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繼吃什麼之後

去哪裡玩成為新晉世紀難題

面對來之不易的週末

你捨得窩在小房間裡嗎

趕緊和朋友家人約上一波,四處溜達溜達吧

不用太遠,聽說這裡就很有得玩

走過路過可千萬別錯過~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滴,上藤站到了!

泛船浦天主教堂閩海關副稅務司官邸煙臺山公園石厝教堂保羅·克洛代爾故居愛國路2號夢園可園福建師範大學老校區

【邂逅美好,現在出發】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泛船浦天主教堂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泛船浦教堂 圖:網路

位於倉山區新民街54號,全名“福州聖多明我主教座堂”,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該堂因位處閩江畔的泛船浦菖蒲墩,故又俗稱“泛船浦天主堂”,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泛船浦教堂 圖:陳輝

教堂始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國22年(1933年)重建,佔地8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53。7平方米,為哥特式建築。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鐘樓,樓頂豎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時鐘樓報時聲揚十餘里,號稱“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總堂。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閩海關副稅務司官邸

穿過倉山區麥頂小學門口的立新路,走到三岔路口,不經意地抬頭,發現一座方正老宅在樹陰背後若隱若現。立新路5號,閩海關稅務司官邸(海關關長住宅),這座歷經百年依然端莊的老房子,就屹立在一條坑窪陡坡的盡頭。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鳥瞰立新路5號閩海關副稅務司公館(來源:林軼南攝於2012年5月)

閩海關副稅務司官邸為二層磚木結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築,原為公裕洋行(Rusden Phipps & Co。)建築,先後作為美國駐福州領事館(1891年前)、閩海關副稅務司官邸使用;建造時間不晚於1868年。

建築帶有庭院,有馬房、廚房等附屬用房,並有數株建樓時種下的植物。主建築為二層磚木結構,殖民地外廊式風格;走道位於房屋中間,走道左右各兩間房間,面積很大,同側的兩間房中間隔斷為一排摺疊木門,開啟則成一大廳,可舉辦宴會使用。建築外觀呈不完全券廊式,一樓柱廊發券,二層則為平過樑,簷口有簡化的線腳和齒狀線腳裝飾。目前為倉山區文物登記點。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煙臺山公園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煙臺山公園 圖:行走煙臺山

煙臺山公園坐落於煙臺山梅塢頂,地處觀音井、梅塢與煙臺三路之間,是福州最早的公園之一,曾是“煙臺山十景”中的一景。公園面積約30畝,海拔高度約46米。

相傳,明朝戚繼光入閩剿倭的營防便設置於此。古時梅塢因盛植梅花而得名,明徐通更有留下“十里花為市,千家玉作林”的佳句。每年冬春之交,賞梅之人絡繹不絕,多休憩於明真庵(遺址在今煙臺山公園入口處)。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煙臺山古煙墩遺蹟 圖:行走煙臺山

1962年福州市政府利用山頂及周邊部分空地建設煙臺山公園,1964年10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而後公園歷經歲月變遷,設施逐漸荒廢。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重建後的煙臺山公園景 圖:網路

1972年初,福州市革命委員會決定重建公園,先後依山勢修建了亭臺樓閣、曲徑迴廊、清池噴泉、疊石假山、石椅、石桌等園林景觀及基礎設施,種植榕、樟、木棉、梧桐、美洲松和南洋杉等樹木3000多株。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公園一角 圖:網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年來,公園漸漸破敗,不少市民覺得可惜。去年6月,倉山區政府與福州萬科聯合修繕改造煙臺山公園,保護城市歷史風貌,重拾市民記憶中的美好。

現如今,煙臺山公園已重新修復完成對外開放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石厝教堂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石厝教堂 圖:徐希景

石厝教堂,位於倉山區樂群路22號(原為樂群路9號),英文名聖約翰堂(St。John‘s Church),因以石砌築,俗稱“石厝教堂”。該建築是英國聖公會於清咸豐八年(1858)為英國僑民修建的一座哥特式石頭教堂,1861年落成。1990年代起被海軍佔用作為印刷廠。1992年公佈為市級文保單位。2012年5月完成修繕。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石厝教堂季節對比(拍攝:池志海/2012)

石厝教堂為花崗石砌成的仿哥特式建築,由藍灰兩色石塊搭配砌成,上為木桁架屋頂,雙層小青瓦通風屋面。教堂平面近似工字形,由教堂主廳、側廳、門廳和聖壇等組成。主廳為長方形,雙坡頂,東西兩面為山牆,西山牆開三個哥特式尖券窗,山牆頂設有小型八角形鐘塔,塔頂高聳,上有十字架,於“文革”期間被毀。東山牆外為突出半圓形聖壇。聖壇兩側為側廳。門廳設在西南角側廳位置,正門朝南,哥特式尖券門。

教堂外原為墓地,後逐漸發展成街市。教堂前方還有兩棵風水樹,一棵銀杏為一級保護古樹,一棵樟樹為二級保護古樹。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保羅·克洛代爾故居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保羅·克洛代爾(Paul Claudel,1868。08。06-1955。02。23年,全名保羅-路易-夏爾-馬裡·克洛代爾,也翻譯為克洛代爾),是法國著名的詩人、劇作家和外交官,法國天主教文藝復興時期(發生在一戰之前)的重要人物,其大部分作品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創作了許多詩劇、詩歌和宗教與文學的評論,被譽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法國文壇傑出人物”。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保爾·克洛代爾故居 圖:網路

青年時代他就不辭勞苦,跨洋越海來到中國,作為駐華領事旅居中國近15年,在晚清中法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認識東方》 圖:網路

1896年,他來福州參與福州船政重建談判,1909年離開中國,也多次來福州居住遊玩。他曾在這裡寫下《中國風物》《認識東方》等文章。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愛國路2號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1880年從閩江向煙臺山方向拍攝的照片,照片中間臨江建築即為愛國路2號(來源:布里斯托爾大學 / J。S。 Oswald的照片集)

位於倉山區愛國路2號,三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建築,殖民地外廊式風格,建於清代(早於1868年);曾為天裕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等所有,並曾作為美國駐福州領事館使用。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愛國路2號老照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1863年,愛國路2號落成,這是一棟融合了西方古典主義、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1891年,開始成為美國領事館辦公場地,是17國領事館中最具代表的西式建築之一。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修繕後的愛國路2號 圖:惠美/供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改造前,歸福州市郵電局所有,為職工宿舍。現已修葺一新,集藝術展覽、鑑賞及空間展示功能為一體,以煙臺山歷史博物館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夢 園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夢園正門(拍攝:ahaofz)

位於倉山區康山裡13號,為福州近代著名華僑領袖葉見元(葉慰亨)先生故居,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由兩座建築組成,正座為兩層帶地下室英式建築,面闊三間,木桁架小青瓦歇山屋頂。正座西側為後來加建的三層斜角碉樓,頂部現為小青瓦雙坡頂,但坡度極緩,明顯為後加的,可能原為平頂,損壞後加的瓦頂。總佔地面積221。85平方米。院落正門有“夢園”匾額;後門有“夢園別徑”匾額。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夢梯 圖:網路

民國十七年(1928)七月一日,省僑務委員會、旅省名譽諮議會第一次會議在此舉行;後多次省務、僑務會議相繼在此舉行。1949年後,因葉見元華僑身份,該建築未被“房改”。文革中,葉家人將前後門口匾額“夢園”“夢園別徑”用灰泥塗抹,得以避免被“革命小將”破壞。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可 園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可園(從南到北)(來源:嚴可清攝於2009年4月)

位於倉山區康山裡5號,建於民國(約1928年前後),由兩座建築組成,均為紅磚砌築的三層磚木結構公寓。其中西樓佔地540平方米,長27米,寬19。5米;東樓佔地300平方米,長20米,寬15米。早期主人鍾景竹為華僑,曾任清末至民國鹽務系統官員。福州近現代許多著名文化人都曾在可園居住,其中最有名的是林徽因,她在1928年回福州探母期間曾寓居於此;此外,原福建醫學院教授林梁誠、原福建師大教育系主任、教授徐君藩、福建師院教師羅世方等都曾住在可園。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福建師範大學老校區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福建師範大學(倉山校區),位於倉山區上三路32號,這裡曾經是各國領事館聚集地,同時教會學校也大多在此,這裡是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原址,1951年華南女子文學理學院與福建協和大學合併成立福州大學,後更名為福建師範大學。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舊址 圖:福建師範大學微信公眾號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陶淑女子學校禮拜堂,時為師大音樂學院使用(拍攝:nenva / 2007年5月)

這裡的建築大都依山勢而建,磚木結構,用材較為考究,有統一的建築風格。尤有中國特色的是,屋頂由青鋪就,簷邊的紋理,也像中國古建築般,層層堆疊向裡收進。這裡也是拍婚紗照的夫婦最經常打卡的地方,以石板鋪就,欄杆的樣式和材質都充滿中西合璧的古典氣息。

最後,

小編溫馨提醒

乘坐1號線至上滕站

即可一站打卡這些景點

這個週末,一起去打卡福州版“鼓浪嶼”吧!

心若動了,就行動起來吧

出門玩一趟,把煩惱拋給閩江上的風

綜合編輯 | 小倉

文章來源 | 綜合自福州老建築百科網、

福州地鐵、遇見福州等

圖片 | 文中已註明出處

TAG: 煙臺山教堂福州倉山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