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代表和委員背後的小城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搜城101都會推出特別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我們將目光聚焦“代表和委員背後的小城”,透過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互動,介紹他們背後的那些特色小城、魅力小城。

第三站:奉新縣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推薦人:支月英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

山裡變化多,但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近年來,山裡發生了不少變化。當年我上下山趕班車、到村民家吃飯、去孩子家家訪、同鄉親們漫步等走的路,現在走的人少了。鄉村們自發修路,其中還有可愛的老人……感動!以後走這小路就不會被露水弄溼褲腳啦!

山裡變化多,但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從故鄉到異鄉,是鄉親們把我當家人,在我心裡他們就是我的親人,感恩!雖然現實生活中有人瞧不起我們最基層的人,但我們活得乾淨、踏實 !就像每次在山裡過節,雖然簡簡單單,但蘿蔔白菜都能吃出燕窩的味道!

人文厚重,更有“翹竹”奇景

支月英支教時所在的奉新,地處贛西北。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建縣,曾名海昏、新吳,公元943年(南唐保大元年)為表“棄舊迎新”之意,改縣名為奉新,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被確認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奉新人文厚重。江南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與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齊名的華林書院就在這裡。它是宋代國子監主簿、教育家胡仲堯於宋雍熙初年(984年),在華林山東麓的元秀峰下創辦的一所家族書院,更是一所文學派書院,開創了收容女生之先例。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華林書院(圖片來自“奉新發布”微信公眾號)

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僅胡氏一家就有55人中了進士,當了刺史、尚書、宰相的也不乏其人。宋真宗的“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他族未聞有,朕今止見胡”給予了這個家族的高度讚揚。

明代著名科學家——《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的故鄉也在奉新。《天工開物》,發源奉新,影響世界。

他於此書中記錄了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透過人為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出了“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把我國古代科學家關於生態變異的認識推進了一步,為人工培育新品種提出了理論根據。

而物產豐富本就是奉新的一大特色。這裡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苗木產業示範縣。獼猴桃種植面積8。5萬畝,為江南最大的獼猴桃基地;毛竹林面積達67。6萬畝,立竹蓄積量達1億株。

在奉新縣柳溪鄉有一片奇特的毛竹,它們生長在該鄉海拔500米的七里長山,從幼筍破土始,便東倒西歪,長大成竹後,多為一個或兩個“S”型,人稱翹竹,又名“龍竹”。遠望,翹竹千姿百態,有如游龍出海,吞雲吐霧;近看,有如嬌嬌舞女,婀娜多姿。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柳溪鄉翹竹(圖片來自“奉新發布”微信公眾號)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柳溪鄉風景(圖片來自“奉新發布”微信公眾號)

我們印象中的竹子一般都是高大筆直的,為什麼奉新的翹竹卻是彎的?

相傳,唐宣宗李忱曾遊奉新百丈山(他在登位前,曾在宜豐、百丈一帶出家多年),經過這裡時,由於山高路陡,行走艱難,便用手攀著竹子上山,把竹子攀翹了,自此就有了翹竹。但是把這裡的翹竹移到別的地方種植卻長得很直,有林業科學家研究後認為,這塊地的土壤養分構成與其他地方不同,還有就是竹子生長過程中出現變異。

無論如何,這難得一見的翹竹就在奉新縣,每逢週末,都有來自南昌和宜豐的遊人來到這裡一睹翹竹的風采。

奉新風味,碗碗地道

天藍、水清、地綠,奉新的空氣質量保持在國家二級以上標準,縱貫全縣的潦河地表水質穩定在三類水以上標準,森林覆蓋率達64。46%,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省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省級生態縣,被北宋詩人黃庭堅讚譽為“仙源靈境”。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奉新縣百丈山風景區(圖片來自“奉新發布”微信公眾號)

“村村有亮點,處處有美景”,不只是說說而已。奉新宛如一串閃亮的珍珠,又似一條精美的山水畫廊。

美景之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自成一派的奉新菜了。比如,極出名的“奉新勺子肉”便有一段神奇傳說:

“相傳,清乾隆皇帝到江西微服私訪,其中曾留宿奉新。乾隆皇帝到奉新時,沒有驚動當地的官員,只是和幾個貼身侍衛喬裝打扮到奉新城裡明察暗訪。乾隆一行在城中溜達閒逛,不知不覺就到了晌午,感覺肚子有點餓了,於是他們來到奉新的大街,忽然隨著清風飄來一陣陣香味,於是順著香味尋去,發現有一家小酒館,香味就來自該酒館炒制的豬肉裡。在宮中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簡直不敢相信豬肉會有這麼香,他將信將疑的要了一份,細看,形如勺子,色澤醬紅。品嚐後肉質鮮美,香氣四溢,當地他就擊桌稱讚:‘好,好,真乃好菜’。隨之吩咐侍衛叫來店家問此菜名,店家見其氣度不凡,便說只是本地小炒,暫時沒有合適的菜名。乾隆說我觀其像把勺子樣,就叫勺子肉吧。後來店家得知真相,從此奉新勺子肉便聲名大振,成為奉新名餚。”

2020年,奉新曾舉辦“舌尖奇味 奉新味道”一桌菜評選活動,經過專家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奉新風味”八大碗——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奉新勺子肉(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鹽幾壓肉(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掛霜玻璃肉(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宋埠鹽包雞(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紅燒潦河鴨(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潦河鮮(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菜柳炒黃年米果(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奇景與美味碰撞,行至此處誰能不讚一聲“妙”

竹鞭筍元寶湯(圖片來自奉新縣人民政府官網)

千年古縣,歷史、文化和習俗交匯融合,讓奉新菜在贛菜中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更多閱讀

分享收藏點贊在看

TAG: 奉新奉新縣官網來自圖片