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湘桂古道上的古民居——排家洞

權威資訊、突發熱點新聞,盡在永州資訊網

探秘湘桂古道上的古民居——排家洞

排家洞:崇山中的村韻

探秘湘桂古道上的古民居——排家洞

在湘桂古道上的古民居甚多,且其式樣獨特。譬如零陵大慶坪鄉的排家洞村,地處都龐嶺上,四面群山環圍,而其建築卻非常有特色,尤其是欄杆屋、下村總唐和洋樓房為代表。

欄杆屋位於排家洞村“千總府”右側的排家洞村街上,是一座二層樓的磚木結構式的獨棟建築,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二層共10間房屋,目前因無人居住,儲存狀況堪憂。

欄杆屋高於前面的街道約50公分,為一座五柱七瓜,主樑高6。5米,單棟,無天井,無照牆,無圍牆,無院落,如似一處商鋪或公堂屋。

探秘湘桂古道上的古民居——排家洞

欄杆屋的外牆以長條石為基,上砌青磚,屋面蓋小青瓦,為擱檁硬山項,無封火牆。三開間,中為廳堂,廳堂為“吞口廳”,即大門二柱之間凹進1。4米,成“凹”字形。

廳堂的兩邊為廂房,而每個廂房又從中間用木壁隔斷,分為前後兩個次間。廳堂大門由6條隔扇木門組成,木門上有花格窗,花格上飾以各式花鳥魚蟲,窗格後裝有可拆卸的實木隔板,花鳥魚蟲圖案非常精美。兩側前廂房的門開在堂屋大門的外邊。

從欄杆屋的建造式看,在湘桂古道上所見不多,但在零陵偏北或偏東的村落裡,卻很常見。

在廳堂的第四柱處設神龕,神龕後為導廳。據村裡人說,欄杆屋系排家洞村較早的祖屋之一,其歷史與“千總府”一樣悠久。

從欄杆屋出來,沿石板路向東行數十步,在路的右下方有一座三棟連體的宅院,這就是排家洞村的下村總堂。

下村總堂建在一個山坡上,三座房屋依山勢而建,透過圍牆連為一個整體。外牆均以條塊青石為基,在青石之上砌青磚,青磚的砌法各棟有別,前棟為兩眠一斗,中棟與後棟均為一眠一斗,磚塊之間用石灰泥粘連。後棟與中棟之間有一天井,天井四周用石條鋪成,天井兩側為廂房,廂房從兩側倒水,前簷水落入天井,後簷水從圍牆上的孔眼流至院外。

前棟與中棟之間的兩邊照牆上各開有一道大門,大門下為石門坎,門框橫樑不是石條,而是一塊厚厚的長木枋嵌在牆體之中,在厚木枋上砌青磚。由於牆體磚塊的重壓,門框上方的厚木板已有稍許彎曲。外牆統一為青水磚牆,沒有塗抹任何灰泥。屋頂上蓋小瓦,擱檁硬山頂,平脊無翹角,在硬山頂的牆脊處用白泥堆塑三條牆弧形牆角線。上中下三棟均為“人”字頂,前棟屋脊距地面超過8米,中棟與後棟樑高6。5米。由於地面有一個坡度,從遠處,上中下三棟之間的屋脊高度依次遞增,相互之間有2尺左右的層差。

從耳門而入,發現前棟與中棟之間沒有天井,取而代之是一條寬大的廊道,廊道與院外的街道相連。

上中下三棟均為五柱七瓜式的臺梁結構,三開間,中為正堂,兩側為廂房。其最奇特的地方是前棟,前棟高二層,一層在坡下,外牆石條壘成,南面開有兩個小窗,前棟一樓主要用作牲畜的圈舍,東西兩端開有兩扇大門,用於牲畜進出。牲畜圈舍上方的二樓有一向外突出的陽臺,中間開有一道大門,大門兩側一米高的地方開有四個對稱性的西式拱形窗,二樓的木板大多已損毀,目前只留下稀稀拉拉的幾塊,但其樑柱俱在,房間結構佈局清晰可辨,估計此層多用來堆放柴草、農具與穀物。

中棟與前棟的廊道間有三級臺階的層差。拾級而上,進入中棟正堂,正堂中門有一條高40公分的石門檻,石門檻邊緣雕刻精美的菊花雲圖。此外,下村總唐石柱礎上雕花不是其他宅院裡的“福”“祿”“壽”“禧”之類的寓意圖案,而是舞臺表演中的“刀”“劍”“戟”“扇”,這在其他傳統村落裡亦非常稀見。由此精美的雕刻圖案,也可斷定:第一,這座宅院的建造歷史不會早於清期;第二,這座宅院的主人對戲劇、對武術非常喜好和嚮往。

中棟正堂與後棟之間由神龕和隔扇門窗隔開。從中棟廳堂進入後棟天井,天井呈回字形,其天井兩側的廂房,曾有兩個非常精美的圓形花格木窗,尤其是圓窗中心的圖案,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但可惜的是因無人看護,這兩個圓窗於2020年間的一個夜晚被人偷走。

下村總堂總建築面積近600平方米,房間共計20間,因無人居住,宅院荒廢,中棟部分瓦片脫落,桁梁裸露,前棟與後棟雖然稍好,但保護狀況堪憂。

洋樓房(唐達修宅院)位於排家洞村西邊,由兩座對稱性的院落連綴形成一個整體性宅院,院落朝向是坐西北面東南,兩院之間有一條巷道,巷道寬前窄後寬,前端有一道防護門,其巷道門處寬1。05米,巷道後面寬1。25米,巷道總長15米。巷道用青石鋪成,在巷道的右側有一排水溝,水溝深20至30公分。洋樓房單棟進深15米,橫寬12米,前照牆上沒有開正門,只能透過巷道上耳門進出宅院。總佔地面積382。5平方米,為雙層磚木結構,建築面積超過700平方米,整個院落共有32個房間。

探秘湘桂古道上的古民居——排家洞

單院佈局為一進、一天井、二廂房,前面照牆上未開正門,反水處為一精美的“回”字型石條天井。天井中心為一長條青石板鋪成的平臺,天井石板長3。2米,寬1。3米,厚30公分。天井兩側為廂房,廂房與正房等高,同樣有二層。廂房的二樓為閨閣繡房,四周設葫蘆型切花木欄杆,俗稱為跑馬樓,甚為氣派。

進出宅院的門設在簷柱與金柱之間,耳門寬1。54米,耳門為雙向對開。門楣上有兩層翹角堆簷,上蓋小青瓦。外牆以長條石為基,每塊條石長4。1至4。4米,高70公分,厚26公分,條石之上為清水磚牆,一斗一眠,白灰勾縫,其屋脊為“人”字形擱檁硬山頂,蓋小青瓦,平脊無翹角。

從耳門入為簷道,正屋為五柱七瓜,中為明堂,明堂中柱高8米,為排家洞村古建群落中中柱最高的建築之一。在明堂的後金柱間設神龕,神龕後為導廳。明堂兩側為次間,每一次間又被分成前後兩間。單個宅院佔地面積180平方米,建築面積兩層達360平方米,有16個房間。

在簷道處有打製精緻的石水缸兩個,邊緣處有文字,陽刻“光緒八年仲夏月,超熙立記”。

左右與前方外牆的二層高度,共1米高度的西式拱形氣窗16個,拱形窗外有向外突起的弧形外沿。從其窗臺的式樣與石水缸上的文字,可以初步斷定,該洋樓房應為清末至民國初年的建築。

據村秘書唐詠國說,此宅院原為排家洞村一地主所建,系排家洞村風水寶地。從這一宅院考取的名牌大學生幾乎佔去村裡大學生的九成。

排家洞村,地雖偏遠,但這裡的百姓不僅勤勞,而且尚學之風甚烈,因此,這裡形成了其獨有的桃源遺韻。

宣告: 轉載請註明

本平臺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文中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如有侵權請在文下方留言聯絡平臺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好看

分享出去吧!

TAG: 天井排家洞村宅院前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