本村居住,且村前地勢低窪,故得名。

大郝碾房:清光緒年間,有原住大郝碾房的人遷居本村,故得名。

小烏蘭:“烏蘭”,系蒙語,意為“紅色”,全稱“烏蘭陶魯蓋”,意為“紅山頭”。相鄰有兩個烏蘭村,本村規模較小故名。一百五十年前建村。

召塔:清光緒年間,靠近本村的北山坡上有座召廟,故以此得名。

大烏蘭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大烏蘭村,轄1個自然村。

大烏蘭:“烏蘭”,系蒙語,意為“紅色”,全稱“烏蘭陶魯蓋”,意為“紅山頭”。相鄰有兩個烏蘭村,本村規模較大故名。一百五十年前建村。

良種場:良種場駐窯子灣村。1954年,從外省來的人在本村挖窯居住,名為窯子灣。1974年,鄉政府在這裡建立良種繁殖場,簡稱良種場。

王如地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王如地村,轄6個自然村。

南王如地:百年前,有一名叫王如的人來本村居住,因當時村子鄰近河槽,初名王如水地。後來,河水將一村分為兩個村落,因本村在南,故名。

北王如地:百年前,有一名叫王如的人來本村居住,因當時村子鄰近河槽,初名王如水地。後來,河水將一村分為兩個村落,因本村在北,故名。

三泉圪卜北:本村原與三泉圪卜為一村,1979年根據生產的需要,分為南北兩村,本村在北,故得名。

三泉圪卜:早年,有一名叫劉三泉的人在本村居住,且村子附近地勢低窪,故得名。

陳碾房:清光緒年間,有一陳姓的人在本村開碾房,故得名。

奮子塔:百年前,範姓人家買了陳姓人家份子地而建村,因地勢較高,初名為份子塔村,後演變為奮子塔。

白石頭溝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馬鞍山村,因管區內有白石頭溝村而得名。轄7個自然村。

馬鞍山:本村前有一座馬鞍形的山,村即以此得名。

南壕:原名白石頭灣,1962年將一村分為兩隊,以駐地方位,本村在南,故名。

東壕:原名白石頭灣,1962年將一村分為兩隊,以駐地方位,本村在東,故名。

哈彥忽洞:“哈彥忽洞”,系蒙語,亦作“好日亞 呼都格”,“好日亞”意為“兩個”,“呼都格”意為“井”。百年前建村,以村內有兩眼井而得名。

田碾房:同治八年,有一姓田的人在本村開碾房,故得名。

關牛犋:民國十年,墾務放地沒有定地塊,可以隨便耕種,人稱為放關牛犋,故得名。

武鎖溝:八十年前,有名叫武鎖的人在本村居住,且村位於溝裡,故得名。

大六分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大六分子村,轄4個自然村。

大六分子:百年前,本村有兩個地戶一起租放土地,按地畝排為六份,故得名二合公六分子。1958年演變為大六分子。

下小營子:約八十年前建村,因兩村相距很近,人們稱上、下營子,故得名。

點力素太:“點力素太”,系蒙語,亦作“德日斯太”,意為“有枳機的地方”。

妖鬧口子:“妖鬧”,系蒙語,亦作“敖尼”,意為“山谷口兩峰間的窪地”。根據地形得名。

張發地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張發地村,轄6個自然村。

張發地:百年前,有一名叫張發的人在本村居住,故得名。

下三分子:七十年前,王姓地戶租地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為第三份地,且距三分子村較近,故得名。

三分子:七十年前,王姓地戶租地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排列第三份地,故得名。

五分子:七十年前,王姓地戶租地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為第五份地,故得名。

上小營子:約八十年前建村,因兩村相距很近,人們稱上、下營子,故得名。

西山灣:八十年前,建村于山灣地段,故得名。

南頭分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南頭分子村,轄5個自然村。

南頭分子:1924年,地戶王老虎租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是南片第一份地,故得名。

北二錄壕:解放前,有一名叫張二錄的人在本村居住,分面北兩村,故得名。

南二錄壕:解放前,有一名叫張二錄的人在本村居住,分面北兩村,故得名。

以肯忽洞:“以肯忽洞”,系蒙語,亦作“伊和呼都格”,意為“大井”。二百年前建村。

二分子:1924年,地戶王老虎租放土地,每隔2。5至3公里為一份,本村為第二份地,故得名。

資料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包頭市分冊)》(1985年11月)

資料整理:

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市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包頭地名:固陽縣西斗鋪鄉的55個村名來歷

固陽縣北部風光

把這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是對我們探尋與記錄的極大支援!

TAG: 本村故得名自然村分子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