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為之,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身殉大宋始末

知其不可而為之,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身殉大宋始末

@佚名[原文]

@鐵山青士(笑獨行)[摘編]

/

知其不可而為之,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身殉大宋始末

文天祥就義圖

/

[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在大宋江山面臨崩潰之際,狀元出身[、時年39歲]的贛州知府文天祥[挺身而出,]毅然發兵勤王援救臨安[:他散盡家財,東拼西湊,甚至聯合了贛州境內的少數民族,終於集合起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

[當時曾有朋友阻止他,他回答說:“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

儘管南宋皇族和朝廷要員因他只是個低階的地方官員而看不上他,那些畏死逃避的同僚也只當他是個孤軍冒進的“傻大憨”,但他早已抱定必死之心,要與國家社稷共存亡。

在江蘇虞橋,文天祥臨時組織、毫無作戰經驗的勤王義軍被兇悍且久經戰陣的元兵屠戮殆盡,他率領殘兵退保餘杭。德祐二年(1276),在危難之中,他被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任命為臨安知府,協助拱衛京師。

元朝大軍逼近臨安城外的皋亭山,在敵兵震赫前,比文天祥先12年(1244年)考中狀元的左丞相留夢炎開溜了;然後,右丞相陳宜中也腳底抹油了。

臨安城內的鳳凰山皇城此時已幾乎無人來朝……無人可用的太皇太后謝道清只得頒發懿旨,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全權負責與城外元軍主帥伯顏的談判事宜。

……德祐二年(1276)……[農曆]二月初五日,已經走投無路的南宋小朝廷最終在臨安向[以元朝宰相伯顏為首的]元軍投降(文天祥同時被元軍拘押)。

為了拱衛趙宋帝國最後的血脈,協助名將李庭芝[(時為知樞密院事兼兩淮制置使)]一起抗擊元兵的進士陸秀夫,在南宋朝廷於臨安投降元朝之前,秘密護送著趙宋皇族最後的血脈:7歲的趙昰和5歲的趙昺,出走福州。

臨安之降後3個月,1276年5月,陸秀夫[(時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和[在鄂州失陷後]趕來護駕的[和州(今安徽和縣)防禦使]張世傑一起,在福州擁立趙昰登基,是為宋端宗。隨後,被元軍押解北上的文天祥,也在途中逃脫南下,歷經九死一生輾轉來到福州,並被任命為右丞相知樞密院事。

[德祐二年(1276)七月,李庭芝部下揚州守將李煥以城降元,率七千人東進泰州的李庭芝在遭元軍圍剿時被捕,隨即因李煥之請而被殺於揚州。]

……從元兵手中逃脫的文天祥再次出發,從1276年七月到1278年十一月,他先後組織義兵,一度收復了被元兵佔領的江西贛州、吉州、徇州等地,然而在永豐,他再次遭遇敗績,“妻妾子女”都被元兵俘虜;而在進軍廣東潮州過程中,他的軍隊又開始流行瘟疫,並奪走了他剩下的唯一的兒子。

[隨後,]他率領著最後的殘兵一路轉戰,最終在退到廣東海豐時遭到投降元朝的宋將張弘範部隊的突然襲擊。猝不及防的文天祥因此被捕,倉促之中,他吞下腦子(龍腦)試圖自殺,沒想到自殺失敗。

……在被元軍押解前往追擊宋軍時,他寫下了千古聞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8年,年僅9歲的趙昰在流亡的途中病逝。隨後,陸秀夫和張世傑又擁立7歲的趙昺為帝繼續抗戰。1279年[農曆]二月,陸秀夫和張世傑率領著殘餘的十多萬南宋軍民與元兵展開了最後的戰鬥。

宋軍最終慘敗。面對重重包圍的元兵,不願屈服投降的陸秀夫,毅然決然揹著8歲的宋帝昺投海自盡。

在得知陸秀夫和宋帝昺跳海自盡的訊息後,張世傑仰天長嘯、淚流滿面地說:“我為趙氏盡心盡力,一君亡,又立一君,如今又亡矣,不知天意為何?”最終,張世傑也在颶風中跳入滾滾波濤之中,追隨那個他為之奉獻所有的王朝而去。

在整個崖山之戰中,南宋最後殘存的十多萬軍民,或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或不甘受辱投海自盡。至此,南宋徹底毀滅於崖山的怒海波濤之中。

當時,被扣押在元兵船中的文天祥,全程見證了崖山之戰的慘烈。……

[當張弘範命人護送文天祥北上大都(北京)呈見忽必烈時,]文天祥再次自殺求死,他在路途中絕食八日,沒想到仍然不死。於是,他放棄絕食,決定與蒙古人周旋到底,最終以……死為大宋殉葬。

……始終堅持不屈的文天祥最終在被關押四年後的1283年迎來了忽必烈的再次提審。[1月9日,寧死不事二主的文天祥引頸就戮。]

[在歷史上,文天祥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

……近代史學家蔡東藩評價[文天祥]說:正如諸葛亮明知不可為,卻仍然堅持北伐一樣,文天祥等人明知南宋大勢已去,卻仍然堅持救亡圖存,“六合全覆而爭之一隅,城守不能而爭之海島,明知無益事,翻作有情痴。”

/

鐵山青士附註:該文帖系根據【宋朝最後的風骨文天祥,明知不為,仍要為之!_趣歷史2018-03-09 11:03:03】摘編訂補 。

/

知其不可而為之,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身殉大宋始末

陸秀夫負帝投海

/

【附錄】

/

正史中記載的文天祥以身殉大宋事蹟

/

文天祥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德祐初,詔天下勤王。天祥發郡中豪傑,有眾萬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

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輾轉至高郵,泛海至溫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範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

崖山破,弘範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天祥臨刑殊從容。南鄉拜而死,年四十七。

/

(以上文言短文系選編自《宋史·文天祥傳》)

/

知其不可而為之,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身殉大宋始末

吉安文天祥紀念館中的文天祥塑像

/

(2019年3月)

TAG: 文天祥天祥陸秀夫張世傑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